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适能与血压、血脂和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于重庆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完成体适能测试的30~65岁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体适能5个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分析体适能各主成分与血压、血脂和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适能主成分1(代表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时长)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0.05).体适能主成分2(代表选择反应时)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体适能主成分3(代表台阶指数和握力)与舒张压和餐前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 体适能与血压、血脂和血糖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体适能干预,提高人群体适能水平,对于维持人群健康,尤其是维持正常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特征,对其健康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云南省6所高校不同年级、系科的班级学生各220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不同科系、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身体成分方面,文科学生好于理科学生(P0.05),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肌肉力量方面,男生好于女生(P0.05);肌肉耐力方面,理科生高于文科生(P0.05),男生好于女生(P0.05),活动指数高的学生高于活动指数相对低的学生(P0.05);柔韧性方面,理科生好于文科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P0.05),活动指数高的大学生高于活动指数相对低的学生(P0.05);心肺功能方面,男生好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尚不平衡,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与生命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河北地区高校9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生理功能为(78.65±7.56)分,活力为(57.20±20.75)分,情感职能为(60.12±19.54)分,精神健康为(73.21±17.45)分,生理职能为(67.35±28.14)分,社会功能为(80.23±21.65)分,躯体疼痛为(67.58±20.86)分和总体健康(69.26±18.22)分;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生命质量中各条目除了柔韧度、锻炼强度外,其他条目男女生差异明显(P<0.05或P<0.01);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与不同健康体适能之间总体上除情感职能维度外,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在与运动行为的关系上,生命质量与锻炼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部分维度却与锻炼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运动行为既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积极手段;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锻炼热情,改善健康体适能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Delphi法遴选健康适能评价指标体系,为编制《健康适能评定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头脑风暴法遴选健康适能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池;采用Delphi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2~3轮的征询。结果 1轮预调查与2轮正式征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0.852、0.858,均大于0.7;Kendall′s W系数为0.285、0.131、0.229(P<0.01);第二轮征询中专家对PF、MF、SF权重赋值分别为39.68%、32.30%、28.02%。综合指标重要性排序与分类指标权重,并结合专家的补充、修改与删除意见,最终确定保留66个健康适能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通过Delphi法初步形成了健康适能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其真正内涵,为开展个体健康适能状况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高校慢性病大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适能水平,探讨慢性病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慢性病预防、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及选取适宜干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3所某普通高校慢性病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的问卷调查,对他们健康体适能进行测试,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病大学生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2.5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健康素养的具备比例分别是44.26%、12.34%和61.70%;慢性病大学生BMI指数的平均值在23以上,显著高于全国同龄普通大学生(P<0.01),肺活量、握力和坐位体前屈远低于全国水平(P<0.01);慢性病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与其体质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心肺适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尤其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是有效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对偏瘦群体的干预,提高其BMI指数应当考虑健康素养在自我效能和行为变化交互中的角色作用;对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干预首要考虑不同运动项目对其心肺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学生健康综合评价体系,为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特征学生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及比较研究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应用多维度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指标同时引入,构建学生健康三维综合评价体系.结果 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指标权重分配原则,确定层次中3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3类指标的权数分别为5,4,3.根据三维等级组合值(BPS),换算成综合健康分(CHD),发现“CHD”与“BPS”组合值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结论 三维健康综合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学生个体及群体健康所处的水平,并可进行比较,克服了单维度和定性评价不够全面、不够量化的问题,适用于国内学生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探讨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路径,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商丘市3所大学641名学生进行有氧体适能测量,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路径模型.结果 大学生锻炼动机既可以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效应值0.58),也可以通过锻炼行为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有氧体适能(效应值0.22);健康动机对锻炼行为(β=0.13)和有氧体适能(β=0.25)的影响大于其他维度的动机(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锻炼动机和有氧体适能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通过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可以强化运动量,提高有氧体适能水平,促进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了解云南省高校特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情况,为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云南省5所高校的6个特有少数民族大学生2 000名进行身高、体重、50 m跑、800/1000m跑、立定跳远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测试者的总体合格率为97.63%,优秀率为30.98%,良好率为66.65%.男、女大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69.14和156.15 cm,体重为62.0和51.56kg,体质量指数(BMI)为21.69和20.78 kg/m2.肺活量男生最高的是白族(3 313 mL);最低的是傣族(2 532 mL);女生最高的是白族(2 215 mL),最低的是拉祜族(2 056mL).50 m男生成绩在7.00~7.82 s之间,女生在9.37~9.82 s之间.坐位体前屈男生最高是白族(19.0 cm),女生为佤族(19.6 cm),其他指标基本都达到了合格线.结论 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情况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对肥胖男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体成分及身体素质影响的效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实践参考.方法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6名肥胖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28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5周(每周2次)的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营养知识讲座和反馈);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体能练习,不进行饮食干预.干预前后测试各项指标(7个FMS指标、7个身体成分指标、5个身体素质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过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除肩部灵活性外,FMS其他各项指标(过顶跨起、跨栏上步、直线弓箭步、躯干稳定性和躯干旋转稳定性)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11,-2.27,-2.22,-2.08,-2.21,P值均<0.05);FMS总得分由12.07分上升到14.06分(t=-4.22,P<0.05).体成分中脂肪量、身体水分、体脂肪率和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下降到23.97 kg、38.83 kg、26.34%和27.79 kg/m2(t/2值分别为-5.85,-8.30,9.05,7.23,P值均<0.05),蛋白质上升到19.00 kg(=-5.75,P<0.05),且实验组体成分综合评分由64.00分上升到66.71分(t=-6.27,P<0.05).实验组身体素质中的50 m、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1000m成绩分别提高到8.24 s、14.45 cm、206.61 cm、3.07个和278.27 s(t值分别为5.05,-3.96,-7.46,-3.62,4.40,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主观感受增强.结论 15周的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男大学生身体形态、体成分和运动功能障碍,降低运动风险,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6~22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为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2019年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中选取调研学生的民族、性别、年级、身体形态、肺活量、运动素质等信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计算体质健康评价综合得分和不同等级学生分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等比较不同民族、性别、学段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及不同类别学生各项目得分情况。  结果  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综合得分为(70.02±9.69)分,平均及格率为88.91%,不同评价等级学生比例分别为优秀0.93%、良好17.90%、及格70.09%、不及格11.09%,各项目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体质量指数(94.99分)、50 m跑(74.13分)、坐位体前屈(72.63分)、耐力跑(70.43分)、立定跳远(67.77分)、仰卧起坐(65.71分)、1 min跳绳(65.25分)、肺活量(62.97分)、引体向上(29.04分),综合得分情况、合格率及评价等级构成的民族和学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53,452.85;χ2/χ趋势2值分别为466.65,412.57;1 553.22,1 045.36,P值均 < 0.01)。  结论  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优良率较低。需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质状况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