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鑫  叶应嘉  胡庆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63-186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留存对患者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6-10/2017-10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3例83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中均使用TA作为玻璃体染色剂且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手术结束时其中32眼患者玻璃体腔内可见TA白色粉末残留(残留组),51眼患者未见TA白色粉末残留(无残留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wk,3mo时的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 术后1wk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5.48±3.8mmHg,残留组为20.09±6.14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 术后3mo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3.75±2.35mmHg,残留组为16.26±2.52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术后1wk无残留组平均CMT为240.57±42.69μm,残留组平均CMT为215.03±18.38μm,残留组低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 无残留组与残留组术后3mo平均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作为染色剂的TA颗粒留存可使术后眼压短期内有升高风险,随访至术后3mo时未发现对视网膜CMT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引起机械微角膜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为优化SBK术后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法国Moria公司OUP90刀头制瓣的SBK术后896眼,术后3mo复查,记录有无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K1、K2、平均角膜曲率、术前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角膜混浊组男52眼,女48眼,年龄(24.5±6.1)岁,眼压(14.26±2.24)mmHg,角膜中央厚度(487.27±18.52)μm,K1 (44.24±1.23)D,K2(43.33±1.13)D,平均曲率(43.79±1.15)D,等效球镜度(-4.65±1.44)D; 角膜无混浊组男412眼,女384眼,年龄(24.3±5.8)岁,眼压(16.72±7.01)mmHg,角膜中央厚度(533.11±28.74)μm,K1(43.90±1.47)D,K2(42.88±1.35)D,平均曲率(43.39±1.37)D,等效球镜度(-5.04±1.96)D; 两组中性别(χ2=0.002,P=0.964)、年龄(t=0.404,P=0.686)、等效球镜度(t =1.94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术前眼压(t=-3.486,P=0.001)、术前角膜中央厚度(t=-15.543,P=0.000)、K1(t =2.249,P=0.025)、K2(t =3.172,P=0.002)及平均角膜曲率(t =2.763,P =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中央角膜薄、眼压低、角膜曲率高者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与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飞秒辅助LASIK术(FS-LASIK)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

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101例202眼和FS-LASIK手术101例202眼近视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mo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比较术后1mo与术前测量值的差异,两组CRF、CH降低值的差异。

结果:术后1mo SMILE组IOPcc、IOPg分别为13.84±2.22、10.81±2.52mmHg,较术前16.15±2.90、15.95±3.08mmHg显著降低(t=-13.58、-32.91,均P<0.01)。CRF、CH术后测量值7.52±1.41、8.66±1.19mmHg较术前10.72±1.61、10.60±1.43mmHg显著降低(t=-41.21、-24.03,均P<0.01)。CRF、CH分别较术前降低3.19±1.10、1.93±1.14mmHg。FS-LASIK组术后1mo IOPcc、IOPg分别为13.99±2.33、10.10±2.55mmHg,较术前15.88±3.29、14.86±3.34mmHg显著降低(t=-10.09、-23.00,均P<0.01)。CRF、CH术后测量值6.68±1.14、7.90±1.27mmHg较术前9.93±1.85、9.98±1.60mmHg显著降低(t=-24.84、-18.90,均P<0.01)。CRF、CH分别较术前降低3.25±1.86、2.08±1.57mmHg。CRF、CH术后降低值SMILE 组显著小于FS-LASIK组(t=-0.351、-1.081,均P<0.01)。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和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RF、CH术后降低值,SMILE 组显著低于FS-LASIK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后短期指标,探讨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7-10在我院行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17例217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7G组135例,25G组8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眼部炎症反应、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及眼压波动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7G组无患者术中需改为25G玻璃体切除术。25G组手术时间平均56.4±38.9min,27G组45.5±2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16),但两组中相同疾病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内,25G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房水细胞累积评分平均为2.4±1.4、0.7±1、0.5±1分,均高于27G组的相应指标的平均累积评分2.1±1.6、0.3±0.6、0.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11、0.046)。术后第7d,25G组BCVA(LogMAR)较术前改善-0.4±0.9,27G组BCVA(LogMAR)较术前改善-0.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103)。术后1wk内,25G组发生一过性低眼压16眼(19.5%),27G组21眼(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65,P=0.452); 去除硅油填充的病例后,25G组眼压波动(3.59±0.69mmHg)与27G组(3.58±0.4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P=0.995)。

