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24例行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组的平均手术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是(14.3±1.8)min和(29.2±3.1)min,子宫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是(32.4±2.5)min和(44.3±5.2)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止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观察对比两种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2011年因为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5例,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间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30例,大部分病例为外院转入.分为子宫切除组和动脉栓塞组,两组患者孕周、身高、体重、剖宫产指征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30.30±11.51)min,术中出血量(1081.54±650.65)ml,住院时间(8.33±1.22)d,住院费用(10349.17±4048.97)元;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97.26±30.22)min,术中出血量(2273.33±690.38)ml,住院时间(13.22±4.68)d,住院费用(19445.00±4577.99)元,两组对比,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动脉栓塞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栓塞组30例患者2例失败,后改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一例是外院剖宫产后出血转入,行介入治疗后一周仍有多量出血,而切子宫,术中发现原有子宫穿孔出血.另一例是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多种方法失败,从外院转入,行剖宫取胎,术后反复阴道流血,经两次介入治疗仍有出血,20多天后决定行子宫切除,术中发现子宫切口有一小血肿出血,因此,在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仍然不能止血患者,要进一步检查,避免有子宫穿孔或是血肿情况.动脉栓塞组总有效率93.33%.子宫切除组全部成功,有效率100.00%.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产后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彻底、安全、微创、疗效肯定、可重复、副作用小、恢复快、不丧失生育能力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钟兴军  李豪胜 《重庆医学》2015,(22):3084-3087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技术操作成功率、安全性、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的产后大出血者临床资料65例,其中,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41例作为 A 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24例作为 B 组,分析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 组因病情异常危重而不能耐受子宫切除者为26.8%(11/41),止血成功率95.1%(39/41),栓塞后因止血效果不佳再行子宫切除者4.9%(2/41);B 组止血成功率95.8%(23/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8 min、61.5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B 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155.5 mL、3215.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无并发症、B 组出现并发症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适应证广、微创、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及保全子宫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37-1638
目的:分析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20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子宫切除术方案实施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选取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止血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平均手术用时、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方案治疗,均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减少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可以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翠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85-2786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干预难治性产后出血过程中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与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方法,共计31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共计15例.比较组间术疗情况、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长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疗法与子宫切除术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但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止血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内动脉造影,行髂内动脉远端插管或超选择送入子宫动脉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性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2例患者介入术后止血停止,栓塞后止血平均(5.9±2.1) min,1例胎盘植入者术后仍见持续阴道出血,给予剖腹胎盘剥离及子宫楔形切除。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异常出血。结论:子宫动脉内栓塞治疗因宫缩乏力或胎盘因素引起的急性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创伤小,止血效果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根据患者出血病因、可采取的治疗方式及患者生育要求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付志情 《当代医学》2016,(34):14-15
目的:观察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产科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8例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动脉结扎术,对比2组患者止血、子宫保留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0.5±6.4)min短于对照组(70.2±9.5)min(P<0.05);观察组出血量(972.4±135.4)mL少于对照组(1465.7±165.7)mL(P<0.05);阴道出血持续时间(11.9±2.0) min短于(17.1±1.9)min(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63.04%高于对照组38.10%,子宫保留率65.22%高于对照组4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腹部不适、疼痛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产科出血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止血率高,可显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0例,其中顺产32例,剖宫产28例.按止血方式不同分成介入组30例,在DSA监控下,行髂内动脉造影并行两侧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组30例,行子宫切除术.结果介入组尿潴留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手术组70.0%(χ2=3.954,P<0.05);介入组和手术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5.4%和91.5%,无显著性差异(χ2=2.214,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优于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吉林医学》2012,33(20):4295-4296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的B-Lynch缝合术,观察组实施B-Lynch缝合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止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法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以及止血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71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宫腔纱布填塞35例,宫腔阴道球囊压迫25例,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11例。将71例产妇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纱布填塞组(纱布组)、球囊压迫组(球囊组)和动脉栓塞介入组(介入组),再按填塞治疗(包括纱布填塞和球囊压迫)的方式分为单纯填塞治疗组(填塞组)、填塞联合介入治疗组(填塞+介入组)以及填塞联合子宫切除(填塞+子宫切除组)3组。分别对各组的术中情况,术后发热、术后治疗等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1例产妇产后出血量1 100~8 000 mL,止血成功64例,止血失败行子宫切除7例。止血方式不同的3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方式不同的3组比较显示,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为填塞+子宫切除组最多(P < 0.01),填塞+介入组次之(P < 0.01),填塞组最少(P < 0.01和P < 0.05);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量方面,填塞+子宫切除组均高于填塞+介入组和填塞组(P < 0.01),填塞+介入组和填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显示,纱布组的术后发热时间高于球囊组和介入组(P < 0.05),球囊组和介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按填塞组、填塞+介入组、填塞+子宫切除组次序逐渐增加(P < 0.05~P < 0.01)。对64例止血成功的产妇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胎盘植入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宫腔纱布填塞止血和球囊压迫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球囊压迫止血可减低产褥感染发生率;合并胎盘植入,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填塞和介入的止血方式多难以奏效,需要尽快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2.
