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nm 2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其在NSCL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 法检测60 例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VEGF 和nm 23 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 %,38/60)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16.7 %,10/60)(χ2=27.22, P<0. 01)。nm 2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3.3 %,32/60)则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88.3 %,53/60)(χ2=17.79,P<0. 01)。VEGF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χ2=15.23、χ2= 7.25,P < 0.05)。nm 23 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χ2=16.93,P < 0.01)。VEGF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χ2=5.55,P<0.05),nm 23则相反(χ2=12.86,P <0.05)。VEGF与nm 23 在NSCLC中表达无相关性(χ2=1.83,P>0.05)。结论 VEGF 和nm 23 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VEGF 和nm 23 可能有助于对NSCLC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nm23-H1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志坚  王小平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4):381-382,372,494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6%(24/29),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5.16%(14/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中nm23-H1蛋白低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检测nm23-H1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Nm23—H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韩军 《陕西肿瘤医学》2001,9(3):152-154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90例NSCLC组织标本进行nm23-H1表达的检测,结果:NSCLC的nm23-H1阳性表达率51.1%(46/90)和NSCLC不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PTNM分期,性别、年龄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NSCLC患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可作为预测NSCLC淋巴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9例NSCLC组织和49份配对淋巴结标本P53和nm23基因产物(NDPK/nm23)表达,结果显示:NSCLC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47%(36/49),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7.14%(28/49),两者均阳性者为51.02%(25/49),肺癌淋巴结转移灶,P53无一例阳性表达,而nm23表达为53.85%(14/26),表明两者在NSCLC的作用机理可能不同,结果提示:P53基因异常改变与肺癌的发生关系甚为密切,它的改变在肺癌可能是一个早发信号。nm23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高表达,提示其在肺癌发生、转移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90例NSCLC组织标本进行nm23-H1表达的检测.结果 NSCLC的nm23-H1阳性表达率51.1%(46/90),和N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PTNM分期、性别、年龄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m23-H1可作为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6%(24/29),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5.16%(14/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中nm23-H1蛋白低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检测nm23-H1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PTEN及nm23-H1基因均被证实是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基础研究上,本研究通过检测PTEN及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及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9.31%,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6%,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5.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nm23-H1蛋白表达在NSCLC中一致性较好(Kappa=0.4366,Z=3.3905,P<0.01),两基因可能有协同作用。结论PTEN及nm23-H1蛋白表达均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和nm23-H1蛋白均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重要指标,对两种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肺癌预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CM2的表达,分析NSCLC中MCM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正常肺组织中未见MCM2的表达,NSCLC组织中MCM2阳性表达率为87.7 %(46/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低分化的NSCLC中MCM2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08),肺鳞状细胞癌中MCM2表达高于腺癌(P=0.005)。MCM2高表达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表达者明显升高(RR=3.389,95 % CI=1.803~7.146,P<0.001),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MCM2的表达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结论 MCM2能很好地反映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MCM2检测对判断NSCLC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nm23、Ⅳ型胶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m23、Ⅳ型胶原、增殖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NSCLC组织中nm23、Ⅳ型胶原、PCNA的表达。其中鳞癌42例,腺癌42例;按TNM分期I期27例,Ⅱ期24例,Ⅲ期24例,Ⅳ期9例。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nm23、Ⅳ型胶原、PCNA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7%(51/84)、75.0%(63/84)和53.6%(45/84)。nm23、Ⅳ型胶原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Ⅳ型胶原、PCNA与NSCLC分化程度相关,nm23、Ⅳ型胶原、PCNA表达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nm23、Ⅳ型胶原、PCNA参与NSCLC转移过程的调节,可以作为评价NSCLC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nm23-H1是公认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nm23-H1基因可明显抑制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外源性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1/2及其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阐明nm23-H1基因调控肺癌转移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稳定转染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原代细胞株L9981(nm23-H1基因杂合性缺失)和转染空载体细胞株L9981-PLXSN培养传代,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法,检测应用U0126(40μmol/L,处理细胞20min)处理后三个肺癌细胞株中总ERK1/2和双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法及改良Boyden小室法分别检测三个肺癌细胞株应用U0126处理后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L9981-nm23-H1细胞株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ERK1/2相对活性经U0126处理后均显著低于L9981和L9981-PLXSN细胞株(P〈0.01),而L9981和L9981-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ERK1/2相对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肺癌细胞株总ERK1/2水平处理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9981-nm23-H1细胞株体外增殖能力及侵袭力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PLXSN细胞株(P%0.01);U0126能显著下调L9981细胞株体外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P〈0.01)。