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大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wk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2h后血糖(2hBG)值,并按血糖值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1))及茵陈蒿提取物高(6.9g·kg~(-1))、低(2.3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wk后,测定大鼠FBG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情况。结果: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FBG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恢复正常(P<0.05);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TC、TG、FFA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时显著降低AST和ALT活性,改善肝脏脂肪病变。结论: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IR)-脂肪肝具有降低血脂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脂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脂大鼠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肝脏甘油三酯 (TG)含量 ,并做病理切片 ,测定肝脂变面积。结果 :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肝脏 T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茶素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营养性肥胖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应用儿茶素作为干预性药物,检测大鼠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探讨儿茶素对营养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增加并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0.01),经过儿茶素处理后体重略有下降,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高于普通饮食组,而HDL-C则低于普通饮食组(P<0.01)。儿茶素处理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有所下降(P<0.05)。而儿茶素对于正常饮食大鼠血清各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儿茶素可有效防治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营养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肝脏脂联素和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HF组,22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两组各随机抽取6只;证实NAFLD模型建立后,将剩余HF组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干预组(HF+M组,8只)、高脂组(HF1组,8只)及对照组(NC1组,6只),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及肝脏TG含量,测定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脂联素、SIRT1、AMPK-αmRNA表达。结果高脂喂养8周后,HF组大鼠NAFLD模型建立,伴明显胰岛素抵抗。HF+M组大鼠血清TC、TG、FFA、FBG、ALT、AST、肝脏TG含量及HOMA-IR低于HF1组(P<0.05),血清脂联素较HF1组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较HF1组有所改善;与HF1组比较,HF+M组肝脏SIRT1、AMPK-α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肝脏TG沉积,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而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秋茄枝乙醇提取物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秋茄枝乙醇提取物(EEK)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EEK低、中、高剂量组(0.25,1,2 g.kg-1)给药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EEK未能影响T2DM大鼠体重,但可降低FINS、FBG、TC、TG、FFA和LDL-C,同时升高HDL-C。结论 EEK能够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和改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液(YYQ)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用YYQ治疗4wk。检测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OGT)、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钳夹实验下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测定肾周、附睾周围脂肪垫重量。同时测定YYQ对肝组织中IR-1、IRS-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YYQ治疗4wk后,大鼠血清中TC、TG、LDL-C、INS、FFA降低,OGT改善,而血清中HDL-C和GIR明显升高,INSR高、低亲和力受体数目均明显增多,肝组织中IR、IRS-1mRNA表达升高,各项指标均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YYQ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有治疗作用,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而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胰岛素(INS)、血糖(FBG)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消瘀化痰饮能明显降低IR,增强ISI敏感性,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TG、FFA、FBG、INS及肝脏组织中TC、TG的含量(P<0.05或P<0.01),改善肝组织的病变程度.结论 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消瘀化痰饮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绿原酸对高脂乳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否具有缓减或抑制高脂乳剂诱导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高脂乳剂组(high fat emul-sion,HFE)灌胃高脂乳剂、绿原酸干预组(CGA+HFE)同时灌胃高脂乳剂和绿原酸。用自动血糖仪检测口服糖耐量(OGTT)。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全自动生化仪和相应的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和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体4基因(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和胰腺的组织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分析β细胞在胰腺中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结果高脂乳剂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IR,绿原酸干预组小鼠糖耐量能力有明显的改善、ISI升高、HOMA-IR降低、血清中TG、TC、和LDL-C的含量降低、肝脏G-6-Pase mRNA水平下调、骨骼肌GLUT-4mRNA水平上调。在组织水平上,绿原酸减少了高脂乳剂对肾脏和胰腺的损伤。结论绿原酸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有效缓解高脂乳诱导的小鼠形成IR。  相似文献   

9.
胆宁片对高脂模型大鼠脂肪肝及PPARα、CYP7A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成药胆宁片对实验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胆固醇7α单加氧酶(CYPTA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9 wk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模型大鼠胆宁片0.317 g·kg~(-1)·d~(-1)灌服5 wk,检测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过氧化氢酶(CA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TG、TC、FFA、CAT、总胆汁酸(TBA)含量,肝脂变面积,检测肝脏PPARα、PPARα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脂肪性变,肝脏TG、TC、FFA及血清ALT、TG、TC、FFA含量升高,肝脏及血清CAT活性降低,肝脏PPARα及PPARα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能明显降低肝脏TG、TC、FFA,血清ALT、TG、TC、FFA含量(P<0.01),提高肝脏及血清CAT活性,提高肝细胞PPARα及PPARαmRNA和CYP7A1及CYP7A1 mRNA的表达(P<0.01),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结论:胆宁片对实验性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PARα及CYP7A1表达,促进肝脏摄取、氧化脂肪酸与胆固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栀子提取物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肝功能和肝细胞肪变性病理改变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56d,第57天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BG),并依血糖和体质量将大鼠均衡随机分为脂肪肝模型对照组,水飞蓟宾组:0.154g.kg-1,栀子高剂量组:3.6g.kg-1,栀子低剂量组:1.8g.kg-1;连续灌胃给药28d后,测定大鼠FBG,OGTT-2hBG和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浆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天门冬氨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脂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等的变化,并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素含量和IRI明显升高(P<0.01),而ISI降低(P<0.01),水飞蓟宾及栀子3.6g.kg-1和1....  相似文献   

11.
