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年龄,高血压、平均动脉压和晨峰血压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325例老年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225例)和非高血压组(100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10.82±2.72)mmHg比(14.18±2.98)mmHg]和舒张压变异[(8.12±1.83)mmHg比(9.05±1.94)mmHg]明显增加(P均<0.01);但其收缩压的变异性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1.277,P=0.21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晨峰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呈明显正相关(r=0.342,P<0.05),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呈明显的正相关(r=0.32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是增加的,晨峰血压和平均舒张压是老年收缩压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有关Ⅱ型糖尿病肾损害过程的长期追踪及其与控制高血糖、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报道甚少。临界性高血压及正常范围内的血压变化与这类患者肾功能损害进展情况的关系也很少研究。作者探讨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血压变化与肾功能减退之间的关系。病人和方法选择血压正常(收缩压<150、舒张压<95mmHg)、无蛋白尿的Ⅱ型糖尿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与药物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控制不良与药物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 912例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平均血压为 (13 7 8± 13 0 ) / (79 5± 10 4)mmHg ;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理想分别为 49 1%和 70 2 %。小学文化患者的药物错服率明显高于初中、高中和大学组 (P <0 0 5)。还有 3 6%的病例不能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有相当多的高血压患者控制不良 ,可能与降压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控制不达标类型以及血压分级等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2012年3月至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共收集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3909人。结果:研究对象男性占49.4%,女性占50.6%。62.2%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37.8%联合用药。144例患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6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控制的患者相比,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者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低,OR=0.339(95%CI:0.124-0.923)。和收缩压<140 mmHg者相比,收缩压高于150mm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收缩压150~159mmHg以及≥160mmHg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532 (95%CI:1.266-5.067),和2.004(95%CI:1.010-3.979)。而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以及血压分级在多因素分析中均为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结论: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类型以及收缩压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以及收缩压高于150 mm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浙西山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 431例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584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四季血压,比较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观察组夏季收缩压与冬季收缩压值分别为(141.8±18.3)mmHg、(146.6±19.6)mmHg(t=5.48,P<0.01);夏季舒张压与冬季舒张压值分别为(79.0±10.1)mmHg、(80.7±10.0)mmHg(t=3.60,P<0.01);夏季脉压与冬季脉压分别为(61.5±17.1)mmHg、(64.5±18.5)mmHg(t=3.99,P<0.01)。观察组的冬季血压高于夏季。结论浙西山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季节波动幅度明显,冬季高于夏季。了解高血压季节波动规律,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专家答疑     
<正>问:高血压多年患者,长期服药,入院时血压不超过140/90 mmHg,如何分级?又如何分期?答:在此情况下,书写诊断的正确形式应为"原发性高血压(已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建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期,而是采用分级的描述方法。对于血压水平可按照以下方法分类:(1)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mmHg;(2)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3)1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级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131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生物化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166.82±24.00 mmHg比154.81±23.71 mmHg)、脉压(81.29±17.44 mmHg比72.41±17.32 mmHg)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非卒中组显著升高(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白昼平均收缩压和白昼平均舒张压较非卒中组升高(137.57±19.66 mmHg比132.00±15.09 mmHg、71.92±12.47 mmHg比68.29±10.82 mmHg,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收缩压、脉压、血压节律异常是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家庭医生模式下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联合远程健康管理对欠发达地区衰弱空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例衰弱空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自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患者为干预组(100例),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患者为对照组(100例)。给予对照组社区规范的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模式下IMB模型联合远程健康管理,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2个月、4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度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家庭医生模式下IMB模型联合远程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衰弱空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清晨顿服长效降压药后24小时的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分析140例服用长效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患的24小时动态血压资料.