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隆海文 《内科》2007,2(6):930-93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q12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7d后分别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73.0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及57.6%。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P<0.01),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葛根素注射液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葛根素注射液5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 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5.4%;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69.2%.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各45例,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P〈0.01),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24h Holter缺血总时间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86%(P〈0.05),且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24h Holter缺血总时间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葛根素注射液(P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UAP病人145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48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LMWH组47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 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LMWH加PI组50例在LMWH组基础上联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14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耗氧量(SBP·HR)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UAP病人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达94.0%,同时病人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疗程的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7%,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2例(6.67%),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单用与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心肌酶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改善缺血,增加心肌血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P<0.05)。心电图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主要是有轻微的注射部位渗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并发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以常规药物加低分子肝素钙和常规药物加普通肝素钠,比较两组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情况、常规和动态心电图变化、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与红花注射液.3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9%,优于肝素组(72.22%)和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予以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1周。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心绞痛缓解率达91.3%,心电图改善达87%,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3&#215;10^3U/d静脉输注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100mg/d静脉输注,疗程均为7d,观察心绞痛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2.2%vs67.7%,P〈0.05);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0%vs71.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低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加入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心电图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PI)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PI组(40例)加用葛根素(PI)500mg,静滴,1/d,疗程14d,LMWH组(41例)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41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用7d,PI LMWH组(41例),同时加用PI.LMWH,疗程同上.14d后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心电图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结果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5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次12h1次,连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2.0%,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程冕  王永成  史有松 《内科》2007,2(5):771-77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30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或ARB、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6.4%及80.0%,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9.1%及58.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