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部酵母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10-2015年临床分离的764株深部感染的酵母菌,研究不同酵母菌菌种感染部位的分布规律,并使用酵母菌药敏试验试剂盒ATB-fungus 3检测764株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764株酵母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7.0%。764株酵母菌主要分离自血液标本184株(24.1%),腹水标本151株(19.8%)和纤支镜冲洗液标本146株(19.1%);764株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1.3%、73.4%、96.6%、97.7%和95.4%;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深部感染酵母菌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最高。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3种唑类抗真菌药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标本同时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SDA)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进行培养,SDA生长的酵母菌经ATB仪鉴定菌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根据菌落颜色直接判读。结果 1874份标本经SDA培养出白色念珠菌412株,热带念珠菌167株,克柔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54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符合率为:白色念珠菌100%,热带念珠菌97.6%,克柔念珠菌96.7%,光滑念珠菌97.4%。69份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其中41例(59.4%)在SDA上很容易漏检,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一目了然。结论 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明显促进对混合念珠菌感染的识别。  相似文献   

3.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标本同时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SDA)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进行培养,SDA生长的酵母菌经ATB仪鉴定菌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根据菌落颜色直接判读.结果1874份标本经SDA培养出白色念珠菌412株,热带念珠菌167珠,克柔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54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符合率为白色念珠菌100%,热带念珠菌97.6%,克柔念珠菌96.7%,光滑念珠菌97.4%.69份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其中41例(59.4%)在SDA上很容易漏检,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一目了然.结论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明显促进对混合念珠菌感染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变异念珠菌常见菌落和菌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变异后菌落及菌体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 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进行实验室诱导得到不同的变异株;不同培养环境下获得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从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的念珠菌变异株.将以上变异株进行培养,革兰染色,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结果 氟康唑诱导变异株菌落呈黏液状,革兰染色为阳性长杆状;伊曲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水滴状,革兰染色为阴性球杆状;酮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灰白色,革兰染色为阳性葡萄状;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和临床分离念珠菌变异株菌落多产红色、黄色等色素形态为革兰阳性球菌状、革兰阴性杆状,也可呈白色毛绒状、淡粉色粉末样菌落,革兰染色为阳性念珠菌.结论 常用抗真菌药物、生长微环境改变、体内某些因素极易诱发念珠菌发生变异,变异后念珠菌无论菌落和菌体可发生类细菌样改变,因此,容易造成实验室在诊断念珠菌感染时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院类酵母菌感染现状。方法:统计2002年1月-2004年12月,出院患者类酵母菌感染414例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4例共获类酵母菌菌株515株,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群;老干部病房、呼吸科、血液科类酵母菌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免疫力低下均为酵母样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2012~2014年无菌部位标本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无菌部位标本分离得到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并做药敏,对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出念珠菌911株,其中2012年277株,2013年281株,2014年353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911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多见;药敏结果显示,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性较高,对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好。结论临床深部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而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应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加强对病人的耐药监测,减缓病人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在女性生殖道念珠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高度怀疑女性生殖道念珠菌病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640例,分别采用直接真菌涂片法、实时荧光PCR定性法和念珠菌显色培养法进行检测,并以显色培养法为金标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接真菌涂片阳性198例,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结果真菌阳性296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34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3例,白色念珠菌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显色培养法检测结果阳性28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29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2例,白色念珠菌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3例。三种方法检出率比较,直接真菌涂片法低于显色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定性法(P0.05),实时荧光PCR定性法与显色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真菌涂片检测虽然操作简单、快速,但漏检率高;念珠菌显色培养检出率高,但耗时长;实时荧光PCR定性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率高,是女性生殖道念珠菌病诊断值得推广应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培养真菌的检出情况并进行病原学分布与药敏试验,分析念珠菌在血流感染中的分布特点。方法该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的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标本,结合真菌种类、阳性报警时间(TTP)、标本送检科室、感染来源与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分离出真菌97株,非重复分离株为53株,均为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最常见,为16株(30.19%)。热带念珠菌TTP[(20.28±1.36)h]最短,新生隐球菌TTP[(72.62±6.18)h]最长,白色念珠菌[(36.99±3.28)h]与近平滑念珠菌[(40.18±4.22)h]TTP相似居中。念珠菌血症前3位科室为血液内科9株(16.98%)、肝胆外科8株(15.09%)、神经外科6株(11.32%)。