结论: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用于多种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反应轻等特点,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胡郑君  胡红梅  李婷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099-210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69例85眼,随机分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4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31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2mo,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6±2.85、12.09±3.75mmHg,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视力分别为0.52±0.22、0.55±0.20,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央前房平均深度分别为3.57±0.32、3.44±0.35m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5)。术后2mo,观察组房角粘连范围<90°共42眼(93.33%),高于对照组的31眼(77.5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开放粘连的房角,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志杰  崔浩  张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58-2160
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和眼B超检查。Ⅰ期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行前房穿刺术,术后局部用醋酸泼尼松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联合降眼压滴眼液和甘油果糖注射液静滴等进一步控制眼压。术后第2d行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前房注气(部分病例进行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眼压在前房穿刺术后1、2d分别为21.4±5.2、20.3±4.8mmHg(1kPa=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F=492.601,P<0.0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1、3、7d,1mo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1±4.8、14.9±2.7、13.6±2.7、14.5±2.2mmH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7.508,P<0.01); 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前房注气术后1d眼压与术后3、7d和1mo随访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1、10.950、9.523,P<0.01)。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部分成功率为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2眼脉络膜脱离,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术后择期行青光眼滤过联合前房注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能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纳入OAG患者37例37眼,按初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与否分为初次青光眼手术组17例17眼,多次青光眼手术组20例20眼,记录各随访时间点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

结果:术后1 a,初次与多次青光眼手术组眼压分别从术前27.56±9.94、28.43±14.18 mmHg降至15.16±3.65、17.18±5.83 mmHg,分别下降55.01%和60.43%(t=4.863,P<0.001; t=3.255,P=0.004)。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时间有差异(F时间=6.876,P时间<0.001),组间及交互均无差异(F组间=0.242,P组间=0.626; F时间×组间=0.959,P时间×组间=0.458)。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47%、45%,条件成功率为76%、75%(Z=-0.115,P=0.909),完全成功与条件成功累积生存率分析均无差异(χ2=0.042,P=0.838; χ2=0.004,P=0.949)。术后1 a随访时两组降眼压药物均由术前的3(2,3)种减少为1(0,2)种(Z=-3.289、-3.796,均P<0.001),组间无差异(Z=-0.581,P=0.561)。术后短期并发症以低眼压为主,前房出血次之,远期并发症以滤过泡包裹为主,除外引流管暴露及脱落各1眼,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XEN引流管植入联合MMC治疗初次与多次青光眼手术OAG患眼均安全有效,但多次青光眼手术组滤过泡包裹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Conbercept ophthalmic injection,COI)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6-08/2018-06我院眼科收治的DME患者,依据患者施行激光治疗是否联合COI分为观察组(激光治疗联合COI)55例55眼和对照组(仅激光治疗)50例50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mo的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水平及视野、30°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值水平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BCVA(0.63±0.13 vs 0.76±0.19; t=4.123,P<0.001)、CMT(305.89±58.76 vs 340.26±60.41μm; t=2.954,P=0.004)比较有差异,而两组患者眼压对比(12.11±1.82 vs 12.24±1.59mmHg; t=0.389,P=0.700)无差异; 观察组患者术后1mo视野灰度值、视野平均缺损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1mo 30°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5,患眼眼压18.3~56.8(平均35.21±10.43)mmHg,眼轴长度19.60~22.46(平均20.63±0.48)mm,中央前房深度0.98~1.86(平均1.31±0.22)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末次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2~0.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眼压12.3~19.8(平均16.05±2.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 前房深度1.89~3.49(平均2.42±0.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1); 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 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李威  何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69-171

目的:分析蠕形螨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综合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状态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1/2017-06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MGD患者132例264眼(试验组)及基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96例192眼(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两组受检者均进行睫毛采样镜检蠕形螨感染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Ⅰ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检查; 试验组患者同时进行主观症状评分检查。

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蠕形螨感染数量分别为7(6,9)、2(1,3)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4,P<0.01); 蠕形螨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57,P<0.01); BUT分别为4.06±1.38、12.00±2.82s,FL评分分别为3.06±1.57、0.46±0.63分,SⅠt分别为6.93±2.08、11.13±2.38mm/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5、5.978、-4.776,均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4wk,试验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6.57±2.93、3.27±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P<0.01)。治疗后4wk,试验组患者蠕形螨阳性率为57.6%; 蠕形螨数量平均为3(0,5)个/眼,较治疗前明显减少(Z=3.937,P<0.01); BUT、FL评分分别为6.53±3.27s、1.67±0.54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4.328,均P<0.01),而SⅠt(8.37±5.34mm/5min)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48)。

