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检测MACC1、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患者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完全性切除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102例和癌旁组织5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患者行定期随访,分析MACC1和c-Met 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80%、54.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7.01%、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c-Met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MACC1与c-Met 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2, P=0.008)。MACC1阳性组2年内复发率为73.7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1.71%(χ2=17.686, P<0.001)。c-Met阳性组2年内复发率为76.79%,高于阴性组的34.78%(χ2=18.272, P<0.001)。Cox回归多因素提示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术后病理分期、肿瘤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缬沙坦(valsartan,VAT)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5 μmol/L、1 μmol/L、2 μmol/L、4 μmol/L)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细胞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0.5 μmol/L、1 μmol/L、2 μmol/L、4 μmol/L)DOX作用H9C2心肌细胞12 h和24 h,细胞存活率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其中1 μmol/L DOX作用24 h即可明显引起H9C2心肌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为(75.5±5.6)%,细胞凋亡率为(11.94±2.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mol/L的 VAT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后可明显抑制1 μmol/L 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与单用 DOX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升高[(74.2±3.0)% vs (89.3±4.0)%,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13.15±6.07)% vs (11.01±3.17)%,P<0.01]、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69.21±2.03)%  vs (50.28±1.21)%,P<0.05]。结论 VAT能抑制DOX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ARP-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ARP-1在舌鳞癌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5例舌鳞癌组织及13例邻近正常舌组织的石蜡组织切片中PARP-1的表达水平,分析PARP-1的表达水平与舌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舌鳞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率为89.0%(138/155),其中58.1%(90/155)呈高表达,41.9%(65/155)呈低表达;13例邻近正常舌组织均无PARP-1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5,P=0.000)。PARP-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期(χ2 =10.841,P=0.002)、N分期(χ2=8.962,P=0.007)、病理分期(χ2=17.151,P=0.000)呈正相关。PARP-1高表达者总生存时间(P=0.037)与无瘤生存时间(P=0.026)比低表达者短。结论PARP-1可能是促进舌鳞癌发生发展的癌基因,具有预测舌鳞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卡铂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择经病理或细胞学以及血清学证实的58例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TC组),28例接受5-Fu联合卡铂方案化疗(FC组),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CTC)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58例均可评估疗效,TC组和FC组的客观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17.9%(χ2=9.265,P=0.00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1.15月和7.22月(χ2=6.737,P=0.00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36月和9.11月(χ2=10.646,P=0.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4%和40.0%(χ2=0.222,P=0.637),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0%和34.78%(χ2=0.008,P=0.930)。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可行性。 方法 97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灶ADC值。根据放射治疗后的效果将鼻咽癌患者按放疗敏感度进行分组,放疗敏感组74例、放疗抗拒组23例。分析放疗敏感度与ADC值、病理分型、T分期的相互关系。 结果 放疗敏感组的ADC值为(0.792±0.121)×10-3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23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51例,T1期10例,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9例。放疗抗拒组的ADC值为(0.730±0.104)×10-3 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8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15例,T1期3例,T2期4例,T3期7例,T4期9例。两组间在ADC值、T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9, P=0.030; χ 2=10.287,P=0.016),在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11, P=0.740)。各T分期的ADC值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7, P=0.000),随着T分期的增高,ADC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T分期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657、0.661。当ADC值取0.737×10-3 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诊断价值最大,敏感度为68.9%,特异性为69.6%。结论 ADC值可以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其价值接近于T分期,最佳诊断阈值为0.737×10-3 mm2/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5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Res组),对照组细胞用2% FBS的DMEM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549细胞培养24 h后,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Res组细胞形状较对照组变圆,细胞排列稀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Res组A549细胞胞浆内大量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组A549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 Ⅱ/Ⅰ表达升高(0.151±0.032 vs 0.093±0.013,P=0.011;3.644±0.122 vs 1.903±0.054,P<0.001),p62蛋白表达下降(0.032±0.002 vs 0.061±0.005,P=0.021);促凋亡相关蛋白Bax、活化caspase-3表达升高(0.633±0.061 vs 0.423±0.053,P=0.011;0.154±0.004 vs 0.111±0.011,P=0.002),而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2.437±0.055 vs 3.503±0.138,P<0.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过度自噬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AG1-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PAG1过表达的A431细胞株,实验分为3组:亲本细胞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对照组(A431细胞转染仅含EGFP阴性对照病毒)、实验组(A431细胞转染PAG1-EGFP病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AG1 mRNA及其蛋白表达,进一步验证细胞转染成功与否;利用划痕修复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侵袭实验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PAG1基因的过表达是否会对皮肤鳞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产生影响。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目的基因病毒的转染表达率分别为(94.97±0.15)%、(94.60±0.35)%;实验组细胞中PAG1基因mRNA的表达量约为亲本细胞组的1.6倍(P=0.000),转染后实验组中PAG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0),建立了稳定过表达PAG1的A431细胞系;PAG1过表达明显降低A431细胞愈合率(P=0.000);实验组A4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1, P=0.000)。结论 PAG1的过表达能抑制人皮肤鳞癌细胞运动能力,影响肿瘤的浸润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CF21启动子甲基化在肾癌诊断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焦磷酸测序仪对样本的TCF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癌组织及尿液中TCF21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0,P=0.000)。肾癌组织TCF2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P=0.003)、吸烟史(P=0.018)、Fuhrman分级(P=0.046)及临床分期(P=0.048)有关, TCF 2 1 甲基化水平与年龄( r=0 . 4 0 3 、P=0 . 0 0 2 ) 、吸烟史(r=0.321、P=0.017)和Fuhrman分级(r=0271、P=0.045)呈正相关。肾癌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0)、Fuhrman分级(P=0.013)及临床分期(P=0.020)有关,TCF21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大小(r=0.662、P=0.000)、Fuhrman分级(r=0.662、P=0.010)和临床分期(r=0.662、P=0.017)呈正相关。