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光漂白是光敏剂的重要性质,是光动力疗法治疗中的普遍现象,在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血管疾病中有利有弊.笔者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对不同光敏剂光漂白机制和光漂白对光动力疗法选择性影响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因具有作用精确、毒副作用小、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血管病变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光动力疗法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的经验以及在新适应证拓展研究中的体会。主要包括:肿瘤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食管癌、胃癌、肠癌以及相关的癌前病变,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放射性胃肠炎等良性血管病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作用与微循环损伤效应(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Dougherty等首次报道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恶性肿瘤以来,因其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和作用强度的可控性在临床上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对治疗区瘤体的观察,发现光动力作用所致的微血管损坏效应甚为明显,这种现象启发人们将PDT用于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PDT基础研究的不断进展,对光动力作用的微血管效应认识进一步深入,PDT的适用范围已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使用光、光敏剂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多种恶性和良『生疾病的药械联用新疗法。光源和照光器件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为扩大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精准无创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然而,准确、正确的光动力疗法需要认真地进行照光剂量的计划、实施和监控。本文从临床实用角度对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剂量学方法做一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眼科很多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及血管样条纹等视力明显下降甚至丧失的根本原因。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手术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及其它)等。  相似文献   

7.
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对光动力作用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分级的微血管对光动力作用组织敏感性差异 ,了解微循环因素对光动力作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观察法 ,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显微数码相机录像和IMAGEPRO图像处理系统 ,选择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为评价指标 ,实时观测不同分级微血管在光动力作用中的改变及差异。结果 光动力作用时 ,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红细胞聚集 ,白细胞贴壁 ,附壁血栓形成 ,管腔狭窄 ,红细胞流径减小 ,血流停滞 ,管腔闭塞。血卟啉衍生物介导光动力治疗时 ,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小静脉 ,小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分别为 6、1 6、1 8、2 2、2 6min,血卟啉单甲醚介导光动力治疗时各级微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为 6、1 8、30、32、4 4min ,竹红菌乙素介导光动力治疗时 ,各级微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为 1 6、2 6、36、4 0、5 8min。不同血管的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下降速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相同的光动力条件下 ,各级微血管反应敏感性差异显著 ,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 :毛细血管 >微静脉 >微动脉≈小静脉 >小动脉。微血管对血卟啉衍生物、血卟啉单甲醚和竹红菌乙素所介导的光动力损伤敏感性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眼科很多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及血管样条纹等视力明显下降甚至丧失的根本原因。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手术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及其它)等。  相似文献   

9.
细菌引起的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尤其是抗生素耐药菌的出现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光动力疗法是治疗肿瘤、血管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方法。目前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可以有效杀伤致病菌,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为光动力灭菌影响因素、其作用位点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随着新型光敏剂的不断开发、光动力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光动力治疗方法的不断成熟,光动力灭菌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光敏剂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肿瘤,以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和鲜红斑痣等良性疾病的新疗法。PDT是作为光治疗领域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血管性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尽管有时临床表现十分相近,但其病程和治疗有很大不同。血管瘤多于出生后最初几周内出现,随时间通常有自行消退趋势;血管畸形一般出生即有,有的甚至无任何表现,不会自行消失,随年龄终身逐渐生长。目前激光已经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同类型激光治疗该疾病已有50年历史,光动力疗法用于治疗毛细血管畸形也已十年。本文为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治疗血管性疾病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等疾病的微创疗法。PDT作为国际前沿交叉学科“医学光子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各种实时、无损和高灵敏度光学检测与成像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葡萄酒色斑是一种以真皮浅层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为病理特征的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常为面部红色斑片,其颜色可呈粉红,深红或紫红,多累及单侧,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医疗技术,多用于肿瘤性疾病及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近十年来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葡萄酒色斑已取得不俗成效,本文将就光动力疗法治疗葡萄酒色斑的研究新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用激光活化光敏药物治疗肿瘤等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光敏药物进入机体后,用特定波长照射肿瘤部位,能使选择性聚集在肿瘤组织的光敏药物活化,引发光化学反应破坏肿瘤或其他病理性增生组织。光动力疗法主要通过三种作用机制来破坏肿瘤组织:(1)产生活性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破坏病变部位血管  相似文献   

15.
光敏剂漂白特性在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监测光动力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组织内光敏剂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光敏剂漂白特性在光动力疗法微血管选择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鲜红斑痣病人34例,男性15例,女性19例,静脉注射血啉甲醚和血卟啉衍生物5mg/kg后给予铜蒸气激光照射,使用三倍频Nd:YAG激光和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在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多个时间点对治疗区皮肤组织进行荧光光谱检测,绘制成时间-荧光强度曲线。结果:治疗区皮肤组织中光敏剂荧光强度在激光照射开始后迅速下降,血啉甲醚荧光强度的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血卟啉衍生物。结论:治疗区皮肤组织中光敏剂的漂白速度明显大于光敏剂的补充扩散速度,光敏剂漂白可能是光动力疗法微血管选择效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光动力疗法(PDT)的机制是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激光的光化学效应,从而破坏病灶,达到治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等疾病都可继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CNV的方法有视网膜光凝、药物治疗、光动力疗法、手术方法等。激光光凝术成为眼底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黄斑区是传统激光治疗的禁区。PDT不会直接损伤黄斑部,对治疗黄斑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PDT眼科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眼外伤等新生血管性疾病及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高度近视、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est病)及其他病因所引起的新生血管: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者新生血管部分侵犯黄斑中心血管拱环,均适合进行光动力治疗。(2)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IPCV):位于黄斑中心或距黄斑中心500μm以内者,或异常脉络膜分支血管网位于黄斑中心或者范围较大者,均建议进行光动力治疗。(3)脉络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黑色素瘤: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迅速发生血管内光栓塞,继而完全坏死,6周内未见肿瘤再生长。(4)可以有效的抑制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区瘢痕化。(5)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后,联合治疗比单用PDT所需再治疗的次数减少。目前正在研究PDT与抗血管形成制剂联合使用以降低新生血管复发率。光动力治疗以其高度选择性和安全性在眼科研究和应用领域中不断发展。目前光动力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PDT的治疗剂量、强度和联合治疗以及降低术后复发和减少再治疗次数等方面的研究,仍需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应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机体被施予光敏剂后,再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光敏剂随之活化,与底物及氧分子作用产生单线态氧及其他活性氧物质,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此外,其他作用如血管损伤、诱发炎症反应、促进抗肿瘤免疫等亦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光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肿瘤的局部靶向疗法。光敏剂、激光和氧是光动力疗法的三个重要元素,本文主要从PDT的三要素及PDT后肿瘤复发进展的原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光动力疗法治疗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梓松 《人民军医》1999,42(6):349-350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肿瘤组织能较长时间潴留光敏物质(HpD),并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使该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和光生物学反应,破坏肿瘤组织微血管和肿瘤细胞的生物膜,从而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1],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现就PDT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1 发展简史1972年,Didmond首先应用HpD光动力疗法治疗动物肿瘤,证实PDT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1974年,光动力学治疗先驱Dougherty以HpD为光敏剂和红光相结合对乳腺癌、子宫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进行诊治,收到良…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科常见病理改变,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中晚期以进行性视力下降为主,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等,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包括视网膜光凝、药物治疗、光动力疗法、手术方法等,各有其优势及不足。本文以既往临床文献资料为基础,以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为重点,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