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上看,我们的远祖是野人,没有医学,不会治病,只能靠自己的本能抗病。后来有了医学,人人不会治病到会治病,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以后医学向前发展,出现了免疫学,从会治病到会防病,这是医学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现在,医学界又提出康复医学,这不光是治病和防病的问题,还要使人康复,就是使人恢复到良好的功能态,这应该说是第三次飞跃。壬。果说第一医学是治病的医学、第二医学是免疫防病的医学,那么,第三医学就是康复的医学。问题并不是到此为止,不仅是恢复到良好的功能态,而且使人还要调到最优功能态,这是完…  相似文献   

2.
丸散膏丹自制剂,伴随中药汤剂走过了几千年历程,在中药大家族中,汤剂,丸散膏丹直至现代化的中药片剂、冲剂、注射剂。中药自制剂始终处于中药金字塔的基坐部分,是连接国药准字号的中间环节,也是仪次于汤药的主导剂型。由于丸散膏丹药力较汤剂平缓,持久,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发展并推广中药自制剂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单方独剂到复方中药,是中药进步的象征;汤剂,中药自制剂,中成药,中药自制剂占临床用药半壁江山,作为承上启下的中药自制剂,同样是中药创新的基础环节,除此别无它路。 中药创新离不开鼓励中药自制剂发展,舍近求远,对中药自制剂采取非鼓励措施,只会使中医疗效及中医事业受到严重阻碍。一边是中药自制剂,一边是中药现代化。选择传统与现代并举才是中药发展的正确道路。中药单体研究不能代替中药自制剂及中药复方研究。辨证施治,辨证是医,施治是药,中医离开中药是不可想象的。辨证施治是实事求是,是围绕着病情变化遣方用药,辨证施治是病和药,是矛盾的集合体,两者互为依存,构成中医理论的最基本观点。矛盾和谐,对立统一是中医辨证观的理论核心,循环思维,反向思维,变向思维构成了中医理论区别于西医的关键内涵,天人相应,整体互动,动态平衡构成了中医生态医学的基本法则。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不但具有汉字的符号意义,而且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形文字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科学,中医理论是指导,临床医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肢解中医理论,片面理解中医(非系统性),理论脱离实际,中医中药脱节(中药自制剂缺位),是目前中医发展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傅文录 《中医药学刊》2003,21(4):526-527
整体性的直觉思维,是中医药学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优势所在。辨证论治,只有通过临床实践,细心揣摩,深刻领悟其中的奥妙,掌握辨证识病的诀窍,从而进一步抓住辨证论治规律(正治),在这种感性认识层上领悟,从而产生灵感、顿悟与直觉(奇胜),这是灵感的总合,是瞬间意象的把握,而且直觉领悟最有创造性,这正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形象把握,是逻辑论证。而“正”是基础,“奇”是创造,正是这种“奇”、“正”结合的演化与创造,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文化,或是科学的讨论,已近百年,半世界以来尤为剧烈。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中医学是科学,是中国传统科学的一个分科。现就学习古籍文献,实践体验,观测分析,综合比较,谈谈个人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生命活力从哪里来?我们的领导从哪里来?生命活力和领导力,是和魅力,精神,胆识有关系的。诸如魅力,魂魄,在人们看来似乎是虚无缥缈的,可在《黄帝内经》里,“魄”是和肺气密切相关的,“精”藏于肾经,“神”是指心神。《黄帝内经》是惟一一部以圣王命名的书,首先它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生命之学是帝王这业,是大功德,大慈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帮助每个人认知自我,培养自身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6.
中医院的改革与发展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2002,34(4):14-15
中医院有两条生命线,一是市场,二是中医的学术。市场是存在的条件,中医学术是中医院之根本。中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既要争取市场,也要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在争取市场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首先是提高服务质量。市场经济,病人是上帝,我们应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让病人满意。同时,争取市场还要培育市场和引导市场,加强宣传中医药的疗效及优势,纠正部分人对中医错误和不全面的看法等,中医院要加强“公关”力度。 但是中医院要发展,仅有服务还不够,还要靠我们的医疗水平。对于中医院而言,这当然是指中医药的水平。这…  相似文献   

7.
对加强医学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医学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转变观念是先导,教学改革是核心,队伍建设是根本,强化管理是关键,物质基础是保证,“三风”建设是重点。  相似文献   

8.
足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养生从足底开始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意识和最常见的方法,可以说睡眠是养生的根本,食补是养生的枝干。平时的日常生活起居问题,是养生的细节。情绪问题是决定养生的效果的叶子。  相似文献   

9.
小燕是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她有一个很光荣的履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当班干部,学习成绩优良,周围总是一片赞扬声。同桌小梅,在家是小燕的邻居,在学校是她的好朋友,两人形影不离,学习上互帮互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生》2008,(10):45-45
耳面颜色暗淡无光,耳背挂有“细小白霜”,朵片粘连卷曲,结成团块,手感沉重、硬邦邦。放到口里细细品尝,味道异常。咸的是盐,甜的是红砂糖或者蜂蜜,涩的是硫酸镁或者硫酸铜,苦的可能是盐卤。另外,它的吸水性也相对差,吸水后体积仅能增长3~5倍。  相似文献   