番茄红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再给予番茄红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或组织中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或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番茄红素给药组血清AST及ALT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中TG,CHO,LDL—C及FF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的CHE活性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显著。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所具有的调血脂及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代谢指标及脂肪因子chemerin、脂联素(ADP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chemerin及ADPN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肥胖对照组(HF组)和肥胖西格列汀干预组(SP组),ELISA法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脂肪、肝脏、肌肉及肾脏组织chemerin及AD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chemerin、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O-IR)增高,血清ADPN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HF组大鼠脂肪、肝脏、肌肉及肾脏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量较NC组对应组织的表达量增加(P<0.05),脂肪、肝脏及肌肉组织的ADPN表达量减少(P<0.05)。与HF组相比,SP组大鼠FBG、FINS、TC、TG、LDL-C、HOMO-IR、血清chemerin水平降低, HDL-C及血清ADPN水平升高(P<0.05),脂肪、肝脏、肾脏及肌肉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量减少,脂肪、肌肉组织的ADPN表达增加(P<0.05)。干预前chemerin、ADPN与BW、FBG、TG、HDL-C、LDL-C、FINS、HOMO-IR有相关性,干预后chemerin、ADPN与BW、LDL-C、FINS、HOMO-IR有相关性,ADPN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chemerin及ADPN参与糖脂代谢过程,西格列汀可改善血清学各代谢指标,并通过影响chemerin及ADPN来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Apelin水平的变化,探讨Apelin与GDM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做产前检查孕妇,按诊断标准分为GDM组(86例),对照组(健康孕妇组,90例).分别在做OGTT试验时及诊断为GDM患者饮食控制后,检测FBG、TC、TG、HDL-C、LDL-C、空腹胰岛素(FINS)、Apelin,计算出HOMA-IRI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结果 在做OGTT试验时,检测健康孕妇组的FBG、TG、LDL-C、FINS、HOMA-IRI、Apelin与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饮食控制后,FBG、FINS、HOMA-IRI、Apel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TG、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GDM患者存在高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引起FBG、TG、LDL-C、FINS、HOMA-IRI、Apelin升高;而脂类代谢对Apelin水平升高无影响.胰岛素抵抗如何使GDM患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是GDM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测定3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和30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脂肪肝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及肝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 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与不伴发脂肪肝者相比,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空腹胰岛素(FINS)均升高(<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降低(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比不伴发脂肪肝者存在明显的体重指数增高、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LD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二甲双胍实验组BMI与治疗前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水平和BMI均明显降低(P〈0.01),而FINS、TC、HDL-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调脂保肝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K)、模型组(M)、给药组(胆石六号颗粒,D)和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Y),每组15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小鼠腹部脂肪堆积,使肝脏明显发生脂肪变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转氨酶、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能明显降低小鼠肝指数,降低血清TC、TG、LDL-C、AST、ALT及肝脏MDA(P<0.01)水平,提高血清HDL-C含量及肝脏SOD活力(P<0.01),明显改善肝脏组织中脂肪浸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C、TG、LDL-C、AST、ALT、HDL-C,以及肝脏MDA和SOD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调脂保肝作用,有可能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荔枝核皂苷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的降血糖调血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对高脂血症 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血症 脂肪肝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格列齐特对病鼠空腹血糖 (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后 2h血糖 (2hBG)以及给药后 2h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镜检肝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 脂肪肝致胰岛素抵抗 (IR)模型大鼠的IGT ,降低OGTT后 2hBG和FSG(P <0 .0 5 ) ;并能显著降低病鼠TC、TG、LDL C含量(P <0 .0 5~ 0 .0 1) ,显著提高HDL C含量 (P <0 .0 5 ) ;降低病鼠ALT、AST活性和BUN、Cr含量 (P<0 .0 5 ) ,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P <0 .0 1)。结论 :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调整高脂血症 脂肪肝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 ,并具有改善病鼠肝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