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以脑内微小病变为脑梗死治未病的客观依据,研究中药干预脑内微小病变,进而预防脑梗死发病的效果,同时观察中药对脑梗死相关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将300例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内多发微小病变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阿司匹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0例;中药组予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阴性对照组不使用相关治疗药物。定期随访各组脑内微小病变、相关危险因子变化情况,以及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中药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时组间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内微小病变总有效率分别为64.56%、48.19%、42.86%;组间脑内微小病变疗效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分别为2例、6例和9例;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可以治疗脑内微小病变,减少微小病变的数量,预防脑梗死发生,并可有效干预血管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脑内微小病变的不同干预模式,尝试建立一种能有效控制脑内微小病变进展、预防脑梗死发病的诊疗模式。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08例存在多发的脑内微小病变者分为中药干预组(100例)、阿司匹林干预组(104例)、阴性对照组(100例)和非规范干预组(104例)。非规范干预组不予特定干预措施,其他3组均进行社区生活方式干预和血管性危险因子常规治疗;中药干预组加服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阿司匹林干预组加服阿司匹林。定期复查,比较各组脑内微小病变、血管性危险因子变化以及脑梗死发病率。结果中药干预组脑内微小病变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阿司匹林干预组(52.32%)、阴性对照组(42.86%)和非规范干预组(37.04%);阿司匹林干预组明显高于非规范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中药干预组LDL-C、TC和TG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干预组(P<0.05),LDL-C、TC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收缩压明显低于非规范干预组(P<0.05);阴性对照组收缩压和TC明显低于非规范干预组(P<0.05)。中药干预组脑梗死发病率为2.17%(2/9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1.36%,10/88)和非规范干预组(14.44%,1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阿司匹林干预组(6.74%,6/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可以治疗脑内微小病变,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并最终预防脑梗死发生。规范化的中药干预模式在治疗脑内微小病变预防脑梗死发病的几种模式中疗效最佳,或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评价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WI表现为正常者6例。19例D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T1WI仅可见9例,T2FLAIR仅有轻度信号增高;11例DW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高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5例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高信号;9例DWI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高信号,T2WI、T2FLAIR稍高信号;8例DWI表现为分水岭区高信号,其中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T1WI呈高信号。结论 DWI较常规MRI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脑实质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较T1WI及T2FLAIR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提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梅毒患者的MRI表现,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所有患者MRI表现为病变广泛弥散,至少累及2个脑叶以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FLAIR上呈高信号。5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6例累及灰白质,所有病例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均存在脑萎缩征象。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所见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同时累及幕上、幕下及灰白质,D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及同时合并脑萎缩,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者,应注意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大鼠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阿司匹林对照组、中药组,通过生化、头颅核磁、流式细胞仪(PI)测定等方法检测大鼠脑内微小病变的变化;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结果生化、头颅核磁、流式细胞仪(PI)测定检测发现,与高糖损伤组相比,阿司匹林组、中药组每10g血红蛋白吸光度、头颅核磁显示脑内微小病变数目、凋亡率都有所减少,且各组之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每10g血红蛋白吸光度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脑内微小病变个数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早期凋亡率所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晚期凋亡率所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发现,与高糖损伤组相比,阿司匹林、中药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都有所减少(P0.05),且各组之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脑内微小病变的数目,降低每10g血红蛋白吸光度,降低脑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HIF-1α的表达。但相对于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眼球内肿瘤病变的MRI表现,加深对眼球内常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球内肿瘤病例,行MRI扫描,分析总结患者MRI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T1WI呈现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黑色素瘤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明显低信号;转移瘤3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十分适合眼球内肿瘤病变的检查,提供信息丰富,基本能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应用MR图像的信号强度比(SIR)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脑梗死MRI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5例脑梗死病例按发病时间分为5组,各25例。A组(急性期)发病1d,B组(亚急性早期)发病2d~6d,C组(亚急性中期)发病4d~7d,D组(亚急性后期)发病8d~14d,E组(慢性期)发病1d以后。分别测算梗死各期DWI图、T2WI图和FLAIR图的平均信号强度值、SIR值和梗死灶的ADC值、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图:B组、D组、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分别于D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的平均SIR值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侧与健侧各期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E组比较,A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各期DWI图、T2WI图和FLAIR图的平均SIR值及梗死灶的平均rADC值均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联合观察和协同应用MR图像的SIR值和梗死灶的rADC值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MRI分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髓梗塞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搜集2004-2008年经临床证实15例延髓梗塞的患者,对治疗前后MRI回顾性分析,观察延髓梗塞的MRI特点。结果:15例患者MRI表现为延髓局部呈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FLAIR图像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像低信号。具有延髓梗塞典型症状的患者2例。CT检查可疑延髓低密度灶患者1例。结论:核磁共振可清楚地显示延髓梗塞的病变范围,对本病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疗程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68.5%(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药瘫复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将 12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 6 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 6 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瘫复康 ,两组均以 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 3%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6 7% (P <0 0 5 )。提示瘫复康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及控制血压及血糖、吸氧、针灸、康复锻炼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3g+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每天用阿加曲班注射液60mg,以500mL生理盐水稀释,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5d每天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mg,以250mL生理盐水稀释,分早晚2次持续静脉滴注,每次3h,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d。两组治疗前,治疗第7、14天进行CSS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第7、14天与治疗前比较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入院治疗,且经核磁共振(MRI)或颅部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6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2次/日,2周为一疗程,连续静脉滴注2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FDS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FD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促进血栓溶解等疗效,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芪复瘫胶囊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组口服参芪复瘫胶囊;针刺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针药组采用口服参芪复瘫胶囊配合张力平衡针法,采用改良BI指数评定、SIAS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组ADL-BI积分、SIAS积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药组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1);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6.7%、9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愈显率分别为40.0%、36.7%、70.0%,针药组愈显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参芪复瘫胶囊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72例首发急性脑梗死(3 d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星期后测定脑脊液中NE、5-HT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脑脊液NE、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项针能够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NE、5-HT含量,可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兵  葛照琴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81-81,83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治疗40例,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0例,疗程均为半月,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7.5%,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脑梗死者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煎服。观察治疗14天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为61.90(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针对颅内压升高情况给予脱水剂,给予胞二磷胆碱、脑细胞保护剂,同时视血压、血糖情况给予适当的降糖和控制血压等一般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每天用阿加曲班60mg,以500mL生理盐水稀释,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5d每天用阿加曲班10mg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分早晚2次持续静脉滴注,每次3h,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丽静 《河北中医》2009,31(9):1384-1386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联合用药的优势。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胰岛素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术后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假手术组不采用药物干预;胰岛素组术后予胰岛素2 U/kg腹腔注射;硫酸镁组予硫酸镁500 mg/kg腹腔注射;联合用药组予胰岛素2 U/kg和硫酸镁500 mg/kg腹腔注射。测定血糖及血镁浓度,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计算梗死体积。结果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后血糖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术后30 min、2 h血糖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血镁低于假手术组(P〈0.05),硫酸镁组、联合用药组血镁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梗死体积为0,胰岛素组、硫酸镁组及联合用药组梗死体积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小(P〈0.05),联合用药组的梗死体积又较胰岛素组、硫酸镁组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胰岛素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用药组术后6、24 h神经功能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联合用药组又较胰岛素组、硫酸镁组为低(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优于单独应用胰岛素或硫酸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