孙璐 《中外医疗》2014,(16):34-35
目的分析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该院接收的产后大出血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5例患者实施子宫全切,对乙组25例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均能成功止血,一次性止血成功率为100%。甲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4.6±42.6)min,止血时间平均为(22.6±5.6)min,卵巢功能的平均恢复时间为(5.5±1.2)个月。乙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2.6±11.7)min,止血时间平均为(6.5±3.2)min,卵巢功能的平均恢复时间为(2.8±1.8)个月。乙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卵巢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甲组,且均能保留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止血时间较短,患者恢复较快,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曹开群 《中外医疗》2013,32(15):22-23
目的探讨改良Cho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法;观察组采用改良Cho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35.8±256.9)mL,平均手术时间(82.4±12.3)min,输血47例,占55.3%,切除子宫0例,有效止血85例,有效率为100.0%,发生产褥病8例,产褥病率为9.4%;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67.4±421.5)mL,平均手术时间(119.3±15.2)min,输血73例,占85.9%,切除子宫12例,占14.1%,有效止血73例,有效率为85.9%,发生产褥病31例,产褥病率为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ho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该研究对象从2008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产后大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21±3.22)min、术中出血量为(2164.25±541.64)m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迟子宫切除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患者90例,剖宫产后立即行子宫切除69例(即行切除组),进行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子宫切除21例(延迟切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延迟切除组手术时间269.5±56.3 min长于即行切除组168.2±45.6 min。延迟切除组出血量4683.5±540.8 mL、输注红细胞悬液18.5±4.3 U及新鲜冰冻血浆1783.5±220.8 mL均大于即行切除组3544.2±510.3 mL、12.2±3.6 U及1044.2±210.3 mL,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患者行延迟子宫切除不会增加患者风险,但能减少子宫切除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华  杨建碧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597-599, 60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或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0例。A组在娩后给予10 U缩宫素静脉滴注和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肌内注射,B组给予10 U缩宫素静脉滴注和1 mg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化。对2组产后各时间段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率、附加止血措施干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A组产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P < 0.05~P < 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和附加止血措施干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例产后出血产妇平均出血量为(841.34±232.56)mL,B组17例产后出血产妇平均出血量为(857.62±227.37)m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不良反应较小。其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减少出血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明婵 《中外医疗》2016,(19):135-136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缩宫素治疗)、试验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各36例,观察比较止血效果和阴道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止血有效35例(97.2%)、子宫收缩良好34例(94.4%);对照组止血有效28例(77.8%)、子宫收缩良好27例(75.0%);用药后30 min、2 h,阴道出血量试验组为(105.6±13.7)mL、(124.0±15.8)mL,对照组为(192.4±22.0)mL、(221.5±27.4)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促进子宫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腔球囊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和B-Lynch缝合在剖宫产术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剖宫产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11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情况采用宫腔球囊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和B-Lynch缝合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产后出血,当一种手术方法不能有效止血时术者根据经验选择两者之间的联合方式治疗产后出血,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一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子宫动脉结扎+B-Lynch捆绑、子宫动脉结扎+球囊压迫、球囊压迫+B-Lynch捆绑);其中单一手术组又分为宫腔球囊压迫组、子宫动脉结扎组和B-Lynch捆绑组3个亚组。分析比较3种手术方式单用和联用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宫腔球囊压迫组止血成功率为92.31%,高于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止血成功率(63.49%)和B-Lynch缝合组止血成功率(61.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宫腔球囊压迫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子宫动脉结扎组和B-Lynch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组在术中出血量、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24 h血红蛋白变化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合并休克方面均少于联合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在24 h血红蛋白变化量、切除子宫、术后转ICU、产褥感染、恶露持续时间和子宫复旧方面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球囊压迫止血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可以考虑作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手术方案。当一种手术方案不能有效止血时,要及时采用联合手术方案,这并不增加产妇后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2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早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0例).对比2组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