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宽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着重验证自尊与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促进宽恕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宽恕量表、罗森伯格(Rosenberg)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64名大学生(271名女生,293名男生)进行调查,并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1)二元型、独立型、互依型与边缘型4种宽恕类型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7.0%,21.1%,22.7%和29.3%。4种宽恕类型人群在自尊(F=23.34,P0.01)、领悟社会支持(F=12.61,P0.01)、生活满意度(F=21.87,P0.01)、正性情绪(F=6.13,P0.01)及负性情绪(F=31.44,P0.01)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自我宽恕与生活满意度(r=0.38,P0.01)、正性情绪(r=0.30,P0.01)及负性情绪(r=-0.45,P0.01)显著相关。同样,人际宽恕也与生活满意度(r=0.22,P0.01)、正性情绪(r=0.22,P0.01)及负性情绪(r=-0.15,P0.01)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自我宽恕、人际宽恕部分地或全部地通过自尊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宽恕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对于提升大学生自尊、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都很重要。宽恕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2.
探讨初中生学业负担态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校满意度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为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业负担态度量表、青少年学校满意度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对整群随机抽取长春、哈尔滨、潍坊各1所学校的88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学业负担态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满意度总分分别为(3.23±0.73)(3.49±0.61)和(3.78±0.64)分;学业负担态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及总分与学校满意度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0.94,P值均<0.01).学业负担态度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β=0.34,t=13.33,P<0.01)、学校满意度(β=0.40,t=15.52,P<0.01)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变量加入时,学业负担态度对学校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下降,但有统计学意义(β=0.35,t=10.77,P<0.01),决定系数R2值增加值能解释总变异的9.17%;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也预测学校满意度(β=0.26,t=10.64,P<0.01).结论 初中生学业负担态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满意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学业负担态度与学校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探索应对方式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贵州和重庆6所农村中小学的1 618名四至九年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23,0.36,P值均<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主观幸福感(β值分别为0.383,0.195,P值均<0.01),负向预测消极应对(β=-0.321,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402,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负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224,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直接并通过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汪杰 《中国校医》2011,25(4):253-254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13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t=3.64,P<0.05),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t=2.97,P<0.05),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78,P<0.05),消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2,P<0.05);(2)灵活性与总体情感、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4,P<0.01,r=0.22,P<0.01),不和谐与总体情感、生活满意度存在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5,P<0.01,r=-0.31,P<0.01);(3)高自我和谐组与低自我和谐组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自尊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EMAC)、自尊量表(SES)与亲社会行为量表(PTM),在东北地区3所医学院校随机抽取1 03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得分分别为(118.56±16.69)分、(29.21±4.75)分、(90.00±14.13)分,均高于理论均分;医学生自尊、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和2.65,P<0.05),自尊的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5),情绪表达能力、亲社会行为的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和2.82,P<0.05);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64,P<0.05);情绪管理能力(β=0.50,t=23.09,P<0.01)、自尊(β=0.52,t=7.21,P<0.01)均能正向预测亲社会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单一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农村初中的2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疏离感总均分为3.72分,环境疏离感均分最高,为3.99分,社会疏离感为3.84分,人际疏离感得分最低,为3.39分;女生的无意义感和社会孤立感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初一学生孤独感得分明显低于初三学生(P<0.05);除生活环境疏离感外,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初中生疏离感状况相对良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疏离感。  相似文献   

7.
安芹  满晓琛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86-1488
考察初中生和高中生亲子三角关系、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差异,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2 所中学选取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共411 名初中生和422 名高中生,采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我分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心理弹性在亲子三角关系和自我分化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0%; 学段调节了中介过程,在前半路径初中生亲子三角关系负向预测心理弹性(t = -4.61,P<0.01),但高中生无统计学意义(t = -0.72,P>0.05); 在后半路径初中生(t = 13.84,P<0.01) 和高中生(t = 16.37,P<0.01) 心理弹性对自我分化都具有预测作用,但高中生预测作用更强.结论 心理弹性在亲子三角关系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且该中介效应受学段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防官兵总体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河北某地区11个消防中队144名消防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消防官兵总体幸福感水平总分为78.81±14.731,社会支持总分为38.30±7.057,自尊总分为20.29±4.585。来源地仅在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差异显著(t_(主观支持)=3.400,t_(社会支持总分)=2.427,均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和自尊与总体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9、0.332、0.520、0.974,均P0.01),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68、0.302、0.512,均P0.01)。社会支持和自尊对总体幸福感产生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并且自尊在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9.1%。结论消防官兵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受到社会支持和自尊2个因素的影响。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消防官兵总体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初中生宽恕倾向、自我控制能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2019年3月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和中学生攻击问卷对山东省德州地区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初中生宽恕倾向、自我控制能力、攻击性行为得分分别为2.17±0.59、4.02±0.41、3.24±0.49,其宽恕倾向和自我控制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145,P0.05),宽恕倾向、自我控制能力和攻击性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r=-0.336、-0.591,均P0.01);(2)初中生宽恕倾向、自我控制能力对攻击性行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预测作用;(3)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在宽恕倾向与攻击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9%。结论初中生宽恕倾向、自我控制能力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自我控制能力在宽恕倾向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学生谦虚与宽恕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621名大学生(男183人,女438人),采用人格六项因素问卷(HEXACO-60)、自尊量表(SES)和宽恕量表(HFS)进行调查,使用SPSS的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的谦虚与自尊得分呈正相关(r=0.31,P<0.01),大学生谦虚、自尊与宽恕均呈正相关(r=0.25,P<0.01;r=0.24,P<0.01)。大学生谦虚可以直接影响宽恕(β=0.29,t=4.44),也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宽恕(β=0.67,t=4.20)。结论:大学生谦虚直接影响宽恕,在二者之间,自尊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 运用精神信仰问卷及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7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中学生精神信仰中超自然信仰得分(2.38±0.79)分,社会信仰(3.86±0.63)分,实用信仰(2.93±0.60)分;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与幸福感有相关关系(P<0.01);超自然信仰对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有明显负向预测作用(Beta=0.092~0.104,t=2.874~3.373,P<0.01);社会信仰对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Beta=0.207~0.248,t=5.832~7.071,P<0.001);精神信仰二级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各不相同.