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合用活血止痛汤治疗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均分为60例实验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实行CPM治疗法,实验组实行CPM合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主要在手术完成后第一天,患者开始口服活血止痛汤药,每天服用三次。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关节感染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等;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膝关节的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M合用活血止痛汤治疗对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对40例髌骨骨折术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MP)合用活血止痛汤内服;对照组单用 CPM 训练.4周后对两组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PM 锻练合用活血止痛汤对髌骨骨折术后早期膝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4按照硬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术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之于护理前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倩  杨灿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06-1008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M组及未使用CPM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4天时膝关节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改良CPM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传统CPM组与未用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CPM组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与未用C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改良CPM机的使用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程溢芬 《安徽医学》2013,34(7):1018-10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CPM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CPM机。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和6周,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CPM机有利于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关节恢复器(CPM)联合活血止痛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用关节恢复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用关节恢复器联合活血止痛汤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关节感染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所升高,不过,实验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关节恢复器联合活血止痛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肖可明 《当代医学》2014,(23):105-10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选择佛山市中医院46例择期行TKA治疗的膝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PM机锻炼)和观察组(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n=23),以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ROM)作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定标准。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对于膝关节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单纯CPM机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比较.方法:膝关节镜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训练配合CPM机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实施CPM机功能锻炼.结果:治疗组术后2、4周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方法配合CPM机锻炼能促进膝关节肿胀消退及减轻患肢疼痛度,促进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姚晓红 《当代医学》2013,(3):134-135
目的探讨补偿性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补偿性护理。术后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膝关节的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膝关节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偿性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PM能否明显的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76例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患者接收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成两组,CPM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康复治疗,CPM组采用一般的康复疗法与CPM联合治疗。结果CPM组术后2周、4周的膝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比使用常规的康复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对膝关节人工置换术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V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采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工置换术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27/2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4.3%(18/2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人工置换术选择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起到关键作用,使患者尽早康复,摆脱病痛,加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0例60膝,手术当天麻醉消失后即开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第2天至第3天开始使用CPM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平均HSS评分86.9分,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98.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可减轻粘连,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促进下肢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30例患者术后给予CPM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CPM对促进下肢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对患者临床疗效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提高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加快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增强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分别在两年中各抽取50例为分析对象,2017年设为对照组,2018年设为观察组,对应常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联合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别在对两组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的各个时间段检测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提示观察组患者有优越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种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价,提示干预后患者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所得数据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配合对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有积极意义,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向群 《吉林医学》2012,(5):916-917
目的:探讨局部沙冰压迫法及中频静电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于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48 h内局部持续沙冰压迫,术后48 h后局部中频静电治疗,2次/d,对照组未采用冰袋及中频静电。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膝关节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膝关节肿胀及疼痛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沙冰压迫法及中频静电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肌力,能使患者由被动锻炼转向主动锻炼,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蒋希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447-444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7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6 h即详细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术后2周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5 d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膝关节功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广东省中医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状况,为广东省中医院继续开展此手术治疗提供临床疗效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生存质量研究和MOS SF-36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手术组50例、保守对照组50例)进行评价,同时应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进行辅助评价.所有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存MOS SF-36量表评分上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手术组HSS临床疗效评分:优良率为:92%,保守治疗组优良率:30%,手术组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董强  赵维毅  郑大军 《当代医学》2021,27(18):135-136
目的 探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优良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活动度、稳定性、行走功能、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膝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