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冠脉等组织纤溶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观察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冠状动脉及周围心肌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特异性抑制因子(PAI-1)基因表达及t-PA活性变化,从纤洛因子失衡方面探讨AMI发病机理,并研究缺血预处理调整纤溶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缺血和缺血再灌时组织t-PA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经预处理的缺血心肌t-PA活性有所升高(与缺血组相比P<0.01)。AMI时t-PA、PAI-1表达均呈高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19信和4.59倍而预处理组表达减弱。说明t-PA、PAI-1失衡参与AMI发展过程,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可能与纠正上述纤溶因子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HUVECs分泌t-PA及PAI-1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春  黄春  蓝玉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12):1063-1063,1073
近年来,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已广为重视,特别是纤溶系统在体内平衡的紊乱已成为研究热点。血脂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osis,AS)的首要危险因子,血栓形成则伴随AS过程的始终。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观察到血浆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与Ⅰ型纤溶酶原灭活剂(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含量正相关,提示血脂与纤溶系统有某种联系。本研究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症状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心绞痛35例和30例健康人D-二聚体含量对比。结果:冠心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MI组增高更显著。结论:高水平D-二聚体是冠心病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液体状态。纤溶系统是体内抗凝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纤溶系统的重要作用是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而纤溶酶的激活依赖于卜PA和PAI的平衡。血管内皮细胞是产生与释放t-PA的重要场所。若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会导致纤溶系统活性改变而起促血栓形成的作用。有许多细胞内、外因素影响t-PA的合成与释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t-PA分泌不足有关,导致血栓堵塞动脉。因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等疾病的理想方法是早期…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多肽。纤溶系统在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是纤溶活性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蚓激酶(普恩复)治疗脑梗塞时抗凝和纤溶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蚓激酶(普恩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抗凝和纤溶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31例脑梗塞例患者,服药前后对患者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浆中KPTT、PT、FIB、t-PA、PAI、D-二聚体的测定,并与以丹参治疗的2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患者口服蚓激酶后(400mg,3次/日),KP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减少(P<0.05),t-PA活性明显增强(P<0.01),D-二聚体明显增加(P<0.01),以上指标在对照组中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对照组PT、PAI在用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蚓激酶治疗脑梗塞取得疗效与内凝血途径抑制、纤溶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成为纤维蛋白肽A、纤维蛋白肽B和纤维蛋白单体等物质,在因子XⅢ作用下,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经过交联后的纤维蛋白不再溶解,而纤溶酶可使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生成许多碎片,其中最简单的产物之一是D-二聚体(D-dimer,DD),它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之一[1].本文就DD的检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娜  杨术真 《医学信息》2004,17(11):752-753
近年研究发现,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在转谷酰胺酶的作用下,SFM转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因,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但可被纤溶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逐渐生成若干多聚体,D—二聚体(D—dimer,DD)即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活性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致血管病变的机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细胞上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细胞原位杂交及辉度扫描检测PAI-1 mRNA水平。结果表明H 驻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后,PAI-1活性随Hcy浓度增加和Hcy作用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PAI-1 mRNA灰度面积积分值随Hy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Hcy抑制内皮细胞纤溶能力是Hcy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病变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10.
SP—A、SP—D与肺部天然免疫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表面活性物质脱辅基蛋白A、D(SP-A、SP-D)系C型凝集素超家族中胶凝素家族成员,是肺部重要的天色免疫防御分子,不仅能清除病原体,还参与免疫、炎症及过敏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我所对纤溶酶原激活剂(PLGA)的测定建立了一项新方法,纤溶酶原在其激活上生成纤溶酶,该酶能特异地水解包被^125I-纤维蛋白底物生成可溶性的^135I-多肽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放射性强度,计算了样口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怀。该方法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且简单快速,可为凝、溶务基础研究和临床血栓病的防治服务。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是尿蛋白增加,对3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24小时尿蛋白的测定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不同时期发生继发性纤溶的情况,为更有效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发现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d,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与正常对照呈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此时病人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13.
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SI—D)在中国的初步测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引入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SI-D),观察其是否可提高GMSA-AGECAT对痴呆的灵敏度。方法:选取60岁及以上病房及门诊轻-中度痴呆5例、正常社区老年对照5名,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轻-中度痴呆、低文化和高文化正常对照各30人,进行量表测查。结果:CSI-D信度、效度均高;被试问卷在某些因子上受少数年龄段某一性别的被试教育程度影响;综合判别函数分与文化程度无关,可用于不同人群的痴呆筛查;CSI-D对GMSA-AGECAT痴呆筛查和诊断的灵敏度有帮助。结论:CSI-D基本适合中国国情,适用于老年人群;今后可根据CSI-D对GMSA-AGECAT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本文比较了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桨极量运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的激活物(tPA),纤溶酶原么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运动前冠心组tPA及PAI-1活必闹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动后冠心病组PAI0-1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tPA活性水平明显下降(P〈0.05);(2  相似文献   

15.
黄俊  刘昌慧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2):56-58,61
纤 溶系统由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 ( plasminogenac tivatorPA)和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PAI)、纤溶酶及纤溶酶抑制物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将其从循环系统中清除出去。PAI是纤溶系统活性主要的生理调节物 ,它在体内有多种形式 ,包括内皮细胞型 (PAI 1)、胎盘型 (PAI 2 )、尿型 (PAI 3)和连接蛋白酶 1(proteasenexin 1) ,其中PAI 1在纤溶活性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主要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PAI 1和t PA之间的平衡对维持纤溶系统正常功能十分重要。临床和流…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小分子量尿激酶(mUK)基因转移对哺乳动物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用制备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CHL细胞转移mUK基因,G418筛选后形成的阳性克隆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酪蛋白-纤溶酶原-琼脂糖平板溶圈法测定mUK抗原和活性。结果证实,阳性cHL细胞克隆持续表达具有纤溶活性的重组mUK,其纤溶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生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CC-T细胞,培养时添加1000nmol/L、100nmol/L、10nmol/L 1,25-(OH)2D3作用1、3、6天后,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维生素D3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1.25-(OH)2D3可以抑制维生素D3受体mRNA表达阳性的SMMC-7721细胞增生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对维生素D3受体mRNA表达阴性的HCC-T细胞没有抑制作用。9例肝癌组织标本维生素D3受体mRNA表达均为阳性。结论:1,25-(OH)2D3对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械可能是通过维生素D3受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基因表达对纤维肉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对裸鼠皮下纤维肉瘤细胞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HT108C^+细胞形态多为不规则形状,细胞膜呈波状和突起。核膜呈波状或是凹陷很深。而转染纤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基因的克隆细胞则显示细胞膜基本无突起,核多梭形或椭圆形,核膜较平滑等良性化的结构。结论: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可使纤维肉瘤细胞恶性特征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下岗女工精神生活上的压力,对185例女工进行SAS、CES-D量表测评。结果SAS平均总分及CES-D平均总分都高于常模组,有显著差异,明显焦虑为27.6%、抑郁为50.1%;9.7%为可能抑郁。提示下岗女工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开展心理咨询有利于家庭、社会的稳定,以利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CES-D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与SCL-90、生活事件量表及EPQ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5.38%(中学教师为18.15%,小学教师为11.95%).较文献报道的居民、工人、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相关分析表明,CES—D与SCL-90、生活事件总值、负性生活事件值、EPQ的N量表和P量表呈正相关。提示抑郁症状发生率不是单一因素的孤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