结论阻断L9981细胞株中ERK1/2的激活后可发生与转染nm23-H1基因相似的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即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侵袭力均显著降低,提示nm23-H1基因转染逆转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激酶ERK1/2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HCC中NF-κB和nm23-H1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11例)作对照,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阳性28例,表达率为68.3%;41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有5例表达,阳性率12.2%,10例肝硬变组织中1例表达,11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HCC与非癌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1);NF-κB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nm23-H1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14例为阳性染色,27例为阴性染色。nm23-H1阴性表达与肝被膜浸润和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χ^2=4.16,χ^2=4.19,P均〈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可望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nm23-H1在HCC中的阴性表达与HCC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可能表明肿瘤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PTEN、nm23-H1和Syk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nm23-H1和Syk的表达,分析三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nm23-H1和Sy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93.3%(28/30)和96.7%(29/3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7%(22/60)、41.7%(25/60)和31.7%(1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中3种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PTEN、Syk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nm23-H1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3种蛋白表达两两呈正相关。结论 PTEN、nm23-H1和Syk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是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nm23-H1和CD44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中nm23-H1和CD4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NPC蜡块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nm23-H1和CD44基因蛋白的表达,其中前者48例,后者40例,37例同时进行了上述两种检测,将两种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其临床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nm23-H1阳性表达率60.42%,其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大小有关;nm23-H1的表达与放疗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和nm23-H1的表达与晚期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对57例食管癌患者进行p53和nm23-H1表达的检测观察,以铂类为主化疗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p53的阳性率为54.4%(31/57),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位置、细胞分化、临床病理分期均无关;nm23-H1阳性率为42.1%(24/57),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位置、细胞分化无关;恶性度越高,nm23-H1表达越高;晚期食管癌中,nm23-H1(+)的患者化疗敏感性明显优于nm23-H1(-)患者;而p53(-)患者化疗敏感性优于p53(+)。结论:p53(+)和nm23-H1(-)可能提示术后晚期食管癌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耐药性高。而nm23-H1(+)和p53(-)可能提示对术后铂类的化疗效果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nm2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与nm2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81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V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m23和VEGF的表达。检测nm23、VEGF使用抗-nm23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结果 在术后半年出现转移的32例NSCLC中,nm23阳性率为43%(14/32),较术后未出现转移者(71%,35/49)明显减低(P=0.004)。在32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75%(24/32),在49例术后未出现转移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51%(25/4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31)。结论 NSCLC术后转移组nm23低表达,VEGF高表达。两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预测NSCLC预后的比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nm23—H1,PCNA,CD15表达与肺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7例原发性肺癌手术标本中nm23-H1,PCNA,CD15的表达及其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原发性肺癌中nm23-H1,PC-NA,CD15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06%,65.96%,51.06%。其中nm23-H1在鳞癌中阳性表达43.3%(13/30),腺癌64.71%(11/17),腺瘤表达较鳞癌高。在鳞癌中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62.50%(10/16),有转移者阳性21.41%(3/14)(P<0.01),显示nm23-H1表达与鳞癌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为82.6%(19/23),无淋巴结转移为54.16(13/24)(P<0.01),低分化癌阳性表达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43.75%(7/16),(P<0.01)。在CD15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为78.26%(18/23),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25%(P<0.01)。而nm23-H1,PCNA,CD15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提示nm23-H1,PCNA,CD15的表达对肺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