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分析2010-10~2011-02我院应用微型腹腔镜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0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5岁~13岁。平均5岁。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8~13 min。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1例,占5%。所有患儿术后1~2 d出院。结论: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以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的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均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达10.3%,小儿疝术后阴囊血肿或水肿发生率最高,达3.750%,其次副损伤中的血管损伤达1.875%。术后疝复发的机率仅为1.25%。结论:经下腹部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多与术中未仔细辨认解剖关系及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1~10岁,平均5.3岁。疝囊位于右侧23例,左侧14例,双侧3例,对侧隐性疝2例。其中嵌顿性疝4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3min,术后平均住院2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340例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横纹微小切口与腹股沟斜切口两种不同途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的比较,探讨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190例行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150例行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前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美容、微创、手术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46例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与43例接受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少(短)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复发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9%),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6.
肖筠  孙绍琼 《西南军医》2008,10(1):162-16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7月-2007年5月,我们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在体外用直针环形缝合内环口周边腹膜,并在体外拉紧缝线打结,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结果48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护理配合密切,无1例中转开腹。结论仪器性能良好,护理人员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式,了解手术步骤,与术者进行熟练、准确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徐勇  彭强 《西南军医》2012,14(1):41-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优点。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9号注射针头引导4号丝线作内环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普外科行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90例(102侧),其中12例为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同时存在对侧隐匿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出血、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4年,平均18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无脐部切口疝。结论应用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匿性疝,损伤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斜疝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棠  张兴礼 《人民军医》2000,43(9):517-518
1994年以来 ,我院采用补片法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斜疝 30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为男性 ,年龄 1 9~ 70岁。疝入阴囊内 2 0例 ,未入阴囊内 9例 ,嵌顿疝 1例。1 2 手术方法 留置导管 ,排空膀胱。仰卧头低足高1 5°,作耻骨联合上方二横指切口 ,也可作下腹正中切口 (尤其适用双侧腹股沟疝 ) ,行横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之前 ,首先暴露内环 ,确定横切口高于内环水平。切开腹直肌鞘 ,并轻轻拉向中线 ,显露腹横筋膜并横行切开 ,将其下叶轻轻向下分离。于腹膜前间隙找到疝囊 ,还纳内容物 ,缝扎疝囊颈。游离精索 ,将一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按照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条件,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4年2月128例腹股沟疝患儿,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结果 128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10~15min,双侧15~25min.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无1例出现切口未愈合、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生殖系统损伤.结论 在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谭天林 《西南军医》2005,7(1):23-24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对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俊伟  石竹 《西南军医》2012,14(6):815-8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疝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9月我科在全麻下实行的双侧小儿疝手术102例,腹腔镜下双侧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58例(腔镜组)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有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腔镜组在手术时间(26.29±8.76)min、术中出血量(4.22±2.14)ml、术后自主活动时间(14.24±5.12)h、复发率(0%)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是一种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患儿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尤其在双侧疝的治疗中更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勇  刘文能  马忠明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16-1318
目的探讨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制的针形缝合器,施行荷包缝合内环口与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我科采用此方法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年龄10个月~14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是单侧疝47例,双侧疝16例,其中有隐形疝10例。结果 63例均成功治愈,无中转开腹;单侧疝手术时间9~15 min,平均约13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26~31 min、平均约28 min;术后未发生严重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住院2~4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疝复发等。结论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安全、有效,且微创美观、手术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平 《西南军医》2004,6(5):26-26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 ,占腹股沟疝 90 % ,除部分婴儿外 ,均需手术治疗。手术分疝囊切除高位结扎、疝修补和疝成形术三类。传统的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多采用完全剥离疝囊或部分剥离横断疝囊颈后荷包缝扎和贯穿缝扎。我院自 1989年以来改进手术方式 ,采取不剥离和离断 ,仅在疝囊颈高位内荷包缝扎处理腹股沟斜疝 15 8例 ,出血极少 ,手术时间短。随访 1~ 6年仅 1例复发 ,达到同样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15 8例 ,男 117例 ,女 4 1例 ,年龄 8个月~ 84岁 ;病史半年~ 6 0年 ;右侧 97例 ,左侧 6 1例 ;完全性 99例 ,不…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二孔法技术治疗小儿腹股疝167例,年龄1.2~12岁,平均4.7岁,其中男141例,女26例;腹股沟斜疝136例,直疝31例;右侧疝93例,左侧疝55例,双侧疝1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12例,嵌顿疝9例。均用腹腔镜二孔法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8~15m in,平均12 m in,术后平均住院2.5 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复发病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腹腔镜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由于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清楚、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临床。2004年8月~2006年10月,我们共行该手术麻醉10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宝来 《武警医学》2006,17(4):304-305
我院自1999年2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采用经外环口的微创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内环修补术,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李兵  许宝来  刘士晶 《武警医学》1996,7(2):100-100
腹腔镜腹腔内疝囊结扎术加粘合术治疗腹股沟疝8例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外一科李兵,许宝来,刘士晶(广州510507)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腹腔内囊结扎术,ZT胶,疝囊粘合术我科自1995年1月以来,对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腹腔内疝囊结扎术加ZT胶疝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多年来一直袭用“三步修补法”(即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修补、腹壁加强)。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内环口腹膜外置术”治疗18例青少年腹股沟斜疝,近期随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方法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上1.5~2.0cm作横切口,长约2~3cm。横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横肌显露腹膜,横形切开进入腹腔,将腹膜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120例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简便、微创、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