TCF21高甲基化组(>35.42%)与TCF21低甲基化组(≤35.42%)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肾癌组织中TCF21甲基化水平诊断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尿液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TCF21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联合检测肾细胞癌组织标本和尿液标本可作为诊断肾癌及判断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表达情况,利用χ 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PN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结果 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在早期患者中,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长于OPN阳性组(χ 2=9.722,P=0.019;χ 2=6.064,P=0.014)。而晚期患者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OPN表达,OPN可能成为预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PP组)与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DP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组与DP组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 vs 60.0%, χ2<0.001,P>0.999),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6.7% vs 82.5%,χ2=0.284,P=0.594);PP组中位OS优于DP组(17.0个月 vs 9.0个月, χ2 =4.411,P=0.036),中位PFS亦优于DP组(8.0个月 vs 5.0个月, χ2=4.299,P=0.038);PP组死亡风险较DP组降低52.4%(HR=0.476,95%CI:0.282~0.805,P=0.006);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DP组(28.9% vs 64.4%, χ2=11.429,P=0.001)。结论 在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中,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较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过程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M-CSF)进行动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并比较两者作为动员试剂的优劣。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进行DC疫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34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rhG-CSF动员者69例,rhGM-CSF动员者65例。rhG-CSF动员组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1天行rhG-CSF皮下注射3 μg/(kg·d),rhGM-CSF动员组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1天行rhGMCSF皮下注射3 μg/(kg·d)。比较两组动员前后血常规变化的差异;分析两组采集终产品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C)数量及表型,检测体外培养所得DC的数量、表型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动员后rhGM-CSF动员组单核细胞增高值高于rhG-CSF动员组(P≤0.001),但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值低于rhG-CSF动员组(P≤0.001),其余血常规项目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hGMCSF动员组采集终产品中单个核细胞数量高于rhG-CSF动员组(P=0.046),而CD14+单核细胞的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hGM-CSF动员组最终诱导所得DC数量高于rhGCSF动员组(P=0.011),且DC细胞表面分子HLA-DR的表达高于rhG-CSF动员组(P=0.001),其余CD80、CD86,CD83、CD11C、CD54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DC细胞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疫苗的过程中,使用rhGM-CSF动员比rhG-CSF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10年的生存情况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及常规二维放射治疗(CF)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2000年10月-2003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7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放疗疗效、预后影响因素、失败模式、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0.59%、24.12%和11.76%。3D-CRT、LCAF及CF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Ρ=0.29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有无胸背部疼痛、临床分期、有无软组织影和≥2级放射性食管炎(radiation esophagitis, RE)为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三组患者中复发和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4.619,P=0.099,χ2 =3.221,P=0.200)。三组患者≥2级急性RE和≥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a, R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42、4.281,P=0.802、0.118),但3D-CRT与LCAF两组间≥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38)。截至随访时间共有20例患者生存,多数患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区域性复发及远处转移仍为患者的主要失败模式;与LCAF相比,3D-CRT能明显降低2级以上R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升高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诊为HCC并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EOS表达分为术前EOS升高组(≥0.5×109/L)56例和EOS正常组(<0.5×109/L)37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EOS正常组和升高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4.3%、38.0%和82.1%、49.9%、3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341);按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别获得47例患者,EOS正常组和升高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1.6%、31.2%和87.2%、50.0%、25.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01,P=0.438)。结论 术前EOS升高对HCC患者总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龙  黄平  杜成友  李德卫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16-1019
目的 通过与经典的钳夹法断肝比较,探讨单用双极电凝断肝法在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01例行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离断肝实质方法的不同,分为钳夹法组及双极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吲哚菁绿15 min清除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min, ICGR15)、合并肝硬化情况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488.89±268.76)ml vs.(390.00±209.82)ml,P=0.041)]、术中输血率(25.92% vs. 8.51%, P=0.023)、术后第一日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25.69±4.27)ml vs.(27.57±4.11)ml, P=0.026]及术后24 h腹引量[60.00(10.00, 135.00)ml vs. 50.00(30.00, 80.00)ml P=0.03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独使用双极电凝断肝能够减少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术后白蛋白水平更高,渗出更少。单用双极电凝断肝应用于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较传统钳夹法断肝更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Calgranulin A(S100A8)在不同通气方式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表达。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0例,根据采用不同通气方式,分为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每组1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总输液量、氧合指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吸痰次数、有无肺炎、有无肺不张、术后住院时间、有无死亡等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100A8的表达。结果 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总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吸痰次数、肺炎发生情况、肺不张发生情况、死亡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组氧合指数较双肺通气组低[(296.20±77.64) mmHg vs (319.20±30.23) mmHg,t=2.189,P=0.042)],术后住院时间增加[(7.80±1.87) d vs  (6.20±1.48) d,t=2.121,P=0.048]。术前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S100A8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通气方式S100A8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76,P<0.001),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F=24.85,P=0.025),组间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18.85, P=0.001)。结论 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采用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的术中氧合指数降低,且S100A8表达升高,可能与其更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 min vs(130.26±8.48) 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 ml vs (493.44±100.96) 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 (253.82±77.79) 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 U/L vs(129.57±45.66) 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 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 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 vs 78.26%,P>0.05)。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