感染来源尿液最常见,其次是导管与引流液。所有菌株对氟康唑敏感。结论念珠菌血症白色念珠菌最常见,但是非白色念珠菌需引起重视。血培养单瓶(需氧瓶)阳性且TTP大于36h,需考虑念珠菌血症。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是念珠菌血症的重要感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阳地区引起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性真菌种类及其分布。方法采集104例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接种CHROM培养基25℃培养48~72 h。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常规形态或/和生化反应以及ITS序列和25S rDNAⅠ型内含子序列的检测与鉴定。结果共分离真菌125株,含酵母菌99株(79.2%)和霉菌26株(20.8%),其中白色念珠菌60株。取42株酵母菌和霉菌作ITS鉴定,与生物学鉴定的符合率为81%。19株白色念珠菌经25S rDNAⅠ型内含子鉴定,分别为基因A型9株(47.4%)、B型6株(31.6%)、C型4株(21.0%)。结论贵阳地区慢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真菌为酵母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基因A型。检测ITS序列和25S rDNAⅠ型内含子序列,有助于真菌感染的快速基因诊断和提高菌种鉴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病房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12期间我院急诊病房收治的31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血、尿、创面分泌物、中心静脉导管等标本培养的591株细菌及药敏状况。结果:①细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65.65%),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24.70%)和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65%)。②痰标本培养细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106株、铜绿假单胞菌67株、MRSA65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2株;血标本培养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31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屎肠球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MRSA2株和奇异变形杆菌2株;尿标本培养细菌主要有热带假丝酵母菌23株、大肠埃希菌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7株、屎肠球菌12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0株;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主要有奇异变形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大肠埃希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和粪肠球菌3株;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培养仅有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株。③24例住院日超过30 d病例痰、血、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培养细菌8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0株,革兰氏阴性菌53株,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株;63例死亡病例痰、血、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培养细菌13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革兰氏阴性菌89株,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12株;44例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例痰标本培养细菌9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革兰氏阴性菌7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④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氏阳性菌中MRSA、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均未见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急诊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占比高。临床医师应注意重点分析痰标本培养的细菌是定植菌还是致病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并探讨肿瘤患者侵袭性酵母菌感染与肿瘤的关系、菌株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酵母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搜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70例深部酵母菌感染的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肿瘤与酵母菌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检出的70株酵母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酵母菌感染的部位分别为腹腔(32例)、血液(18例)、胆系(9例)、神经系统(6例)及胸腔(5例),各部位主要感染菌株均为白色念珠菌(34株,占48.6%),酵母菌感染的相关病死率为15.7%.70例发生酵母菌感染的患者主要肿瘤类型为胰腺癌(12例)、胃癌(11例)及肝癌(7例),主要感染菌株为白色念珠菌(48.6%).肿瘤类型与不同念珠菌感染之间没有相关性(P=0.804,P>0.05).18例肿瘤远处脏器转移的患者中发生酵母菌性血流感染者9例、腹腔酵母菌感染者6例肿瘤转移患者更易发生酵母菌性血流感染(χ~2=5.357,P<0.05).70株酵母菌对三唑类均敏感,但其中6株念珠菌及2株罗伦特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MIC值为2μg/ml.结论 应警惕肿瘤转移患者发生酵母菌感染,三唑类药物对酵母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镜检阴道分泌物真菌阳性和阴性标本各200例,用PCR技术鉴定其念珠菌类型,再随机选择荧光PCR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30例进行真菌微生物培养,验证分型结果的正确率。结果常规镜检阳性200例,荧光PCR核酸检测鉴定阳性189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57例(78.5%),光滑假丝酵母菌24例(12%),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3%),白念合并光滑酵母菌2例(1%),其他真菌11例(5.5%)。常规镜检阴性200例,荧光PCR核酸检测鉴定阳性58例,其中白色念珠菌5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随机选择荧光PCR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30例真菌培养结果吻合率97%。结论门诊常规检验中,真菌涂片镜检应为首选。对于门诊镜检阴性而又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镜检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但应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情况,为加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2例实施过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原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42例医院感染病人有28例为全身性感染,另24例为皮肤感染。从感染标本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白色念珠菌12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大肠埃希菌2株。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提示应加强穿刺部位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离株的溶血性,及其与宿主机体免疫力(用CD4细胞计数表示)的关系.方法:40株白色念珠菌和加株光滑念珠菌按单一感染或是否与光滑(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及CD4细胞计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采用羊血培养基法检测其溶血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0株白色念珠菌和40株光滑念珠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100%),且光滑念珠菌的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结论:溶血性是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HIV感染者口腔光滑念珠菌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5.
