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易标准运血箱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发泡聚苯乙烯(EPSⅡ级)及双瓦楞纸箱为材料制作标准运血箱,以湿冰为冷源,经试验测试表明该箱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抗压抗震功能,适用于平战时大批量的血液运输,是实现战时血液储运标准化、模块化的理想包装容器。  相似文献   

2.
野战运血车在长途血液运输中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野战运血车在不同温度案件下的保温、制冷和油耗等性能,为保障战争或突发情况下血液运输的安全、可靠提供基本依据.方法:2台野战运血车按最大容量装载血液,一辆车装红细胞悬液.另一辆装冰冻血浆。在35℃以上和25℃以下运行的外环境下,分别测试其无动力源情况下维持或制冷至冷冻或冷藏温度的时间和油耗。结果:在上述的条件下,野战运血车的保温时间为1.5—7h,制冷时间为15-138min。内置制冷系统的一箱油(20L)维持的运行时间为5-7h.结论:在长途运血时,如不能确保运血车的制冷系统正常运行,且运输时间超过一定的时限.则必须考虑多种保温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血液是一种容易变质的液体,其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在医院,通常采用大型血库冰箱贮存血液,贮血室的温度控制在1~6℃之间。但战时,这种血库冰箱太大,不能用来运送血液。为此,作者用特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箱进行了空中长途的运血试验。试验证明,这种箱子适合空运血液,可使血液温度保持在1~10℃之间达72小时。但要在前线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贮血冰箱、送血箱及血袋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杨晨曦 《职业与健康》2008,24(8):720-720
血液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复杂物质,在采集、储藏、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质量,避免污染,防止经血传播疾病。为此,我们在采供血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杜绝血液被细菌污染。我们现将贮血冰箱、送血箱及血袋消毒效果监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热传导仿真分析是优化野战运血箱结构设计,指导保温材料以及温控器件选择的依据。通过选择不同传热系数的保温材料和不同的保温层厚度,系统地对S99-野战运血箱热传导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计算说明应如何设计运血箱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如何选择温控器件的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导体致冷技术 ,设计出一套运血箱温度测量和控制电路系统。通过电路分析表明 ,该电路可实现运血箱温度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胡献国 《东方药膳》2005,(10):18-20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黏度产生的原因。一旦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黏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赖气的推动,气虚无力运血,气滞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运;阳虚时不能蒸化,气血瘀滞,均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YX-82”型运血箱是战时运送血液的重要工具。为了使箱内血液温度维持在2℃至10℃之间达30小时以上,箱体用绝热性能良好的聚胺脂泡沫塑料制成。在环境气温(指平均值,下同)低于-5℃时,箱内两侧置入热水槽,槽内注入热水2.4公斤。在环境气温高于15℃时,箱内两侧放入冰块2公斤。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用热水保温必须严格按照当地当时的气温条件,选择合适的热水温度。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保温效果,甚至引起血液变质。本文从计算运血箱保温性能入手,找到了在不同环境气温下热水温度的取值范围,可供用户在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WYX—90型野战运血箱适用于平战时野外运送血液,可装运血液4~6L。在环境温度为—25℃时,箱内保持2~10℃达25小时以上;在环境温度为35℃时,箱内保持2~10℃达40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双温控血库功能的运血车。方法 :采用越野汽车底盘改装,后车厢设有2个独立血库,制冷机组采用非独立式双温控制冷机组;对车厢壁板断热结构和门框密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车厢的隔热密封性能;对血库内的血架和血筐进行模块化设计,针对血库内气流组织形式与温度分布均衡性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并针对血架进行了隔振缓冲设计。结果:该车2个血库的内部温度可独立设定为4℃或-20℃,实现了"双温双控",可同时运送需要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成分血液,运输后的血液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各项规定,达到人体输注要求。结论:双温控血库功能运血车的研制成功对适应成分血运输保障的迫切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满足军队血液卫勤保障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控与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运血箱内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时间下的血生化指标变化,并采取模拟振动试验分析振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贮存1d时,4~6℃与7~9℃的运血箱内温度条件下Na+、K+、游离Hb、pH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贮存5d、10d时7~9℃条件下Na+、游离Hb、K+较贮存1d时有显著增高,贮存10d时pH超出正常范围。K+在60min时振动频率达到150次/min有显著增高(P<0.05),且90min时100、150次/min频率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游离Hb在在振动时间延长、频率增高的情况下水平逐渐增高,在60min时100、150次/min不同频率、90min不同频率下的游离Hb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pH在60min振动频率为150次/min时超出正常范围。结论:控制在4~9℃范围内运血箱温度较为合理,但贮存时间越长、振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对血液质量的有一定的影响,在保证箱内温度适宜下,有针对性的对振动、贮存等问题做好处理,有利于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2.