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病因复杂,多认为与湿邪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对带下病生理病理的论述颇多,大多从肝、脾、肾入手,而对肺的论治甚少。从湿论治肺与带下的联系,认为带下病可从肺论治,并运用宣肺开郁法,为带下病的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论述《傅青主女科》从肝脏论治带下病特点,体现治肝在治疗妇科带下病中的重要性,对我们临床上治疗带下疾病提供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3.
窦宁  尤昭玲 《中医药导报》2009,15(10):14-16
对《傅青主女科》带下病的辨治特色分别从带下以湿为主、强调经脉连属、突出脏腑辨证、带辨五色论治4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更深入理解傅青主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江澜  徐爱民  张洪 《陕西中医》2011,32(5):581-582
历代医家对带下病生理病理诊治论述颇详,大多从肝脾肾论治。然带下病还可从肺论治。本文从肺的生理病理与带下的联系,论证了从调肺治疗带下病,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证候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研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在跟随导师李军主任医师探讨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傅青主女科》中的"带下"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傅氏于《傅青主女科》上卷"带下"中所述的带下病症大多为现今临床常见病症,其倡导治疗带下病应从湿论证,注重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及奇经与带下病的联系,为后世临证的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妇女带下量、色、质、味的改变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论述甚多。《傅青主女科》中,用"带下俱是湿证"来概括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本文就此病机从病名、病因、治法等方面做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带下病是一类因感受湿邪等导致任带损伤、带下明显增加或减少、伴或不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明末著名妇科大家傅山对妇科带下病有独特的认识,并在其所著《傅青主女科》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傅氏认为带下多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引起湿邪损伤带脉所致,治疗上应多从肝脾从手,且用药平和,无一峻品。傅氏有关带下思想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也体现了自己的辨治特色。笔者通过研究《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所论及证治思想、处方用药,并对其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剖析傅氏论治带下的核心思想及治则治法,希冀丰富中医对带下病临床诊治的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带下病是妇科四大证之一,有"十女九带"说。我师汤宗明系省级名医,擅长治妇科杂症,尤为推崇傅山"带下俱是湿症"之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对虚与寒并、热与瘀杂、血与气滞或互为错综的棘手带下病,自拟"升阳除湿汤"与"清热利湿解毒煎",对阴道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所致的带下病,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谈傅山治疗带下病特色通州市中医院(226300)孙伯青关键词带下病,傅山傅山,字青主,号公他,是明末清初的医学名家,以擅长妇科见称。笔者就其代表著作《傅青主女科》中带下病的治疗特色作一浅探。1诊治带病从湿立论“夫带下俱是湿症”,《傅青主女科·带下》...  相似文献   

11.
完带汤析义     
完带汤,始见于《傅青主女科》,乃傅氏女科第一方。傅氏以此方治疗白带下,后世以此方为治疗带下病之代表方,并于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然此方之特点,药味之功效,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试分析之。带下病,正如傅青主所说:“夫带下俱是湿症”。这是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此湿乃脾虚所致。因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无以化生血液,反聚而为湿,流注于下焦,伤及任脉、带脉,而致带下。然脾属土,肝属木。脾虚之时,正是肝木克犯之机,而肝气不舒,又可加重脾气不运,故傅氏说:“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  相似文献   

12.
郑颖惠 《光明中医》2011,26(4):672-673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湿为带下发病的主要原因,傅山在其《傅青主女科》一书中提出"带下俱是湿症",其从湿治带这一思想为后世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湿论治带下病武汉市第三医院(430060)孙勤国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或妊娠初期,白带相应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情况,正如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非本病也”。如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  相似文献   

14.
正带下病[1]即病理性带下,是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的病证。近年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育龄已婚妇女患病率达30.69%。1病因病机带下病的病因复杂,大多认为"湿邪"为带下病主要病因,与"脾"、"肾"关系密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次提出带下为湿的理论,《傅青主女科》[2]则从病因角度明确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湿邪可外感亦可内生,其为有形之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水湿失运,流注任带而发病。《血证论.崩带》指出"带脉属脾经"、"若脾土失于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  相似文献   

15.
陈志霞  黄健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89-2090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带下治验     
湿邪是带下的主要病因。带下病主要是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是指外感之湿邪(包括湿  相似文献   

17.
饶玲铭 《新中医》2017,49(8):173-174
正带下之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沈氏女科辑要》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如果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则发为带下病。带下病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如《女科证治约旨》曰:  相似文献   

18.
从"虚"从"湿"论治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炯辉 《新疆中医药》2007,25(5):104-104
带下病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并列为妇科四大证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白带多常见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多种疾病。带下病如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同时还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带下病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湿毒等,但不外乎"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司而致带下,为内湿: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或久坐湿地  相似文献   

19.
带下病的治疗 ,明末清初时代的《傅青主女科》按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论治。现行《中医妇科学》教材按病因分为脾虚型、肾虚型、湿热型论治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女子在不同时期的年龄阶段 ,带下病特征有所不同 ,故按幼童期、学龄期、育龄期带下病论治疗效较好 ,分述于下。1 幼童期带下病 王某 ,女 ,4岁 ,1999年 11月 8日就诊。阴道分泌物增多3天。诊见带下量多 ,浸湿内裤 ,外阴红肿 ,痒痛 ,小便赤涩而痛 ,哭闹不安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平素喜坐地抓土玩耍。诊断为幼童期带下病 ,属湿热型。拟清热利湿之法。药用土茯苓 15 …  相似文献   

20.
浅议傅青主对妇人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为明末清初的医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把妇人带下病概括为白带下、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傅氏认为带下俱是湿证。带下病是因带脉不能约束而致。带下病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是因气不能化为经水,加上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所致。现就五种带下病的辨证施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