结果:70%以上患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65%-75%患的舒张压控制在80mmHg以下,38.75%患的最高收缩压,49.29%,患的最高舒张压出现在后13-22时,仅10%左右患的昼夜节律正常;多数患的夜间收缩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应根据动态血压的变化调整服药时间和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中部地区企事业单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0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1家企事业单位职工2 019例,现场测量血压,并进行高血压患病及用药情况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共计599例,患病率为29.7%.85例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控制率为14.2%;血压≥140/90 mmHg中青年职工人群以舒张压未控制以及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未控制为主.高血压患者中服药184例,48例血压<140/90 mmHg,服药率和服药控制率分别为30.7%、26.1%;服药患者中64.5%使用单一降压药物治疗,24.4%使用复方制剂,11.1%使用联合治疗;服用率较高降压药物为钙拮抗剂(53.5%)和复方制剂(27.3%),β受体阻滞剂(3.5%)和利尿剂(1.7%)服用率较低.结论:安徽中部地区单位职工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服药率和控制率较低,且用药方案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加强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以及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40例T_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取药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药剂师干预,观察组实施药剂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服药1个月后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1个月后空腹血糖为(6.41±0.79)mmol/L、餐后2h血糖为(8.52±1.41)mmol/L、舒张压为(79.52±6.59)mmHg、收缩压为(118.34±12.43)mmHg,均低于对照组(6.86±0.83)mmol/L、(9.25±1.39)mmol/L、(85.36±7.62)mmHg、(125.57±13.46)mmHg,观察组GQOL I2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师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可有效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摄入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控制高血压和其并发症均有作用,本文研究目的是观察维生素C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选择39例经过降压治疗或未治疗过的舒张压>90mmHg(1mmHg=0.1333kPa)的高血压患者(不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舒张压>110mmHg及心衰,一个月内用过抗氧化剂和雌激素的病人),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治疗组服用维生素C,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服药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值基本相同。服药方法:首次剂量2g。2小时后测一次血压,之后每天剂量500mg,30天后测一次血压,每次测血压前要求患者24小时内不吸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1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前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用小檗碱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6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日,小檗碱0.3 g,3次/日,急性痛风患者,口服秋水仙碱0.5 mg,慢性痛风患者,口服别嘌呤醇100 mg。观察患者服药前后血压、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从(104±5)mmHg、(166±8)mmHg下降至(83±3)mmHg、(131±7)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用小檗碱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在短期内可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有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对伴发有高血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不作溶栓治疗。在以色列开业的CCU病房中的未经选择的4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住院时伴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共376例(9%);正常血压:收缩压100~180mmHg,舒张压<110mmHg共3549例(86%);高血压:收缩压>180和(或)舒张压>110mmHg  相似文献   

16.
<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指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降低的一种状态[1]。目前多数降压药物在降低SBP的同时,也降低DBP。过度降低舒张压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在老年的治疗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高知识社区高血压患者目前血压的控制达标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5-08至2008-08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就诊的48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高血压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 结果:在资料完整的458例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者202例,控制率44.1%.其中,60岁以上、不吸烟、高学历者以及大学教师、干部、职员和医护技师的血压控制率均较高(P<0.05~0.01);合并症(包括糖尿病和肥胖)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是否患糖尿病及治疗前血压水平对血压控制影响显著(P<0.05). 结论:尽管医学高知识社区高血压控制率高于一般社区,但仍远不理想.社区高血压防治除增加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之外尚需其他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知信行(KABP)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血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3,给予KABP理论健康指导)和对照组(n=51,常规门诊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自我能效管理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0.19±22.39)mmHg、(81.60±15.57)mmHg低于对照组的(124.76±25.87)mmHg、(88.46±16.6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自我能效管理评分分别为(8.96±2.01)分、(49.48±6.25)分高于对照组的(7.05±1.81)分、(45.51±5.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ABP理论的健康教育能规范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农牧民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调查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的农牧民血压。结果调查45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14人,收缩压80~160 mmHg,其中140 mmHg以上者17人;舒张压60~100 mmHg,其中90 mmHg以上者19人;平均收缩压(118.42±18.455)mmHg,平均舒张压(83.16±8.507)mmHg。结论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农牧民的血压水平较高,并且大部分血压水平较高的人未服药或未规律服药。  相似文献   

20.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高龄老年组(≥80岁,n=88)、老年对照组(60~79岁,n=80)及中年对照组(60岁,n=25),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mmHg(1mmHg=0.133kPa)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服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舒张压高龄老年组均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差高龄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1);高龄老年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5);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