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随着CT机的广泛应用,CT增强扫描是诊断技术中很重要的步骤也是诊断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从而使病变显示更为清楚。少数CT平扫时不易辨认等密度病变或境界不清楚的痫变,强化后病变得以显示。造影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范围.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SPIO和Gd DTPA对大鼠肝癌模型的增强特点。材料和方法 :制作 3 0只大鼠肝癌模型 ,增强前后行MR扫描 ,平扫序列包括SE、TSE、GRE的T1、T2WI序列。增强扫描分为 4组 ,其中Gd +SPIO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Gd DTPA ,行SE、GRET1WI扫描 ,随后给予SPIO造影剂 ,扫描序列同平扫 ;SPIO +Gd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SPIO ,行SE、GRET1WI扫描 ,12min后再给予Gd DTPA ,扫描序列同平扫 ;Gd、SPIO增强组各为 5只 ,增强扫描序列同平扫。分析各增强扫描组中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 :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中 ,肝脏信号强度在所有扫描序列中均较平扫时下降 ,但与SPIO增强组无差异 ;病灶的SNR、CNR在SE、GRET1WI中明显高于平扫和SPIO、Gd DTPA增强法 ;在T2WI中病灶的SNR、CNR和单独使用SPIO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之间的SNR和CNR在每种扫描序列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PIO和Gd DTPA联合增强方法利用了两种造影剂的优势 ,增加了肿瘤病变的对比 ,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CT强化扫描是指在CT平扫有可疑病变或发现病变不能明确诊断时,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增强病变器官、区域、血管的显示效果,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特点,为病变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造影剂注射速度快,剂量较大,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少数患者在CT扫描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副反应。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患者出现的自疑、恐惧、逆反、厌世、防御等异常心理和使用造影剂后引起的副反应程度不同。我们对有异常心理的232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造影剂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有些CT平扫不易辨认或境界不清的病变,通过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螺旋CT的出现,列造影剂应甩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现将我院的1999年-2002年6  相似文献   

5.
CT增强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T平扫过程中,为了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需要从患者的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从而达到对各种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目的,在病人进行增强扫描前做好必要的护理准备工作,能够收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常用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的配对实验来评价新型造影剂超磁性氧化铁(SPIO)对有肝占位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53个病例132个肝占位首日行平扫及Gd-DTPA的动态增强扫描,次日行SPIO增强扫描,对照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探讨各种占位SPIO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比较平扫联合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联合SPIO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结果:SPIO增强扫描良性肝占位的信号随肝实质降低,而恶性肝占位的信号保持不变。平扫联合SPIO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较平扫联合Gd-DTPA增强扫描的略高,但统计学上相差不显著。结论:SPIO强化的原理、强化方式直至临床应用方法、特点与Gd-DTPA均完全不同,两者可相互补充和印证,当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定性诊断困难时应积极行SPIO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IPT)的动态CT特征。方法6例IPT术前或抗炎治疗前均行以下方案的动态CT扫描:病灶层平扫、注射造影剂后30s开始,在180s内间隔30s的病灶序列扫描。结果IPT的平均平扫CT值为33.5HU±6.66HU;30s时间段的平均CT增强值为10.3HU±2.40HU;60s时间段的平均CT增强值为39.17HU±6.27HU;峰强化在90s时间段,其平均CT增强为45.5HU±12.37HU,病灶达峰强化后在3min内无明显下降。结论综合分析平扫CT值、30s时间段的CT增强值以及90s以后的造影剂消退速度有助于I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乳腺恶性肿瘤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照X线、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比较了增强前病变形状、边界、内部信号,以及增强后病变强化特征。结果 平扫及增强MRI对37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5%和94.6%。结论 平扫及增强MRI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对比研究 CT、MRI扫描对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脑患者 ,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 0例 ,MRI扫描 31例 ,其中 2 0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 :CT和 MRI平扫的敏感度分别为 72 %和 77.3% ;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分别为 88%和 90 % ,平扫加增强扫描 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 90 %和 90 .3%。影像表现为 :脑池及脑膜异常 ,脑积水 ,结核瘤 ,脑梗塞 ,脑炎 ,脑膜钙化 ,血管神经异常。结论 :CT和 MRI扫描对显示结脑较为特征性的脑膜病变和结脑的继发病变都有很高的敏感度。 CT和 MRI增强扫描的敏感度高于各自平扫。 MRI显示病变波及范围和继发病变优于 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在肝细胞肝癌(HCC)磁共振(M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50例高度疑似HCC患者,分别给予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平扫及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扫描,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对比CT、MR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CT、MR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析MR平扫、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扫描信号特点。结果 MR诊断准确率(92.0%)、灵敏度(86.4%)、特异度(96.4%)均高于CT(44.0%、9.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CT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6),MR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平扫:T1WI以稍低信号为主,占54.0%;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占60.0%;DWI以高信号为主,占54.0%。MR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扫描:动脉期以高信号为主,占66.0%;门脉期以等信号为主...  相似文献   

