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腰八针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腰八针温针灸治疗组和壮腰健肾丸对照组。治疗组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配合口服温阳通络胶囊,观察8周;对照组口服壮腰健肾丸,观察8周。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43例,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3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腰八针温针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将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应用杨氏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SOD含量增高,NO和MDA含量减少,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提高LDH患者血浆SOD活性,降低NO和MDA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胶囊配合温针灸对治疗肥胖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90例肥胖型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1组予以温阳通络胶囊配合温针灸治疗,试验2组予以单独口服温阳通络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治疗。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温阳通络胶囊配合温针灸组能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血清瘦素水平(P〈0.01)。结论:温阳通络胶囊配合温针灸对肥胖型膝骨关节炎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膝四针温针灸对治疗肥胖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90例肥胖型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试验一组予以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膝四针温针灸治疗,试验二组予以单独口服温阳通络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运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量表对患者功能程度计分.结果: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膝四针温针灸组在WOMAC评分中优于对照组(P约0.01).结论: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膝四针温针灸对肥胖型膝骨关节炎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针刺组各30例,温针组予温针灸治疗,针刺组予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温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温针组血液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LDH疗效显著,有效调节LDH患者体内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O、SOD、GSH—Px、MDA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DS-201)、硒+DS-201组。分别检测血浆中SOD、GSH—Px活力和NO、CK、LDH、MDA含量。结果: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硒+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硒+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GSH—Px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P〈0.01)、DS-201组(P〈0.05)及假手术组(P〈0.05)相比,血浆GSH—Px活力均显著升高。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提高血浆SOD、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调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MDA 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军  罗琰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21-1822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tllerosclerosis,AS)大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和VD3灌胃复制大鼠AS模型,以洛伐他汀为对照,观察调脂胶囊喂饲30天后各组大鼠MDA和SOD水平。结果:调脂胶囊和洛伐他汀组大鼠血浆中的MDA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SOD的活性高于模型组。调脂胶囊组作用优于洛伐他汀组。结论:调脂胶囊通过降低MDA的水平,提高SOD的活性,从而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计入统计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1例。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温针组在提高JOA评分和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其在提高患者痛阈方面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配合补肾阳中药温阳胶囊在老年男性生殖调控过程中,对男性性功能及性激素的调节。方法选择30例男性肾阳虚患者为治疗组,以温针灸法配合温阳胶囊口服。对照组30例以右归丸口服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性功能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值升高显著(P<0.001)、E2值下降(P<0.01),对照组E2值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法配合补肾阳中药有促进中老年男性性功能作用,并可调节中老年男性体内性激素水平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疼痛、相关功能障碍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择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腰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温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温针灸腰夹脊穴,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每个疗程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ELISA法检测血浆β-EP含量,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温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6%(26/30)高于针刺组的63.34%(19/30)。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值均逐渐降低,温针组每个时间点的VAS评分、ODI值均低于针刺组(P0.01);两组患者β-EP水平均逐渐上升,温针组每个时间点的β-EP水平均高于针刺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治疗LDH,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功能障碍,其减轻患者疼痛的机制与提高血浆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症,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过性偏身麻木、瘫软、语涩、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大多患者如能及时治疗和调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