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纤维瘤CT资料.结果 9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单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实质部分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为32~63 HU,增强动脉期较平扫CT值增加4~19 HU,平均(9.3±4.1)HU,实质期较平扫CT值增加7~24 HU,平均(14.7±5.2)HU.3例肿块内部出现不同程度条片状及囊状坏死区,但肿瘤外缘轮廓尚光整,其中1例同时出现了胸腹腔积液,2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多数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少数内部囊变坏死伴腹水者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4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CT表现,并测定不同扫描期的CT值。结果 40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5例,右侧25例;病灶均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病灶形状,椭圆形或圆形25例,水滴形10例,腰果形5例;病灶与周围组织间分界清晰,邻近组织器官可见压迫,且程度不一;病灶于CT平扫下呈肾上腺低密度肿块,其中20例患者肿块内可见单点、多点斑点钙化;CT增强扫描无明显动脉期强化,且无明显囊变、坏死等表现,管腔内未见明显狭窄,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肿块强化,且呈轻度、渐进性及不均匀状态;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CT值分别为(29.68±9.82)HU、(31.83±9.89)HU、(37.92±10.24)HU、(41.38±10.42)HU。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检查可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还可为该疾病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以来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62个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CT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讨论其CT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畸胎瘤48例55个,内胚窦瘤7例7个.42例49个成熟囊性畸胎瘤,CT明确诊断42例49个,均含有脂肪密度区,7个见脂液平面,10个有浮球征,30个有钙化或牙齿状影.6个未成熟畸胎瘤呈囊性或实性为主肿块,肿块内均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和少许小片状脂肪密度影.7个内胚窦瘤肿块以实质性为主,间杂有小片状低密度区.结论 卵巢畸胎瘤和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CT能作出正确诊断,尤其是对畸胎瘤,与B型超声相比,CT是更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肾腺瘤为肾实质发生的肿瘤 ,因有临床症状就诊而被发现者较少见 ,我院自 1 988- 2 0 0 2年共确诊 2例有症状肾腺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34岁。因反复右腰部胀痛1周入院 ,无尿路刺激征及血尿。CT示右肾实质内可见一约 1 9mm× 1 7mm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影 ,CT值 2 6 .2~ 35 .6HU ,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 ,CT值 35 .4~ 69.8HU ,边界清楚。术中冰冻切片 :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淡黄色 ,有出血灶 ;镜下观察为嗜酸性细胞组织 ,细胞胞核、胞浆比正常 ,染色均匀 ,未见核分裂象 ,确诊肾腺瘤行肿瘤剜除术。例 2 ,男 ,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讨了肌间脂肪瘤的CT及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间脂肪瘤的CT及超声影像资料。结果超声表现为团块状强回声、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其内绝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40HU~-120HU,并间杂纤细条索状、条片状稍高密度影。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T检查对诊断肌间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在术前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乳腺肿块38病例,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多层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38例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变和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2.24±6.24)HU、(17.20±5.2)HU和(24.60±8.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22.22±8.8)HU、(12.33±5.1)HU和(36.36±15.27)HU(P<0.01);良性病灶△CT值均<35 HU,乳腺癌△CT值>35 HU.CT在乳腺肿块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三维重建22例乳腺癌病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6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与胸壁相连,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75%(9/12),其中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1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不仅对乳腺肿块增强前后CT值变化鉴别良恶,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为临床术前评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大小约5.9cm×6.4 cm~24.6 cm×26.1cm,为类圆形或分叶状,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1例为囊性肿块型,囊壁薄而光整,平扫CT值16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等信号成分,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结论 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加强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多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CC的CT表现。结果 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大片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1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9例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6例肝叶萎缩。CT增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5例,边缘不全环形强化5例,边缘不全环形强化并病灶内斑片状强化3例;门脉期及延迟病灶由周边向中央呈渐进性、向心性轻中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延迟强化是ICC的重要特征,结合其他一些CT征象,可与其他肝内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唐志明  冉强  邹习忠  黄微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50-1652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良性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腮腺腺淋巴瘤9例、基底细胞瘤5例,分析内容包括肿瘤部位、边界、CT平扫及增强特征等。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位于腮腺浅叶12例,后下象限5例;腮腺腺淋巴瘤9例位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8例,3例多发;基底细胞瘤5例,均位于浅叶,3例位于前下,2例位于后下。所有肿瘤边界均清晰。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54.8±6.6,84.6±13.7,109.5±12.5)HU,多形性腺瘤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静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49.3±6.4,71.7±14.8,92.5±11.9)HU,腮腺基底细胞瘤与前两者静脉期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腮腺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陈思争  陈言 《中国保健》2006,14(18):89-8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FNH平扫及动态增强CT资料.结果12例FNH均为单发结节,肝右叶9个,肝左叶3个,结节长径1.5~8.7cm.CT平扫11例呈低密度,1例等密度,6个病灶低密度中央可见星芒状、点状或线状更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11个病灶实质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强化,2个病灶中心或边缘见增粗扭曲的血管门脉期9个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2个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11个病灶略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动态增强扫描10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其中6个呈典型"延迟强化"表现.2个病灶边缘出现薄层环状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FNH诊断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曹斌  朱新进 《现代医院》2008,8(4):78-80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例均为巨大实性椭圆形肿块,肿块包膜均完整,边缘光滑清晰;4例肿块分别位于右后中下和右后下纵隔,均沿脊柱生长,无椎间孔扩大,向下伸入膈脚后;4例肿块密度均欠均匀,2例肿块伴有一砂粒状钙化影,平扫时CT值为23~33Hu;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4例肿块均呈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静脉期4例肿块内均见有一条线形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些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为临床及手术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卵巢囊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09年12月44例5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腺癌(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最大直径4~25 cm,卵巢囊腺癌(瘤)最常见部位为附件区, 卵巢囊腺瘤以Ⅰ型常见, 卵巢囊腺癌以Ⅱ型常见,交界性以Ⅱa为主.结论 卵巢囊腺癌主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CT可对卵巢肿瘤准确定位并作出良、恶性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