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双酚酰胺丁酸及其类似物对铀的促排和解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邻苯二酚单取代胺羧酰胺类螯合剂对铀的促排解毒作用。实验证明18个该类螯合剂均有一定的促排作用,48h尿铀排出量与对照组相比,比值在1.21~2.51之间,其中双酚酰胺丁酸(No.16)促排效果最好,大白鼠im0.25g·kg-1,尿铀比值达2.51,ig0.5g·kg-1或1g·kg-1也可提高尿铀排出量。解毒试验表明小白鼠sc双酚酰胺丁酸使铀中毒LD50提高到16.4倍,ig给药可提高到7.6倍;大白鼠ig给药可使铀中毒LD50提高到3.9倍;延迟4hig仍然有效。此外双酚酰胺丁酸可显著降低小白鼠因NiCl2、MnCl2、CoCl2中毒引起的死亡数。  相似文献   

2.
由膦酸甲基甘氨酸与相应的取代酚,经Mannjch反应,得到了一类新的既含膦酸又含羧酸配位基团的酚型螯合剂。并试验了它们对铀的促排解毒效果,其中Ⅲ_j的效果最好。进一步药理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报道9个邻苯二酚类对称双酰胺螯合剂对铀的促排作用,实验证明这些螯合剂均具有一定的促排铀的效果,其中86号化合物促排效果最好,大白鼠肌肉注射500mg·kg~(-I),48h尿铀排出量与对照组相比,比值为2.87;并可显著提高大白鼠铀中毒致死剂量,延迟4h给药,仍然有效;也可使小白鼠铀中毒LD_(50)提高14倍。  相似文献   

4.
铀促排药物研究VⅢ:邻苯二酚类鳌合剂的新法合成覃兆海,谢毓元(北京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10009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0031)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含有邻苯二酚残基的螯合剂,如2,3-二羟基-4-(或-5-)烷氧羰基苄基胺羧酰胺(I)等对小...  相似文献   

5.
铀促排药物研究Ⅵ.2,3-二羟基-5-甲氧羰基苄基胺羧酸酯的合成陈文致,谢毓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0031)铀化合物侵入人体可导致肾脏损伤[1],含铀粉尘在肺部沉积可引发肺癌[2].对铀的防护和解毒药物的研究,已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铀化合物在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吸入)进入人体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却十分严重。陈文致、徐美忠等曾对几种新的膦酸类和含邻苯二酚残基的化合物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铀的促排效果比钛铁试剂更好。为进一步探讨含邻苯二酚残基的螯合剂对铀促排的构效关系,我们合成了12种2,3-二羟基-4-甲氧羰基苄基胺羧酰胺类化合物(Ⅳ),并进行了多种金属的解毒试验。以生产香料香兰素的副产物邻香兰素(o-vanillin)为起始原料,经八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Scheme 1)。  相似文献   

7.
铀促排药物研究Ⅱ:邻苯二酚类胺羧酰胺螯合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化合物不但有化学毒性,会引起肾炎、蛋白尿等,还有放射性毒害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护铀中毒和解毒是一个重要课题。前文报道了几种膦酸类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排铀效果。钛铁试剂(Ⅰ)有较好的排铀能力,主要是由于邻苯二酚基团和UO_2~(2+)的螯合作用。enterobactin和Fe~(3+)的螯合稳定常数达10~(52),其类似物LICAM(Ⅱ)不仅和Fe~(3+),而且和Pu~(4+)的螯合能力极好,估计也会和UO_2~(2+)生成稳定的螯合物。这类化合物除有邻苯二酚结构外,都还含有多个酰胺基团。  相似文献   

8.
陈文致  谢毓元 《药学学报》1990,25(10):790-795
随着核工业的迅速发展,核燃料铀对人类构成了一种潜在威脅。铀在人体脏器内的沉积不但引起损伤,并能诱发肿瘤。关于铀的促排解毒药物,虽有一些报道,但未见在临床应用。作者等曾合成了多个系列新的膦酸类和邻苯二酚类双取代或单取代胺羧酰胺螫合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其中的大多数排铀效果显著,尤其是邻苯二酚类单取代胺羧酰胺(Ⅰ)中,若干化合物排铀效果远远超过文献报道较多的钛铁试剂和Phosphicine,而且显示了  相似文献   

9.
铀促排药物研究:两种新型膦酸类螯合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致  谢毓元 《药学学报》1984,19(11):865-868
铀化合物,如硝酸铀酰,在低剂量时即有显著肾脏毒性。含铀粉尘在肺部沉积,可引发肺癌。本世纪以来,铀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日见重要,但对铀中毒的病人,迄今尚未有适当解毒药物。早期报道的小苏打或EDTA,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在为数不多的有关铀的促排药物研究中,钛铁试剂(Ⅰ)和几种多氨多烷基膦酸类螯合剂如Phosphicine(Ⅱ)等动物试验效果较好,但尚未见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解氟灵抢救氟乙酰胺中毒5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急性中毒事件中属鼠药(氟乙酸胺)中毒者又为多数,它涉及面广,后果严重。我院自制“解氟灵注射液”供临床抢救用,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乙酸胺缺乏药用原料的紧急情况下,先后配制了“解氟灵注射液”等解毒抢救制剂20余批次,成功救治了鼠药(氟乙酸胺)中毒568例,收到极好的效果。1资料来源调查收集了1996年6月~1998年3月,“解氟灵”抢救鼠药(氟乙酸胺)中毒事件26起,共568人的救治结果及相关资料。2统计结果在25起568例鼠药(氟乙酸胺)中毒患者中,城市居住患者28例,占4.9%;乡村患者541例,占951%;中毒途径中…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8例疗效观察杨智,辛利军,魏继林(内蒙古东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017000)抢救急性乙醇(酒精)中毒目前常规的方案是催吐、洗胃、输液、注射胰岛素、呋喃苯胺酸(速尿)、能量合剂和对症治疗,但是对少数昏迷和神志障碍患者效果不能令人满...  相似文献   

