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由于自身繁殖特性、采挖过度和人工栽培局限性等原因,导致许多药用植物资源匮乏,甚至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对中药材传统繁殖方法的突破,且不受时空限制,可周年化生产,在中药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资源领域的相关应用,包括药用植物种苗快速繁殖,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并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我国中药产业呈持续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无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等诸多问题,所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完善其不足,势在必行。自20世纪80年代PCR技术问世至今,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且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中药材的甄别和品种选育;利用遗传转化、组织和细胞培养手段进行药用植物的保护等。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生产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与规模 ,随着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它不仅用于防病治病 ,还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饮料、化妆品等新领域 [1 ] ,中药材质量稳定 ,对中医药的繁荣发展及与国际接轨达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扩大化、出口贸易等为整个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有着重大影响 ,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已势在必行。1 中药材生产现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据 1995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2 ] ,已被应用的植物来源中药有 11118种 (包括 12 0 8个种下单位 )。随着开发利用 ,常用品种资源日益减少 ,全…  相似文献   

4.
王海英 《中草药》2005,36(7):1115-1116
中药材资源问题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问题,没有中药材资源,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没有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中药现代化进程就不可能得到持续性发展。目前国内药用石斛主要来自越南、泰国等邻国,几十种常用中药如防风、龙胆草、五味子、贝母、冬虫夏草等原植物被列为濒危保护物种。中药材资源的枯竭直接影响到中医治病用药需求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保护、开发及合理利用中药材资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1中药材植物资源分析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展,国家与地方的企业、科研单位纷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生物技术在中药材品质改良、保护和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方法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药生物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主要应用于多倍体育种、药用植物及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转基因药材、中药鉴定及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将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内生真菌与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兴红 《中草药》2007,38(1):140-143
内生真菌生境独特,分布广泛,是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的理想资源。植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材料,药用植物体内有大量内生真菌分布,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有影响,如名贵中药血竭的形成需要内生真菌的参与,中药材的道地性可能也与内生真菌有密切关系。从内生真菌中发现活性成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野生中药资源及其生境遭到破坏,伴生的内生真菌也会随着大量消失,由此可能对中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药生产的源头,种质资源是进行中药材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及遗传工程的物质基础。概述在恩施市新塘乡开展富硒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核心保育区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相应对策,为富硒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体系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是目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实施GAP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的重点项目"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针对我国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的现状,根据中药材栽培的特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联合中央及地方的10家研究单位,重点从中药材害虫天敌昆虫的繁殖和利用技术、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根病技术、植物源农药研制及应用技术、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性评价等4个方面,开展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共性技术研究,并且在人参、西洋参、三七、枸杞、金银花等重要中药材栽培中进行示范.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攻关,已初步建立起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平台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为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基础,对整体提高我国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水平,保证中药材及中药产品质量,提高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中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体系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是目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实施GAP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的重点项目“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针对我国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的现状,根据中药材栽培的特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联合中央及地方的10家研究单位, 重点从中药材害虫天敌昆虫的繁殖和利用技术、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根病技术、植物源农药研制及应用技术、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性评价等4个方面,开展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共性技术研究,并且在人参、西洋参、三七、枸杞、金银花等重要中药材栽培中进行示范。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攻关,已初步建立起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平台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为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基础,对整体提高我国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水平,保证中药材及中药产品质量,提高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中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中药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环境恶化使得大量野生药材资源濒危。人工种植中药材是目前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式,但药用植物栽培因缺少过程管控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而严重影响了药材产量和质量。对药用植物长势、产量、病虫害等进行早期预判和评估是保障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有效、无损的过程监测技术是实现中药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信息提取和产量评估,以及监测作物长势与逆境胁迫响应,成为品质监测、病虫害预防等精准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笔者结合高光谱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系统综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监测植物生理特征、环境胁迫、资源调查、药材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药用植物特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提高中药材生产过程监测能力、实现药材栽培实时动态监测、开发无损检测的病虫害早期诊断技术、建立优质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解决中药农业精细栽培中的相关难题提供参考,并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智能中药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医工程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后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舌、脉诊仪等为代表的中医诊疗仪器的研发是中医工程学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四诊的数据化与客观化研究,使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阶段,从宏观走向微观,并与宏观相结合的阶段;同时应用于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与预测研究,为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医工程学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诊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诊断智能系统和中医客观化诊察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医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与AI的结合将可以为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提供助力。本研究将从搭建AI中医专家系统入手,阐述AI对提高中医诊断的作用,物联网搭建AI中医药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中医药人工智能化的前景,以图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研发成果与日俱增,而成果的专利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中药复方专利保护与中药新药研发、产业发展、中药国际化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促成中药复方研发与专利保护的协调发展对于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对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认识及观点不同,但中医药治疗某些疾病却有着独到的疗效,多年来一大批中医药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中医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人类microRNA组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医学的整体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中医药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microRNA组学的出现是解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新概念、新方法、新途径,为中医药作用本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如果将中医药疗效机制与microRNA组学交互融合,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方法 本文分别从中医药防治疫病、中医四诊及中药功效指标、中医影像学、中药材质量及优质标准、中药上市后临床实效证据、现代中药质控体系、中药安全性、中药农业现代化和中医药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 在“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研究,加快实现中医四诊和中药功效的客观化,推进中医影像学的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推行中药材优质标准,开展已上市中成药的比较实效研究,实现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强化对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推进中药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人工智能的研究。结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应乘势而上,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典的提取方法由于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杂质清除率低等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具有绿色环保、条件稳定、提出率高、生物活性强等优点的新型提取技术,已在中药提取中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各自的优势。本文拟从新技术在中药多糖成分提取中的单独及协同应用两方面,论述其在中药多糖成分提取工艺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新技术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中药多糖成分的提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遵循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系统生物学与网络生物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尝试提出包括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研究在内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并结合中药复方的具体研究实例,对该研究体系指导下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提出的复方研究体系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物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观点,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不谋而合,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方向。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理念为中医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使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研究接轨、走向国际赋予了新的可能。中医将会绽放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大量的天然药物和洋中药也将通畅地进入我国市场,给我国中药产业带来压力和考验。以往我们说的发挥中医药优势,是要把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服务于中药的发展和现代化,而不应该成为框框,束缚探索和创新。本文就植物提取物和免煎中药饮片还是不是中药,算不算中药现代化的方向这类有争议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等指导性观点,应该得到我们重视。本文提出的未来中成药制剂的生产可以从市场购得中药中间体来完成的设想,开拓了我们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