11.
黄铮 《养生大世界》2006,(7A):38-39
每天8时,50多岁的老王总是按时出现在办公室。虽说老王是一位总工,但他每天都是步行上班,老王的办公室是在四楼,有电梯,但老王选择爬楼梯,上班时,老王离不开电脑,因为他是总工,下工地检查工作是免不了的,机械的轰鸣,都拦不住老王的脚步。不熟悉的人以为老王只是为锻炼身体,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七年了,惟一不同的是,老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上医院去,老王说,那是看看血管。表面上老王与其他人没什么区别,但其实老王是一个支架人,而且是做了两次支架介入术的人。七年前,因为突然发生心梗,他被送入医院,经过造影检查,病因找到了,血管堵塞,医生在他的心脏血管内做了一欢心脏支架介入术,老王变得与平常人一样,不同的是,不抽烟了,养成了锻炼的习惯。第一次手术后,医生发现老王的血管还有问题,于是又做了一次。[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一、气功科学化是气功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气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科学研究、实际应用和推广普及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迈进。然而,在她的前进过程中,又总是伴随着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潮起潮落,举步维艰。最近几年,更经历了风狂雨骤,使气功呈现出徘徊迂回之势。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历史的都有,而且十分错综复杂。但我以为,根本原则是我们还不能对传统气功做出科学的、系统的解释。当今世界崇尚科学。凡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多数人都是无法接受的,甚至是排斥的,遭受批判、围剿也是必然的。气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五千年,中医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现代医学更重视对人体的“物质性”即解剖和新陈代谢的研究,忽视了人体“精神性”即思想理论化和人生观同疾病及“基因”的内在联系,人文精神的生理和病理以及新陈代谢基础的针对性论文及文化产品匮乏,精神文明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医学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气是第一生命力,物质和精神是气的两个状态,精气神三宝,是物质到精神的三步曲,也是气的最高表现形式。精神因素是“气”的重要内涵;是生命的支柱和健康标志,精神和基因的互动,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昭示着“气基因相应”和“气基因合一”的不二法则。生命基因是先天的,但生活方式取决于后天的选择。从而影响人的后半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及“精气神”人体三宝,以及饮食有节和快乐精神是“气基因合一”和气化代谢的基础。神是生命的主宰,气是第一生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选择美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长寿健康的保证。本文着重探讨了,“气基因合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精神是生命的上层建筑和主宰,正确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体生命长寿和健康的保证。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中医所讲的“神明之府”,是光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快乐人生。理性和智慧不但激励生命,同时也影响着生命中“气基因合一”及基因代谢和基因功能。补精益气壮神,中医讲补益精气,主要是平衡理论,阴阳平衡,水火平衡、酸碱平衡;补是平衡,辨证施治也是平衡。气一阴阳一五行之气、精气神、八纲、五证、十二型均可为本,辨本施治,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14.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当今社会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一种肯定或认同.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现在,人民群众的就医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护理质量不仅要过关,还要达到精益求精。于是,细节则是做好护理工作之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络调气养生保健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品山 《中医药学刊》2003,21(2):181-181
健康长寿,在于坚持日常的合理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命是可以“度百岁乃去”的。人体是气化生命的机体组织结构,神为主宰的动态恒温实体。其动态过程,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经络循行整和调控过程。调气养生有助于吐故纳新,通经化滞,行气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防治疾病,使人健康长寿,因而气是生命的动力。把调气养生引入生活中,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是高科技的生活行为。养性修身,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存质量,扩大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6.
上床入睡是人体的主要休息方式,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心身健康。对于失眠患者来说,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寝卧起居情况,何时入睡,何时起床,作息制度如何,卧室的布置怎样,被褥是厚是薄,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安逸的卧室环境,幽雅的居室布置,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的作息制度,是保证高质量睡眠的首要条件。失眠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说先天健康法就是以善为乐,以乐求善,总之是以乐求乐。前面这个“乐”,有时只是形乐,后面这个“乐”,才是真乐。前面这个乐是低水平的,却是善心善意的,后面这个乐是高水平的,是由衷的,自然的乐。前面这个乐是在做善事中产生的,后面这个乐是做好善事而获得的。 先天健康法是健康大法,就突出这个乐字,乐也是练性化命的下手之法。这个乐与笑是不太一样的。诸子百家都说要笑,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笑法。笑有多少种,我们不知道,这个笑主要讲的是形象,特别是面孔的形象。实际上笑的形象不能包括乐的形态。笑的范围太窄了,连乐的…  相似文献   

18.
呼吸和心跳是生命的征象,但植物人也是有呼吸和心跳的。财富和名位是生命的价值,但与位高权重画等号的不一定是幸福。在我看,只有爱,只有真情,才是活着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幕后     
阿夏 《东方养生》2009,(9):120-123
脸谱是假,人物是真;戏是假,情感是真。画着脸谱的人,在台上演戏;不画脸谱的人,在生活中演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相似文献   

20.
喻嘉言治疗危急重症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嘉言为清代名医,治学注重实际,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更是出神入化,活人无数。《寓意草》所记医案,大多是危急重病。医意贯通,议病精详,用药独特,胆识过人,服药善变,独具匠心,是其治疗危急重病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