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笔者近年来用俯卧扳颈法和其他推拿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1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2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4例;年龄18~74岁;病程7天~18年;全部病例颈椎正侧位摄片,颈椎生理弧度变直57例,反弓34例,椎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患者治疗前后的ROM法评分及CR片颈曲测量法(Borden)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治疗前后ROM法评分及颈曲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部脊柱微调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弧度的变直、反弓。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96年以来通过 1 0 0例病人的生物力学分析和临床研究 ,发现颈椎反弓是导致颈椎病的一种重要因素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 ,并由此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反弓畸形 ,它是颈椎病的一种演变过程。颈椎病病程越长 ,颈椎反弓角度越大 ,症状也随之发展较重。作者认为纠正颈椎反弓畸形是治疗颈椎病的关键 ,它不仅可使治疗效果稳定 ,且能恢复颈椎的基础力学平衡 ,减少复发率。一般资料本组 1 0 0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60例 ;年龄 2 9~ 5 3岁 ;其中 85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 (每天低头工作不少于 6h) ,经盲目按摩治疗以致症状加重者3…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在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患者共300例。全部病例经影像学(X线或MRI)检查,其中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252例,颈曲过大3例,颈椎骨质增生175例,项韧带钙化29例,颈椎椎间隙变窄116例,颈椎序列欠稳107例;  相似文献   

5.
青年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症诊治体会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徐卫国,郭宏亮主题词颈椎病/治疗,手法,颈椎生理弧度异常,青年人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患者,仅有颈椎生理弧度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反弓、平直、变浅),而无明显的骨刺增生,且年龄均在19~35岁...  相似文献   

6.
<正> 1 总论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其测量方法根据Borden氏测量法,即自枢椎齿突后上缘到颈7椎体后下缘画一直线为A线,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一连线为B线,在A、B线间最宽处的垂直横交线为C线,此为颈椎生理曲线的深度。C为正值时称“前凸”,为颈椎正常生理弧度;C为零时称“变直”,即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为负值时称“反弓”,而Borden  相似文献   

