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孤独之间的关系,探求孤独情绪对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孤独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某医学院的21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对大学生孤独情绪无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情绪状况与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不同的孤独情绪水平,不同孤独情绪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的应对方式。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孤独有其成因和特点,必须针对这些成因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流行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509名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检出率为22.40%和9.03%。不同年级学生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焦虑情绪症状与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应该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以防止或降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006~2007届在本市三甲医院340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4.82%,焦虑症状检出率22.97%,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实习择业压力和健康适应,有抑郁与焦虑症状护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积极应对较少,消极应对较多.应激量高、消极应对高的护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结论:临床实习护生负性情绪发生率高,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陈小琴  张进辅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10-1511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6.
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的焦虑与抑郁状及应对方式。方法 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应对方式调查表调查792名一四年级在校医科大学生。结果 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分别为11.4% 和17.4%,性别、对焦虑、抑郁的发生有影响,焦虚、抑郁大学生多采取负性应对方式。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新生的焦虑状况,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为及早发现潜在人群,及时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量表、大学生担忧事件量表及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项组成的调查表,对2011级新生进行入学后适应期调查.结果 新生焦虑水平相对较高(18.2%);因素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焦虑水平不同;专业兴趣度低者焦虑水平高,对经济情况的担忧情绪以及面对应激时采取自责应对,令其焦虑水平较高,而多参与活动及采用求助方式者焦虑水平较低.同时,中介作用分析发现,担忧事件这一应激源对焦虑情绪的影响部分,由应对方式加剧或缓解.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焦虑水平较一般人群高,且有自身的特殊性.加强入学教育,加深专业认知,积极应对,将有助于减缓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的情绪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情绪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抽取天水师范学院得到困难补助的大学生126名和一般大学生11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等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中抑郁、焦虑症状较为严重,其SDS,SAS的总分和标准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回归分析表明,较多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相对缺乏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是影响贫困生情绪问题的主要因素.结论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将有助于减轻贫困生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对孕妇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孕妇情绪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抽取293例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评生活事件量表(LES)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5%、8.2%,生活事件总分为(223.18±129.30)分,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79.89±63.80)分。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显著相关(P<0.01)。结论:孕妇孕期经历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帮助孕妇顺利、安全度过妊娠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10.
某军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军校998名大学生,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UCLA孤独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该军校大学生中存在抑郁情绪的占71.9%,存在焦虑情绪的占65.8%;各年级在自测健康、孤独、抑郁和焦虑方面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学生,其自测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抑郁和无焦虑情绪的学生(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孤独与出生地、社会支持、社会资源和社会接触以及健康总体自测等因素呈负相关(P<0.05),而与抑郁、焦虑和心理症状及负向情绪明显呈正相关(P<0.05)。结论军校大学生在适应军校环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应加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诸燕  赵晶 《健康研究》2012,32(1):32-35,44
目的 调查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64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男生在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生活事件中的表现,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发泄情绪应对方式中的表现均显著差于女生(P<0.05);(2)生活事件与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P<0.05),与指向问题的应对无显著相关(P>0.05);(3)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丧失和其他三个因子进入指向问题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三个因子进入指向情绪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结论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存在极显著相关,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徐竞  王蕾  励业 《健康研究》2012,32(2):125-128
目的 通过探讨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和途径问题,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7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做相关问卷调查并数据分析.结果 贫困生的正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r =0.172,P<0.05,r =-0.245,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5个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在0.206到0.377之间,P<0.05),正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解决问题维度与奖励与成功、经济和身体变好、正性其它成显著正相关(r在0.253到0.367之间,P<0.01),自责与惩罚与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01),应对方式在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β在0.172到0.375之间,t值在2.02到5.05之间,P<0.05).结论 生活事件是影响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应激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为军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 1 56名。结果 生活事件的应激量与成熟应付方式 (解决问题与求助因子 )呈负相关或无相关 ;与不成熟及混合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男女生比较 ,男生大多数生活事件应激量小于女生 (P <0 .0 1 ) ;自责、幻想、退避应付因子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P <0 .0 5)。女生生活事件应激量大多与不成熟和混合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 ,与成熟方式呈负相关。男生部分事件应激量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或 <0 .0 5) ,与成熟和混合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相关。结论 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应激量正相关。矫正学员应付方式是军校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赖运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90-1595
留守经历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留守时间、性别、生源地、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为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重视农村生源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经历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留守经历大学生安全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方式, 为留守经历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便为中学生抑郁问题的理论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整体抑郁水平较低,但有32.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男女生在抑郁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中学生抑郁上表现十分明显,高中生的抑郁状况要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因素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内外向、学习压力、退避、神经质、父理解型教养方式。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广州某综合大学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来研究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与学习压力上问题最严重。而在应付方式上,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正确的使用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系数说明了大学生中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则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省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定点医院1 372名一线抗疫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评分为(41.51 ±9.13)分,负性情绪评分为(0.52 ±0.40)分,消极应对评分为(0.80 ±0.56)分。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久的医务人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表现出的负性情绪越低,也更不容易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女性医务人员比男性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护士的负性情绪要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P < 0.05)。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r=-0.172,P < 0.01)、消极应对(r=-0.082,P < 0.01)呈负相关,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27,P < 0.01)。社会支持得分负向预测负性情绪(β=-0.306,P < 0.01)和消极应对(β=-0.077,P < 0.01)。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效应显著[β=-0.181,95%置信区间为(-0.238~-0.124),t=-6.278,P < 0.001];负性情绪对消极应对的效应显著[β=0.188,95%置信区间(0.166~0.210),t=16.733,P < 0.001];社会支持对消极应对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04,95%置信区间为(-0.028~0.020),t=-0.733,P=0.760]。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89.5%。
  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地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消极应对行为产生影响。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从而使其在工作中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266名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明显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3.4%,5.4%和4.0%.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