结论:蠕形螨感染可引起MGD,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综合治疗能降低眼部蠕形螨寄生数量,有效缓解蠕形螨相关性MGD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高度近视白内障囊上法超声乳化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应用晶状体囊上法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方法:109例(132眼)采用将晶状体核从囊袋内托出,在虹膜平面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5者57眼占43.2%,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未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或玻璃体溢出现象。结论该方法适合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王升  刘彦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885-188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5例142眼有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并发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年龄61(平均22~78)岁,眼轴长26.00~34.10(平均28.5±1.20)mm,角膜曲率42.00~46.54(平均43.38±1.36)D,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00~+15.00(平均+9.58±3.65)D。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为86.4%;视力≥1.0者为57.1%,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较ECCE少,但眼轴极长者(>30mm),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58眼)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45眼(76%),术后6月视力≥0.5者46眼(79%),≥1.0者11眼(19%),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进行性近视眼底病变。术中后囊破裂1例,术后角膜水肿7眼,后囊混浊6眼,随访中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角膜屈光手术相比较,更适合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及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UV2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83例(330眼)—6.00D以上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随诊1a以上的患者进行观察。术前等值球面镜屈光度为—6.00~—26.00D(—10.27±—3.87D),按屈光度分为3组:A组—600~—10.00D,199眼;B组—10.00~—15.00D,87眼;C组>—15.00D,44眼。结果术后1a时裸眼视力>0.5者276眼,占83.64%,M1.0者144眼,占43.64%;术后类固醇高眼压37眼,占11.21%;23眼(6.97%)的患眼有严重的角膜混浊,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眼底出血2眼。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各时期无明显变化。结论PRK手术对高度近视是有效的.安全的。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大部分患者可明显减轻眼镜度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r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散光病人65例109眼,用Meditec-MEL70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机行LASEK治疗,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6月裸眼视力0.4~1.2(0.88±0.21),其中17眼(15.60%)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术后3月时0.5级haze25眼(22.94%),98眼(89.9%)术后散光在±0.75D以内,残留散光平均为-0.51D,散光矫正者占77.3%。结论LASEK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与其他手术相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可植入接触镜(IC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7例(140眼)高度近视施行Staar Col-lamer单片式ICL植入。并在术前2周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少数病例在术中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平均年龄28岁(20-37岁),角膜厚度0.463-0.582 mm,平均0.511 mm,屈光度-20.50D--8.50D,平均-15.50D。随诊观察0.5-2.5年,查视力,测眼压,验光。结果术后裸眼远视力全部较术前提高,70眼(50.00%)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60眼(42.86%)裸眼视力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眼(7.14%)因高度散光(-3.00D)较术前矫正视力低。1眼(0.714%)术后出现前房纤维素样渗出,12眼(8.57%)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用药后均正常,随诊观察0.5-2.5年,视力无回退,眼压,晶状体及角膜内皮情况较术前均无变化。结论 ICL治疗-8.00D--20.00D高度近视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例 (2 0眼 )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化碳 (C3 F8)充填及眼内光凝 (或巩膜外冷凝 )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2 0月 (平均 10 6月 ) ,2 0例 (2 0眼 )视网膜完全复位 ,术后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 ,6例术后并发晶状体浑浊 ,半月后自行变为透明。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放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白内障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对108例(216眼)156只白内障晶状体进行检查,并与眼科仪器裂隙灯检查相对比分析。结果白内障初发期超声检查敏感性不如裂隙灯,出现假阴性,占17.86%,对中晚期及外伤性白内障超声检出率可达到100%。108例中,老年性白内障占比例最大,为72.22%。白内障有合并症的有49例(68眼)。结论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对白内障晶状体病变的敏感性与眼科仪器裂隙灯相似,且对眼球内部结构了解优于裂隙灯检查。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白内障的常规检查及术前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危角膜移植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 ,以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率。方法 对 6 80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穿透性角膜移植中的 12 4例 (137眼 )高危角膜移植患者 ,分别在围手术期 (术前、术中、术后早期 )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经围手术期处理后 ,本组 137眼高危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率为 37% ,植片透明率为 80 .1% .结论 重视高危角膜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是减少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提高植片透明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散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德国视明(SCHWIND)公司第六代爱丽丝 (ESIRIS)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 35例 (4 7眼 )中高度散光进行LASIK手术治疗。随访 9个月 ,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 9个月 ,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纠正视力(BCVA)者占 4 6 .8% ,散光度数在± 1.0 0D以内者占 91.5 % ,残留散光平均为 - 0 .5 6D ,散光矫正者占 79.4 %。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显示 ,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预测性佳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