白色念珠菌感染器官分布及药敏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用真菌药敏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从临床送检的痰、尿、分泌物等标本中共检出白色念珠菌198株,检出率为54%,其中痰标本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77株占70.2%,其次是在阴道拭子检出53株占67.4%;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氟胞嘧啶(92%)、两性霉素(87.9%)敏感性最好,耐药率最低。结论白色念珠菌感染越来越多,加强真菌分离及药敏监测,合理用药,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白色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特点,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某三甲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各种标本中分离到497株真菌,用ATB Expression仪器和其配套使用的板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97株酵母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占前3位比例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4.3%(270/497)、热带念珠菌18.5%(92/497)、光滑念珠菌6.2%(31/497);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7%、94.4%、93.8%、86.8%、84.6%。结论真菌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分布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肿瘤科、心内科等;引起真菌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均为主,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酵母菌鉴定培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综合判定3种用于鉴定酵母菌方法的优劣。方法(1)ATB(automatictestingbacteriology)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以下简称ATB法);(2)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法分离鉴定;(3)手工法鉴定。结果共分离出222株酵母菌,ATB法和显色法鉴定出177株白色念珠菌,手工法鉴定出173株白色念珠菌;ATB法和显色法鉴定出11株热带念珠菌,手工法鉴定出30株热带念珠菌,它错误地把15株光滑念珠菌和4株白色念珠菌鉴定为热带念珠菌;ATB法和显色法鉴定出29株光滑念珠菌、4株克柔念珠菌,手工法未鉴定出;ATB法鉴定出1株赭色掷孢酵母菌,显色法和手工法未鉴定出。结论ATB法鉴定准确,但价格较高,需时长;显色法需时不多,可准确鉴定99.5%左右的条件致病性酵母菌,可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鉴定酵母菌的方法;手工法除白色念珠菌外,对其他念珠菌的鉴定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医院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特点,观察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通过对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方法,对医院内获得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26株假丝酵母菌均来自病人血液标本,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4株(58.70%),其余分别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和其它假丝酵母菌6株。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除对氟康唑耐药率达到58.90%之外,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均分离自血液标本,提示需要监测真菌耐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46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酵母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但国内对酵母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在方法、材料上尚存在许多不足。1998年1月我科引进了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及ATB-Fungus酵母菌药敏系统(法国Bio-Mérieux)。现报告46株酵母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材料和方法一、样品来源 均为我院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病人中尿、分泌物、粪便、咽拭子、痰、血液、脑脊液等1658份标本。二、标准质控菌株 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克柔念珠菌ATCC6258(购自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三、方法 API半自动鉴定系统、API-20CAUX…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检测尿标本类酵母菌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尿流式分析仪检测我院住院患者尿标本,对仪器检测类酵母菌阳性尿标本进行镜检、培养鉴定;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仪器检测阴性标本作对照。结合临床,判断患者尿路类酵母菌定植或感染。结果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间共检测6019份尿标本,尿流式分析仪检测类酵母菌阳性127份,经培养证实82份为真阳性。同期仪器检测阴性标本121份中有12份培养阳性。以培养作为金标准,尿流式分析仪分析尿中类酵母菌试验敏感性为87.23%、特异性为70.78%、准确度为77.02%、阳性预测值为64.57%,阴性预测值为90.08%。菌种前三位的是以光滑念珠菌(43.40%)、白念珠菌(21.69%)、热带念珠菌(14.15%)。阿萨希毛孢子菌也存在一定比例(5.66%)。尿中类酵母菌真阳性患者多数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以2型糖尿病(25.61%)、慢性泌尿系统疾病(18.29%)和颅脑脊髓损伤(17.07%)为主;实施的医疗措施以抗细菌药物(52.44%)、留置导尿管(35.37%)多见(P<0.05)。尿流式分析仪检测阴性而培养阳性12例患者均为尿路念珠菌定植。尿流式分析仪检测阳性并且培养阳性82例患者中,69例(84.15%)为类酵母菌尿路定植;13例(15.85%)为尿路感染,其中1(1.22%)例发展为热带念珠菌血症。结论 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对尿标本类酵母菌有较强的筛查价值。实验室应对仪器类酵母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镜检后确认。临床医师应对类酵母菌检测阳性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