12.
铀化合物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性日益为人们所知。为此对铀的防护和解毒药物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迄今仍未见找到理想的解毒药物。文献报道钛铁试剂和phosphicine在动物试验对铀化合物的促排效果较好。另外,  相似文献   

13.
5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抢救成功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急性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ATI)的认识,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毒物鉴定证实的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的中毒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中毒途径为胃肠道中毒。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潜伏期短,多在进食毒物后当时至1小时内发病。本组中毒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损害为主。主要中毒症状为头昏、头痛、乏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等,2例3次突发强直性惊厥、呼吸心跳骤停。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脊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但最终需要对残余食物、呕吐物,血液、尿液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出毒鼠强方能明确诊断。主要抢救措施为清除消化道内毒物(洗胃、催吐,导泻、利尿),抗惊厥、解毒及对应支持治疗等。经积极抢救51例无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100%,全部患者随访24个月均未发现后遗症。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是临床急危重症,及时发现送诊,及时组织快速有效抢救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类重金属引起的中毒,尽管其中毒机制不尽相同,但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故合理使用高效解毒剂成为治疗重金属中毒的关键。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酸、二巯丙磺钠、青霉胺和硫辛酸等巯基螯合剂是应用于重金属中毒解毒最广泛的治疗药物。不同巯基螯合剂的化学特征不同,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络合机制也具有明显差异。针对不同的重金属中毒,临床治疗药物也应有所不同。联合用药可提高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功效。  相似文献   

15.
Bao YZ  Wang D  Hu YX  Xu AH  Sun MZ  Chen HH 《药学学报》2011,46(11):1308-1313
从动物和细胞水平观察螯合剂N,N'-1,2-亚乙基双[N-(2,3-二羟基苯甲基)]甘氨酸(BPCBG)对铀的促排效果,以及对铀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大鼠腹腔注射(ip)醋酸铀酰后立即肌内注射(im)不同剂量的BPCBG,采用ICP-MS方法测定24 h的尿铀排出量和肾、骨中铀蓄积量。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染铀24 h后给予不同剂量的BPCBG作用24 h,采用ICP-MS方法检测细胞内铀含量。不同剂量醋酸铀酰染毒HK-2细胞后立即或延迟24 h给予BPCBG作用24或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CB微核法观察BPCBG对铀致染色体损伤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BPCBG对铀诱导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以上实验均以DTPA-CaNa3作对照。结果表明,BPCBG(60、120和600μmol.kg-1)使24 h尿铀排出量较铀中毒对照组明显增加约37%~61%,肾、骨中铀蓄积量降低至中毒对照组的41%~31%和86%~42%,促排效果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强。HK-2细胞铀染毒后延迟24 h给予10~250μmol.L-1 BPCBG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军大  沈怡  李映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00-3601
目的:对钆喷酸葡胺对比剂代替碘对比剂行美国GE 64排128层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安全性及得到影像诊断图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临床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时对碘剂过敏,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基础肾功能不全等,均运用钆喷酸葡胺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钆喷酸葡胺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并由5位专家对冠状动脉主干、分支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结果各患者冠状动脉显像都非常清晰,CT值测量准确,由5位专家分别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均可达到诊断目的。40例患者运用钆喷酸葡胺剂量为44.1~60.0 mL,平均(48.0±9.7)mL。钆喷酸葡胺按0.6 mL/kg给药,40例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对碘对比剂有严重反应的患者,用钆喷酸葡胺作对比剂代替行GE 64排128层螺旋冠状动脉CTA非常安全,得到图像效果基本可以达到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 铀及其化合物对机体的作用,表现为化学损害和辐射损害两个方面。为了保障广大铀操作人员的安全,研究加速体内的排泄和解毒的药物是必要的。在铀的促排药物研究中,tlron和phosphicine动物试验效果较好,但未见临床报道。为得到对铀的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姜志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922-1922
民间认为吞服鱼胆可清肝明目,消炎解毒,因此鱼胆中毒时有发生。自200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者10例,经血液透析(HD)治疗,痊愈9例,死亡1例。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呋喃苯胺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35例王达明,陈婕(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510700)1992年10月~1993年6月,我们应用呋喃苯胺酸(速尿)治疗急性酒精中毒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中男27例,女8例;空腹饮酒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急诊科近年收治的36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中的利弊得失。结果氟乙酰胺中毒皮层脑损害较重,这可能与皮层脑细胞能量消耗相对较大,对能量供应障碍特别敏感有关。乙酰胺有特效解毒作用,醇类饮料口服解毒效果亦好;止痉,防治脑水肿是减轻脑损害的重要环节。结论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损害皮层脑细胞;解毒,防治脑损害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