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18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2例、良5例、可1例,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节段骨性愈合17例,1例1年后复查椎间愈合失败,所有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均未失效,患者的症状改善。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年,平均32.53个月。7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57例、良16例、可3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44%,其中优24例(66.67%),良10例(27.77%),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自评满意度和医生评价满意度均为94.44%;同时半年以后植骨融合率亦为94.44%。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按照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5%。治疗过程全部患者无症状加重,无脊髓、硬脊囊、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2年间收治的手术治疗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术前确定诊断,行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不稳节段融合或融合加内固定治疗。结果5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腰痛,神经症状消失。X线片示55例骨性融合,1例未融合,形成假关节。优33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术前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术中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同时行不稳节段融合为宜,植骨和内固定可有效地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抽取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岁)45例为突出组,其中L3~L4突出2例,L4~L5突出25例,L5~S1突出10例,L4~L5和L5~S1两处突出8例。以随机抽取正常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意大利产I'can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L2~L4正位BMD值进行对比。结果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BMD值[(0.90±0.63)g/cm2]要低于正常体检组[(1.77±0.64)g/cm2],差异有显著性(t=2.90,P<0.05)。结论腰椎BMD降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性.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80例,单节段不稳者53例,多节段不稳1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6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5例;有股神经放射痛12例,坐骨神经放射痛33例;双侧肢体放射痛5例,同时合并马尾神经刺激症状3例;有明显肌力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手术治疗的118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参照日本N'NAKANO和T'NAKANO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改良评定。结果: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伴有小关节增生内聚、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黄韧带肥厚以及腰椎不稳或腰椎退行性滑脱等病理特点。本组11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优74例,良32例,可11例,差1例,优良率89.8%。结论: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开窗椎间盘摘除可能疗效不佳,只有对椎管侧隐窝、神经根管充分减压、肥厚的盘-黄韧带切除和腰椎不稳的植骨融合固定方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我们用定点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本院推拿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16~63岁,平均37.5岁;其中L3~4突出9例,L4~5突出29例,L5~S1突出24例,合并  相似文献   

13.
<正>复杂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合并腰椎中央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纤维环骨化、关节突内聚及退行性不稳等,临床上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2](TILF)或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3](PLIF)手术为主。随着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技术[4](TESSYS)和器械的不断进步,其手术适应症不断拓宽,被用于治疗各种复杂类型的腰椎退变性疾患。本研究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镜下磨钻技术治疗各种复杂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和MRI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中验证的12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腰椎的脊髓造影及MRI影像资料,以术中诊断为金标准。用χ2检验评价脊髓造影和MRI对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差异。结果脊髓造影和MRI在诊断腰椎退变性疾病中,脊髓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9.33%,MRI为84.47%,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MRI敏感度优于脊髓造影,在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脊髓造影检查要优于MR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造影和MRI在诊断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各自优点,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应根据不同疾病合理选择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50例,在手术结束和初期恢复完成后对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进行测算,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恢复1年后对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进行测量,并同时进行后腰腿痛进行VAS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其中微创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S-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其中第4~5腰椎6例,第5腰椎~第1骶椎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然后行Cage椎间融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0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磨志  韦俊田 《广西医学》2003,25(4):625-626
我院 1 995年 5月~ 2 0 0 2年 3月手术治疗 74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 74例 ,男性 44例 ,女性30例 ,年龄 1 6~ 67岁 ,平均年龄 39岁。病程最短1 1天 ,最长者 7年。1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小腿外侧或足部麻木 69例 ,腰痛伴腰椎侧凸及双下肢无力 5例 ,腰椎侧凸跛行或骨盆倾斜 1 2例 ,以阳萎为主要症状者 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 66例。病变部位及类型本组病例术前均作 CT或椎管造影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 7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8.
正骨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吕立江等人通过多年临床对比仰卧旋转手法和侧卧斜扳手法2种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发现侧卧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更满意,并且研究发现一些作旋转手法时的注意事项即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要巧力寸劲。另外也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大多已经发生退变,腰椎脊柱不稳,腰椎骨质增生,骨质轻度疏松或伴腰椎管狭窄在使用旋转手法与斜扳手法时力度要掌控适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41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合并椎管狭窄28例,退行性滑脱8例,椎间盘突出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减压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示改善,X线片显示植骨骨性融合。随访8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未有复发病例。根据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9例,差1例。结论内固定对提高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早、中期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效果显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的13年,最短5天,均予腰椎牵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重量15-25公斤,电针配合刺激夹脊、督脉穴等,10日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结果 电针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为97%.结论 电针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