11.
明兵  郑仁沧 《放射学实践》2001,16(4):231-233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检查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血管造影及CT随访证为腹部钝性损伤病人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征象,并比较分析各种征象的作用。结果:本组63例中,11例(2例脾损伤,3例肝损伤,6例肾损伤)平扫换明显异常,增强CT扫描呈明显的低工改变;11例器官内或周围斑点状造影剂外渗,提示为活动性出血;29例增强 CT扫描后清楚显示裂伤部位,结论:增强CT检查对肝肾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还可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对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较平扫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肺吸虫在脑部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7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 5例为脑炎型,CT平扫病灶为片状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灶。2例为囊肿型,平扫呈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增强扫描7 例均可见结节状增强。结论CT是诊断脑型肺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2例乙状镜诊断为直肠癌的病人做了术前CT检查。检查前1小时饮水1000ml使膀胱充盈,不用口服造影剂。清洁洗肠后,患者俯卧、做正、侧位定位扫描,以确定扫描位置与扫描框架角度。扫描方法包括10mm CT平扫;静脉快速增强5mm快速扫描与增强后10分钟延时扫描。肿块侵犯范围与直肠周围淋巴结情况分别按TNM分期评价,并将CT表现与手术及组织学所见相对照。17例侧位定位象15例可见肿瘤位置,22例正位定位象仅8例可确定肿瘤部位,三种CT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无有意义的差异,但静脉增强薄层扫描分期优于平扫。作者认为,由于CT不能显示直肠的结构层次,因而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MDCT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低剂量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0例(73个病灶)进行低剂量MD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乳腺癌在平扫和增强中的不同表现及其诊断意义.结果:乳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MDCT平扫显示率分别为71.8%和20.6%,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见显示.以病灶增强不均匀和增强程度大于25Hu为诊断乳腺癌的依据,其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75.5%和79.5%.低剂量MDCT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其中综合形态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平扫为68.4%,增强为 87.7%.结论:乳腺疾病低剂量MDCT扫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病灶增强特征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综合观察增强扫描的形态征象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75例有恶性病变的病人进行了肝脏CT、超声和同位素扫描。每人按下列方式CT 扫描3次:①平扫;②20秒内推入60ml 造影剂后即刻扫描;③注射造影剂后1小时扫描。检查由3位不了解病人结果的放射科医师进行。有20例病人在3次CT 扫描中有1次或1次以上发现了肝转移。增强前、后显示不一致者10例。4例在增强前3位医师均认为是阴性。其中2例增强后立即扫描亦为阴性,而1  相似文献   

16.
动态增强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小肺癌 2 0例 ,炎性假瘤 6例 ,结核瘤 5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 30s、1、3、5、7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 ,作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衰减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结核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但炎症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症、结核三种病变的时间衰减曲线形态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和MR 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的CT和MR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2例肝结核行CT平扫及CT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结果CT平扫1例呈不均质性低密度,病变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区,1例接近等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2例病变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坏死囊变区周边轻微环形强化。1例MR平扫,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肝结核少见,易误诊,CT及MR I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在CT扫描中为了显示某些病灶,需要注射造影剂进行强化扫描,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与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本人从事CT工作十年来,强化扫描病例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离子型造影剂如复方泛影葡胺,安其格纳芬,少数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如优维显、欧乃派克。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3500多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400多例,均采用快速  相似文献   

19.
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方法及其在MR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88例(男744例,女244例,年龄22~82岁)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增强效果优865例,占87.5%;增强效果中97例,占9.9%;增强效果差26例,占2.6%。结论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各种病变特别是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合理地选择技术参数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78.9%;CT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表现呈周边薄环状增强,3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无增强呈等密度,2个病灶未能检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89.4%:门脉期11个病灶呈厚环状增强,4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1个肿块未见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4.7%;延迟期7个病灶呈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高密度,病变敏感性为100%。9个病灶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动态增强扫描6个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3个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