结论 精神信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及对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教师、家长及教育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5个市1 538名初中生和高中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锻炼量不足(小锻炼量)者占63%,只有37%的学生达到中等锻炼量;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r值分别为0.16,0.23,0.12,0.17,P值均<0.01);不同锻炼量中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8,12.06,7.51,8.90,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体育锻炼量普遍不足,体育锻炼量对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扬  刘勇  陈健芷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1032-1034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自尊、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矫治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5所高校的学生共1 000名,使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进行调查,并使用结构方程技术构建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3.43%.自尊对手机成瘾有直接的负向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1=-0.232,P<0.01,决定系数R21=0.054;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有负向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2=0.421,P<0.01,决定系数R22=0.177;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手机成瘾的直接预测无统计学意义,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值β=-0.195,P<0.01;自尊、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的中介模型拟合较好(x2/df=3.436,CFI=0.912,GFI=0.933,AGF =0.951,IFI=0.894,RMSEA =0.061).结论 手机成瘾与自尊、自我控制之间有着紧密关系,自我控制在自尊和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伟  陈国法  王催春  吴小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04-6206,6209
目的 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281名大学生.结果 (1)依恋回避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在0.13到0.27之间;而依恋焦虑与除生活满意度外的其他指标相关显著;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2,r=0.30,P< 0.01). (2)回归分析显示,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回避与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后,依恋回避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05,t=-0.87,P=0.38);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回避与积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回避对积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23变成-0.19(t=-3.16,P=0.001);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回避与消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回避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不变.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焦虑与积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焦虑对积极情感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β=-0.09,t=-1.53,P=0.13);当进入依恋焦虑与消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焦虑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不变. (3)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核心自我评价是成人依恋与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结论 成人依恋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蒋婷婷 《中国校医》2012,26(12):885-887
目的调查高职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其与自尊的关系,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 709名不同专业的高职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新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高职新生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男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幸福感在生源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职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的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职新生主观幸福感及自尊的整体情况较为积极,学生的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中学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与幸福感的关系,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中学生多元幸福感问卷,对随机抽取的云南省芒市1 4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3.67±0.74)(3.85±0.65)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73±0.35)(2.82±0.36)分(t值分别为-4.55,-4.37,P值均<0.01);初中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3.83±0.67)(3.72±0.71)分,明显高于高中生的(2.82±0.39)(2.74±0.31)分(t值分别为2.75,3.91,P值均<0.01).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和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 ~0.643,P值均<0.01).领悟社会支持可直接对中学生的幸福感产生正向预测作用(β=0.27,t=11.93,P<0.01),也可通过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的部分中介对幸福感产生影响,3个变量可累积解释幸福感变异的51.3%.结论 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与幸福感具有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基本心理需要对中学生的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探讨癌症患者的家庭韧性、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心理韧性在家庭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家庭韧性量表(FRA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心理韧性量表(RS-14) 对安徽省某两所三甲医院的292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癌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6.84±15.00)分,在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形式和工作情况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4.506,3.466,2.819,3.319,P值均<0.05)。癌症患者的家庭韧性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401,P<0.01),家庭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r=0.215,P<0.01),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r=0.514,P<0.01)。癌症患者的家庭韧性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能完全中介家庭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210。结论 癌症患者的心理韧性在家庭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正念训练对某医科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招募山西医科大学本科生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名).最终得到有效数据的实验组38人参加为期9周的正念训练,对照组36人不进行任何干预.训练前后进行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ANAS)、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CASLS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脑电α波、肌电和心率的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所有指标训练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实验组正性情感(3.00±4.84 vs-0.64±4.66)、生活满意度总分(10.53±19.04 vs-1.83±24.47)、心理幸福感总分(15.05±23.90 vs-2.64±28.92)的增值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92,2.433,2.875,P值均<0.05),负性情感(-3.08±4.49 vs 0.53±3.46)的差值低于对照组(t=-3.857,P<0.01),脑电α波的增值高于对照组(t=5.912,P<0.01),肌电和心率的差值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78,-2.134,P值均<0.05).结论 正念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改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生活质量和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豫北地区2所中学27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幸福感体验女生高于男生;初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最少,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佳,初二学生幸福感最强,心理最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幸福感体验及心理健康都高于成绩中等生和差生.自尊、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高自尊和高幸福感指数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结论 自尊、幸福感指数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生自尊、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艾森克问卷中文版(EPQ)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36名医学生施测。结果医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得分为68%,高于中等水平,体验积极情感的频率明显高于消极情感(t=9.82;P<0.01)。自尊、外向性(E)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各纬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尊、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外向性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