7.
颈椎紊乱症是指颈椎序列不整,脊椎呈"C"型单向侧弯或"S"型双向侧弯;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消失、反弓或反弓成角,或生理弧度过大;寰枢关节失稳等影像学改变,出现颈椎病样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多见于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文职人员及长时间从事电脑操作者.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对颈椎紊乱者147例门诊患者,采用俯卧位拔伸整复治疗,并与仰卧位拔伸整复法治疗的140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推拿科2008年9月~2011年8月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的门诊患者287例,其中教师36例,文秘114例,学生34例,财会74例,其他29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7例,其中男69例,女78例;年龄32.56±0.82岁;病程1.33±0.44月;颈椎紊乱在上颈段23例、中颈段71例、下颈段53例.对照组140例,其中男59例,女81例;年龄33.02±0.43岁;病程1.42±0.67月;颈椎紊乱在上颈段21例、中颈段72例、下颈段4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7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后伸位牵引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5例,女21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2天~6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平直17例,反弓成角19例。其中骨质增生23例;椎间隙变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分布及不同干预措施下颈椎曲度的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病人80例,根据患者颈椎曲度情况,分为变直组与反弓组,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牵引组、综合治疗组,平均治疗10~14d,症状消失可以停止治疗;采用VAS、症状综合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个月对疼痛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度。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全部患者曲度值2.94±2.66,明显小于正常颈椎曲度值,全部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VAS改变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总症状评分改变无相关性;变直组与反弓组颈椎曲度与临床疗效之间无相关性;有效组与无效组2组病人治疗前后曲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经过6个月的随访,变直组与反弓组曲度与疾病的复发无相关性分析。结论: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减少是生理性退变特征,颈椎曲度的改变并不能影响临床疗效,而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也可以拥有良好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6月~2006年7月,在门诊工作中,对其中的288例颈椎病患者治疗情况如下。1临床资料该组病人均来自本卫生所门诊,其中男122例,女166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2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均有数月或数十年病史,外院对其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所能提供的X线光片为依据,均为知情自愿配合检查和评估。临床见各型颈椎病的体征外,触诊检查还可见不同程度的肌肉挛缩硬结,椎旁肌肉胀满,压痛,筋脉弹响等症。颈椎X线光片也分别显示为生理曲度线消失、成角、反弓、反弧度、椎体骨质增生、勾突关节变尖、椎间孔横径变窄、椎间隙狭窄、前后纵韧带钙化等客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牵引下予手法调整结合McKenzie疗法对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下手法治疗,治疗组加用Mckenzie疗法。对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DR片颈曲测量法(Borden)C值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曲C值改善程度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差值及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下手法治疗对颈椎变直、反弓有确切疗效,McKenzie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并有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观察仰卧位非定点扳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8例12-25岁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法采用仰卧位非定点扳法,每周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治疗结果:治愈70例(71.43%)、好转25例(25.51%)、未愈3(2.04%),总有效率96.93%;X线复查:纠正椎体旋转70例、侧弯4例;齿状突偏歪1例;颈椎曲度变直、反弓13例;前屈不稳2例、后伸不稳1例。结论:仰卧位定点扳法能够调整颈椎结构性紊乱,调整颈椎的稳定性,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JlI页应性,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颈椎反弓是构成颈椎病常见的病理基础,本文从颈椎反弓的病理基础、评判标准及治疗等方面,整理近年来部分医家治疗颈椎反弓型颈椎病的临床情况,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颂敏 《中国针灸》2009,29(12):1012
笔者于2008年1月-2008年底采用辨经远道取穴治疗落枕100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我科就诊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6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周,平均3天.均因颈部胀痛伴颈部活动受限就诊,查体大多有颈椎横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X线片示,40例患者颈椎曲度变直或轻度反弓、颈椎轻度退行变,26例患者颈椎无明显异常.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笔者运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3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32岁,平均20.5±2.5岁;病程10天~5年,平均1.2±0.9年.主要症状:颈部酸胀、疼痛有僵直感,肩背痛及上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触诊: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或关节突一侧隆起,对侧凹陷,横突或关节突旁有硬结或压痛.X线片示颈生理曲度变直29例,反弓7例,颈椎失稳2例,椎体缘小关节处增生1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科于1988年2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358例,其中颈椎生理弯曲改变引起的患者有140例,本文只讨论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而引起的颈椎病患者,现将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140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的8年,通过随机分组,甲组以牵引、推拿治疗70例为治疗组,乙组以牵引、药物离子导入治疗70例为对照组。 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颈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为诊断依据。颈椎正位片多显示颈椎棘突向一侧偏斜,侧位片多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变直或反张。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男42例,女4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为43.6岁;病程长者两年,短者两天,颈椎 X 线片检查,全部患者均有椎体或钩椎关节、小关节突骨赘增生,其中椎间隙狭窄38例,椎间孔缩小33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张42例,椎体半滑脱17例,项韧带钙化29例。诊断标准:凭颈椎摄片单纯椎体增生,阳性体征不典型者均诊为颈椎病。2.症状表现为头痛耳鸣,呈位置性眩晕,恶心或呕吐、颈肩  相似文献   

18.
牵引加旋转后扳手法调衡为主治疗颈椎病149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采用牵引加旋转后扳手法调衡为主治疗颈椎病14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49例门诊病例中,男性 67例,女性 82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分型参照1993年国内颈椎病分型标准,其中颈型32例,神颈根型56例,椎动脉型21例,交感型11例,脊髓型2例,混合型27例;本组病例均经摄X线正、侧位片,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改变,颈椎生理弧度变浅、变直或反张,部分病例椎间隙变窄,正位片上显示棘突排列紊乱现象,其中8例经CT扫…  相似文献   

19.
孙武  石桂梅 《陕西中医》1999,20(12):561-562
对30例颈椎病患者在颈椎牵引疗法基础上,加用笔者研制的轻松枕综合治疗(治疗组),并与30例颈椎病患者单纯应用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恢复和改善颈椎生理弧度以及增宽椎间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张韬林 《中医研究》2000,13(4):56-57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及长期从事俯案工作者 (包括青年 )的常见病、多发病。自 1996年 7月至 1999年 4月笔者采用综合疗法 (手法、中药离子导入加中药内服 )治疗颈椎病人 12 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2 6例颈椎病患者 ,男 86例 ,女 4 0例 ;年龄 2 2岁~ 75岁 ;病程最长 18年 ,最短 1个月。临床表现常见患者颈部活动障碍 ,肩、臂、手麻木疼痛 ,或有头痛、眩晕恶心 ,或运动不灵活 ,步态不稳 ,肢体感觉障碍 ,颈椎棘突旁压痛等。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提示 ,有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椎间隙变狭窄 ,椎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