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珠海市农村居民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针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法2003年11月开始对珠海市某镇农村居民开展以讲课、电视媒体、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教育活动,并对农村居民免费提供HIV检测和安全套,干预前后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用相同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83名和265名农村居民;研究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由干预前的60.5%提高到干预后的91.3%(P<0.01);各种艾滋病预防措施的正确认知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1);HIV自愿检测率由干预前的2.3%提高到干预后的16.5%(P<0.01),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提高,干预前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的防治和自身HIV测试,对防止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具有重要作用。艾滋病的干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韶关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韶关市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今后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市区随机抽取两所市属中学,并对其高中部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90%以上中学生不赞成有婚前性行为;干预后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交往的中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有明显效果,加强中学生性教育和消除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26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广西边远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靖西中学部分学生实施短期的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478份,获得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为97.28%。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97%提高到干预后的96.02%(P<0.0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较干预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在边远地区中学开展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1102名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南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评价以讲座、录像、宣传画册等手段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抽取琼海中原镇华侨中学的1102名中学生对他们进行性健康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比较干预前后各项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和对艾滋病的态度方面有明显的改进。结论: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可行的,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对建筑工地农民工人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模式,为今后农民工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普及和防治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出决策参考。方法使用相同的问卷开展基线调查和终期评估调查。在两次调查中间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每周每个工地两次的频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播放宣传片、专业人员讲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数据经逻辑核查、整理后双遍录入Epi Data 3.1软件并进行一致性核对、采用SAS统计软件9.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民工对艾滋病能否从外表上分辨的知晓率、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知晓率均达到了90%以上;对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也显著提高(P<0.01);从自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认识上干预前后没有变化(P>0.05),干预前后艾滋病主动检测行为没有变化(P>0.05);艾滋病检测机构的认知上有了显著的进步(P<0.01)。结论通过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但短时间的干预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学方面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性地开展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更好地防治艾滋病.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市区选取4所中学的所有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67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8条核心指标,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8.35%提高到干预后的97.92%(P<0.05);学生艾滋病态度、行为方面,干预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采取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的综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初中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行为的正向持有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为制定适宜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百色市祈福高中高一学生实施短期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用相同的问卷在干预前后随机抽取学生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496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3.20%提高到干预后的77.97%(P<0.0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较干预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当地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同伴教育以及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索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方式.方法 抽取我县10所学校的2 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和需求,开展相关教育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学生的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观念(KABP)调查结果和知晓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同伴教育与参与式教学活动各17次,学生的KABP评分由干预前的(18.92±1.0)分提高至干预后的(25.98±2.6)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80%提高至干预后的9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参与式教学对提升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37例孕妇临床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宣传资料以及讲座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 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病,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为今后的临床预防艾滋病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等调查,对比分析基线调查和干预调查结果,评价其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有效提高了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40.1%和57.6%,P<0.05.结论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艾滋病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为今后更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部分村屯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分析,同时在干预组内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各知识点总体知晓率提高显著,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及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占比变化率分别为12.8%、11.6%、10.0%、16.0%,对照组分别为2.8%、2.4%、1.6%、1.8%;健康教育效果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高中以上学历干预效果比初中以下学历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干预效果明显,同时应加强对低学历农民进行各方面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百色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评价与AIDS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对娱乐场所内的160名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无记名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AIDS传播途径、安全套等使用情况,并对她们进行以健康教育、安全套使用、求医行为等内容的干预与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干预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对答正确率显著提高;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在百色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进行推广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有效的、紧迫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煤矿工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研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市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选择平煤集团二矿、六矿、十一矿的矿工3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时间为4个月,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及培训,矿工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53.37%提高到86.41%;通过行为干预,矿工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38.33%上升到69.67%。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明显,今后还应强化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蒙城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子玉  范引光  万德明  赵辉 《安徽医学》2009,30(9):1042-1044
目的 以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为基础,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蒙城县中学生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艾滋病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2年的生活技能干预,中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显著上升,2008年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率76.65%(476/621)高于2006年调查结果0.31%(2/654)(X2=792.23,P<0.001),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病人继续交往.结论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效果。方法:对5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干预组采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干预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知识、认知总分、对艾滋病伦理道德的态度、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及态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比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水平,增强防护的知识及改善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余贺呆  黄晓慧  郑南 《吉林医学》2010,31(23):3864-3866
目的:了解深圳下沙社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行为情况,探讨在社区中娱乐场所开展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下沙社区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正确使用安全套,发放有关性病的科普小册。结果:干预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1.6%,最高为77.9%,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态度总变化率从干预前的55.23%上升到干预后的6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相关行为(避孕套)使用情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从未使用避孕套"变化最大,由干预前的61.6%下降到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性传播疾病护理干预有较大积极作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阻断娱乐场所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性病,提高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意识和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降低全区艾滋病的发病率。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检测艾滋病抗体、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3.28%,干预后为82.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53.68%上升到干预后92.23%(P0.0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7.55%上升到干预后88.72%(P0.05)。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干预前为6.86%,干预后为3.5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结论在花都区娱乐场所通过开展高危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广州市3所中学中抽取初中493人、高中404人作为干预组,初中224人、高中148人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0个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的认识和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有很大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中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开展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率与知晓率,能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