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SEPT9亚型1蛋白(SEPT9_i1)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SEPT9_i1和PLZF表达情况,以阳性细胞百分比与着色强度乘积值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两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Lauren分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胃癌组织中SEPT9_i1和PLZ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SEPT9_i1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5.33% vs. 37.10%, P<0.05),而PLZF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41.33% vs. 85.48%, P<0.05);胃癌组织中SEPT9_i1与PLZF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9, P=0.009),且两者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此外SEPT9_i1与浸润深度有关,而PLZF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SEPT9_i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5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2.0个月(P<0.05);PLZF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26.5个月,与低表达者31.0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T9_i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LZF为低表达,两者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且SEPT9_i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辅助胃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激酶B1(LKB1)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胃癌组织、20例胃正常组织中LKB1和p53的表达.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9%(24/115),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95.0%(19/20)(P< 0.01);p5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5.2 %(52/115),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5.00%(1/20)(P<0.05).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预后有关(均P<0.05);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 LKB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AKT2在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9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胃黏膜中PI3K、AKT2的表达。结果胃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I3K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6.7%、25.9%和25.0%。AKT2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7%、27.8%和37.5%。胃癌组织PI3K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AKT2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I3K、AKT2阳性组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KT2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I3K/AKT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AKT2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av3与MMP-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Vav3与MMP-2在9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Vav3、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52/91)和68.1%(62/91),均高于癌旁组织的30.5%(25/82)和25.6%(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v3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血管浸润情况有关(P<0.05);MMP-2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Vav3蛋白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03)。结论 Vav3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浸润有关,且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Vav3蛋白可能参与胃癌侵袭与转移通路。  相似文献   

5.
江慧  宋纯  张桂荣 《中国肿瘤》2014,23(5):421-425
[目的]分析胃癌HER2阳性率,探讨HER2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结果]110例胃癌组织HER2IHC阳性率为6.4%(7/110),FISH阳性率为14.5%(16/110)。排除IHC2+,IHC与FISH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HER2总体阳性率为10.9%。Lauren分型肠型胃癌HER2阳性率高于混合型和弥漫型(18.0%vs5.0%,P〈0.05)。WHO分型管状腺癌HER2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19.3%VS2.3%,P〈0.05),中、高分化胃癌HER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胃癌(20.0%vs5.7%,P〈0.05)。HER2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胃癌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HER2阳性与Lauren分型及wHO分型、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 构建含202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PKM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4%(126/202),高于癌旁组织的14.4%(29/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KM2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M2表达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2.9个月,短于阴性表达者的78.4个月(χ2=23.119, P<0.001),且PKM2阳性表达情况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PKM2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郭丹  郭建巍 《癌症进展》2019,17(11):1317-1319,132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 DNA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确诊的7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分析HPV16/18 DNA表达与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为56.94%。不同Laure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uren分型为弥漫型和肠型、TNM分期为Ⅲ期和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HPV16/18 DNA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HPV16/18 DNA阴性表达胃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HPV16/18 DNA表达与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p57kip2在骨巨细胞瘤(GCT)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GCT组织中HSP70和p57kip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GCT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分级、影像学分期和肿瘤直径)及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SP70和p57kip2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GCT组织中HSP70和p57ki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9%(29/56)和21.43%(12/56);HSP70阳性表达与年龄、影像学分期、肿瘤直径及复发情况有关(P<0.05),p57kip2阳性表达与影像学分期及复发情况有关(P<0.05);HSP70和p57kip2在GC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280,P<0.05)。结论 HSP70和p57kip2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考虑将两者作为评估GCT临床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术后复发晚期胃癌患者Her-2/neu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108例术后复发晚期胃癌患者进行Her-2/neu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IHC法检测Her-2/neu阳性表达13例,FISH法检测Her-2/neu阳性表达14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表达者10例,一致率为61.5 %。15例正常胃黏膜中未见阳性表达。Her-2/neu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浸润深度、有无脉管浸润无关(P>0.05),而与患者的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er-2/neu阳性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22.4个月(95%CI:23.44~26.55),阴性患者的中位TTP为25.0个月(95%CI:17.02~27.7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 Her-2/neu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STMN1及UBE2C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联及两基因表达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0例胃癌病理标本及对应180例正常胃部黏膜标本中STMN1及UBE2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TMN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6%,而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6.1%(P<0.05),STMN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明显相关(P<0.05)。UBE2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而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仅为24.4%(P<0.05),UBE2C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关联性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TNM分期与STMN1及UBE2C表达相关(P<0.05)。STMN1与UBE2C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288,P<0.05)。结论:STMN1的表达与胃癌的产生、进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UBE2C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道调节STMN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U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5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U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L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16/145)和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K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侵犯、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脉管侵犯、HER 2和p53无关(P>0.05)。ULK1无表达、低表达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95%CI:40.5~49.2个月)、427个月(95%CI:39.9~45.6个月)和37.7个月(95%CI:33.0~4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核因子1(BLZ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6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LZ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BLZF1的阳性表达率为52.56%(82/156),低于癌旁组织的95.51%(149/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ZF1蛋白表达与T分期、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N分期均无关(P>0.05)。BLZF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42.5个月,长于阴性表达者的2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肿瘤大小、TNM分期及BLZF1表达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BLZF1在胃癌中表达下调,且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推测其表达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RNA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1(TRDM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90例及对应癌旁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TRDMT1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 结果TRDMT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6%(50/90),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DMT1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RDMT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30个月,显著低于TRDMT1阴性表达者的420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TRDMT1表达均为影响胃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 结论TRDMT1在胃癌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且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I3K、Akt和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中PI3K、Akt和Surviv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PI3K、Akt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55/75)、38.7% (29/75)和61.3%(46/75)。PI3K、Akt和Survivin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治疗前CEA水平无关(P>0.05); PI3K与Akt、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293,P<0.05;r=0.45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I3K、Akt、Survivin、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I3K、Akt和Survivin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I3K与Akt、Survivin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胃癌的恶性进展,Survivin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磷蛋白(NPM)和转录相关酸性卷曲蛋白1(T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NPM和TACC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NPM和TACC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5.4%(85/130)和48.5%(63/130),均高于癌旁组织的51.5%(67/130)和32.1%(4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M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有关,TACC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NPM和T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呈正相关(r=0.220,P<0.05)。NPM和TACC1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20.0个月和18.0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2.0个月和22.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PM和TACC1高表达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NPM和TACC1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考虑将两者作为评估胃癌临床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泛素连接酶Hrd1与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反转录酶 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6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rd1和LA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rd1、LA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34/62)和56.4%(35/6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0%(5/20)和20.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LAT1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P<0.05)。RT-PCR检测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与LA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2±0.83和5.80±1.72,高于癌旁组织的1.14±0.39和1.32±0.77(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和LA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5±0.153和0.896±0.148,高于癌旁组织的0.357±0.178和0.439±0.136(P<0.05)。Hrd1与LAT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0,P<0.001)。结论 Hrd1与L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