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黏度产生的原因。一旦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黏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赖气的推动,气虚无力运血,气滞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行.阳虚时不能蒸化,气血瘀滞,均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可选用下列药粥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一种适用于公路血液运输的减振装置。方法 :利用不锈钢金属丝网块在负载作用下丝间滑移产生的干摩擦阻尼,大量吸收和耗散系统能量,实现减振的原理,采用在血架与血库底板之间加装4个全金属复合阻尼减振器,对血液存储架进行整体减振,并对安装该装置的车辆开展各种路况和车速条件下的行驶振动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血库底板传递到血架的振动衰减了27.8%~30.7%,振动信号传递函数幅值为0.3~0.8,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血液运输减振装置能明显降低血库底板的振动强度,有效保障了血液运输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YX-82型运血箱》和《CX-82型采血箱》于1982年9月18~20日在南宁由“全军战伤急救和基础治疗专业组”主持进行了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第三军医大学等26个单位33名代表。与会代表认为《YX-82型运血箱》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箱体采用全塑材料,重量轻;提把为旋转自锁式结构,减少了部件,提高了密封性能;能源为冰和热水,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与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方法:采取独立设置储血点,规划供血区域,理顺采、储血点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冷链”管理制度,构建“血液冷链”管理培训长效机制;引进血液运输专用箱、温度监控系统及血液运输温度监控芯片等,加强“血液冷链”监督管理。结果:初步建立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结论:“血液冷链”框架的建立与实施,为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对“血液冷链”管理监督和检查提供规范性依据,保障了血液贮存、运输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相似文献   

16.
临床血液运输的职责和分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红日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73-73,76
我国临床血液运输的法律责任在我国的各种法规和标准中都没有完整明确的规定,所以各地常有因血液运输的问题而引起纠纷,特别是随着县级采供血机构的撤并,血液运输的矛盾更加突出,实际上该项工作纯属卫生系统内部合理分工,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状况,明确规定各种血液运输的责任,使血液运输走上有序轨道,从而保证血液的运输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结合PDA应用来设计涵盖血液保存、运输,交接、配血、发放、临床血标本采集和血液输注等流程的闭环式输血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医嘱执行情况.查看血液和血样运输进程、血液输注和不良反应信息记录.减少目前输血管理工作中大量手工记录、交接环节.实现临床用血的实时监控和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新鲜血快速培养系统免疫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枸橼酸抗凝新鲜血是一种动态的和活的血细胞悬液,是一种保持内在互动网络的生命系统。在37℃温育1小时,我们可以将这短暂血细胞培养系统用于系统免疫学研究,称它为快速血液培养系统模式,这是一种系统免疫学计算研究方法。利用快速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可代替人体内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在体外研究不同状态下血液固有免疫系统网络调控变化规律。方法快速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有三种类型:①快速全血培养系统模式:②快速全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③快速白细胞培养系统模式。结果①快速全血培养系统模式能用于免疫原(各种疫苗和免疫调节剂)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②快速全血细胞和白细胞培养系统模式能用于红细胞或其它血细胞免疫调控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机制研究。结论快速血培养系统模式是一种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学研究方法.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学是一种人体系统免疫学的重要研究窗口。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学研究方法在基础理论,免疫病理和免疫药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血液运输完整冷链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供血机构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与监控的方法,建立合适的血液运输管理模式,确保所输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安全可靠。方法:采用ZNO 1温度监测芯片和ZNO 1温度监测处理软件,专用运输箱(10U.S.QT/9.5L、24U.S.QT/22.7L、40U.S.QT/38.0L)及报废血液:先模拟测试外部环境高/低温条件下血液运输过程中专用运输箱内的温度变化情况,调整血液与冰量比例及包装方式,测定不同血液制品运输过程中血袋之间、血袋与隔水膜之间、血袋与箱底之间、血袋与箱壁之间的温度变化,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并对比国家标准判断是否合格;再采用合格的模拟冷链运输方式试运行及冷链系统相关环节的修正。结果:本站使用的血液运输冷链管理系统在6小时内均能满足血液运输要求。结论:在"血液运输冷链"的整个过程中,温度的监测与监控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依据,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的贮血方法由瑞典Uppsala Akademiska sjukhusct的研究者研制成功,这就使得血站能充分使用血液的各种成分。据报导,“Sagman”贮血方法实际上增加了贮血的潜力。采用sagman贮血方法,首先把血液分离成四种成份——血浆、血小板、白血球及红血球,然后把营养液分别加到各种成分中。把上述四种成分装入四个密封袋里,从而大大简化了血站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