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针对不同证型的痹症患者采取辩证施护措施的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痹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80例痹症患者的辨证施护,总体有效者74例(92.50%)。其中风湿热痹者26例中有效者24例(92.31%);行痹者18例中有效者17例(94.44%);痛痹者21例中有效者19例(90.48%),着痹者15例中有效者14例(93.33%)。结论根据不同证型对痹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施护措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湿热痹冲剂治疗痹症305例的临床观察吴立,赵玉杰,王哲南,梁强(大连长白山制药公司大连116600)痹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983年9月至1984年11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召开了两次痹症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了痹症的疾病和症候诊...  相似文献   

3.
边新群  惠永超 《华夏医药》2006,1(6):450-453
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髌骨软骨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腰肌纤维支炎等风湿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共计616例,全部病例在用药期间停用其它治疗药物,单纯使用痹祺胶囊治疗。结果起效时间最短1天,平均5天余。除类风湿性关节炎(67.61%)外,治疗其余各病的有效率均在94%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约5.36%,且均很轻微。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髌骨软骨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腰肌纤维织炎等疾病在中医中都属于痹症范畴,其病因是由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从而导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痹症。痹祺胶囊采用党参、白术等补气血之不足,丹参、马钱子等通经活络,祛除瘀阻,茯苓等利湿养肾,诸药合用针对痹症病因共同发挥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通过616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痹祺胶囊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可作为多种风湿类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向临床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其为痹症。发生多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体质及抗病能力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证候的不同,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病型。下面简介对本病的中医护理。  相似文献   

5.
26例顽痹症疗效观察张二宝,肖爱兰(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小关矿医院451272)顽痹是指肢体关节疼痛较为顽固,其痛有定处或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其特点。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郁化而成。大多由风湿热转化所致。并有夹瘀,夹痰之分,但以夹瘀为主。王...  相似文献   

6.
防风汤出自《症因脉治》,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羌活胜湿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三痹汤出自《妇人大全良方》,笔者将以上古方加减治疗痹症中的风寒、湿、热痹症常获得良效。体现了中医治病必遵循辨证施治,古为今用,临症加减原则。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李清花(河南省武陟县公费医疗医院45495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属于中医的“痹症”和“历节风”,早期以红、肿、热、痛和运动障碍为特征,谓之“热痹”,中后期可见关节强硬和畸形,属于“着痹”和“历节风”。患者气血亏虚、营卫失和、外邪...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代各医家对本病均有不少论述。素问痹症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说:“痹在骨则重,在脉则血凝而不流……。”“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从以上几节经文可以说明本病是由于风寒湿之邪,侵袭肌肉关节,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化热入里,由血脉侵入心而引起。关于心痹发生后的临床所见,历代记载亦甚详细。素问痹症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内经理论对独活寄生汤中的药物组成及配伍进行分析,阐述其能治疗风寒湿痹的理由。结果与结论独活寄生汤方中药物配伍内外同调,标本兼治,是治疗风寒湿"痹症"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通常表现为一处或多处关节发炎。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变形或活动范围受限是关节炎的主要特征。中医称为“痹症”,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痹”字由“广”和“畀”(意为“蒸架”)组成,表示“患者肌肉僵硬不能活动,只有呼吸还在正常进行.活像一个只能透气的蒸架”。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痹症的特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3.55亿骨关节疾病患者,每25人就1人患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又称“历节”、“骨痹”,主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凝滞、痹阻经络所致。作者在临证中,以补肝肾、益气养血、活络止痛为主,佐以舒筋之品治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硬皮症是一种皮肤肿胀、发硬、弹性降低,继而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的结缔组织疾病,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硬皮症是西医病名,相当于中医"痹症"范畴,见皮肤干槁发硬,状如制革,张口闭目受阻,合于经文所述之"皮痹";肌肉消瘦,不能屈伸,合于"筋痹";"肉痹"全身骨节酸痛;骨萎缩变形,合于"骨痹".现代中医论治临床分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痹亦称肾痹,即现代医学所称骨质增生症。我院自七一年开始,研制了“铁矾膏”单纯外敷治疗骨痹,收到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因分析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有以下三种原因可以导致骨痹之形成: 1.外伤:凡机体多活动或负重的关节部位易受外伤,外伤后形成骨痹。此组病例共166例占61.5%; 2.痹症:风、寒、湿、邪所致,久治不愈而转变为骨痹。共68例占21.5%; 3.退行性改变:一般在45岁以后多有  相似文献   

14.
在东北寒冷地区痹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常见地方性疾病,痹是不通的意思,所以古人说:“痹者,闭也.“痹作为一个病名,主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证患者大多有气血不足,体质较弱,腠理不密的内在因素,因而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发生痹证.由于所感受的邪气性质不同,痹症的命名和症状特点也不相同,湿热痹是湿、热邪相合为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有沉重感,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多见于现代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工作中我以当归拈痛汤为基础加减治疗湿热痹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clisease)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我国传统医学据其以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为主的特点,将这类疾病称作痹症。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外感风寒湿邪、脉络痹阻不通而致。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经络不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天柏金黄散治疗风湿痹症(热痹)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12月按照诊疗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风湿痹症(热痹)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按时贴敷天柏金黄散。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的变化。比较受试者用药前后的皮肤反应、生命体征的化,并进行实验室理化检查。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受试患者在用药期间的生命体征稳定,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中的重要参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天柏金黄散在治疗风湿痹症方面有较大优势,在用药周期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痹者闭也,乃闭塞不通之意。痹症是由于人体的营卫气血失调,邪气侵袭,经络气血被邪气闭阻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沉重和关节肿大、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相似文献   

18.
风湿病,属于中医的"痹症"的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痹症的病因总的以风、寒、湿相互胶结所致,李延教授认为邪气多趁人体正气虚时而入侵,初在皮表,次及肌肉,再次及脉络,更次及于筋,最深至于骨,故疾病应须在早期遏制,以防传变。李延教授诊疗此类疾病时,常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散风、逐寒、祛湿、清热、通络、活血、行气、补虚八法,临床视证候情况合用各法以治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何斌 《海峡药学》2006,18(6):128-128
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中医认为系络脉瘀阻,气血两虚,属“营气虚,则不仁”之血痹症。治宜益气温经,调畅营血,和络通痹。本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本病,症状获得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 乌蛇骨痹膏(WG)是由乌蛇、狗脊、补骨脂、桑寄生、香附、枸杞、牛膝、川乌、冰片等组成的复方黑膏药制剂,属民间验方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痹症(如颈腰椎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症),本文就其药效学和毒理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