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产地葶苈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比较各产地葶苈子之间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不同产地葶苈子的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对脂溶性成分中的化合物组成进行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三个不同产地的葶苈子脂溶性成分中共鉴定得到70个化合物,其中从安徽产、河北产和吉林延边产的葶苈子中分别鉴定出34、32和43种脂溶性成分,主要有亚麻酸、11-二十碳烯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在三种产地中的含量不同,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多,且延边产地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8.67%;且这些脂肪酸的总含量分别为安徽产50.13%、河北产82.87%、延边产76.83%。结论不同产地对葶苈子脂溶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本研究为葶苈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桃仁正品来源品种中脂肪油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用GC—MS分析桃仁和山桃仁的脂肪油中脂肪酸和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全自动氨基酸测定仪比较桃仁与山桃仁中氨基酸的差别。结果:从山桃仁和桃仁中鉴定出22个和18个化合物。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结论:山桃仁和桃仁中脂肪油和氨基酸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革叶耳蕨、黑鳞耳蕨和三叉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3种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法)对3种蕨类根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3种耳蕨根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一致,有显著差异的成分是甾醇类化合物。结论3种耳蕨根均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青叶药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大青叶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青叶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鉴定了34个化合物,占大青叶脂溶性成分的73.98%,大青叶主要的脂溶性成分是α-亚麻酸(12.02%),γ-谷甾醇(5.93%),棕榈酸(5.6%),7,10,13-二十碳三烯酸(4.82%)和油酸(3.78%).结论: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是大青叶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怀中1号地黄不同炮制品(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中脂溶性成分的差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地黄3种炮制品的脂溶性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采用NIST98系统谱库自动检索组分的质谱信息,结合有关文献和与八峰索引、EPA/NIH库对照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川乌炮制前后所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挥发油提取器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川乌和制川乌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联用技术鉴别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索氏提取器法生川乌提取物中鉴别了3种化合物,制川乌提取物中鉴别了4种化合物;从挥发油提取器法生川乌提取物中鉴别了14种化合物,制川乌提取物中鉴别了15种化合物;从水蒸气蒸馏法生川乌提取物中鉴别了47种化合物,制川乌提取物中鉴别了44种化合物。结论川乌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有所变化,且不同提取方法得出的挥发性主成分也有所不同,此结果为川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 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脂溶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蓍草中共分离鉴定出脂溶性成分29种,占石油醚萃取总量的82.74%。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表木栓醇(33.16%)、乙酸羽扇醇酯(10.99%)、棕榈酸(7.98%)、豆甾醇(3.68%)、硬脂酸(3.55%)、木栓酮(3.51%)等。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蓍草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并为进一步探讨蓍草药理作用及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莱菔子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莱菔子油,KOH甲醇溶液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莱菔子中脂溶性成分。结果从莱菔子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7中脂溶性成分,15种脂肪酸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总成分的50.47%;另有12种成分未见文献报道。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莱菔子脂溶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紫金龙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金龙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脂溶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鉴定出37个组分,占峰面积的88.33%。结论紫金龙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脂肪酸酯和甾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研究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从蛇床子中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85.33%,蛇床子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植物醇(15.98%)、棕榈酸(12.73%)、9,12,15 十八碳三烯酸(11.02%)、油酸(6.33%)和9,12 十八碳二烯酸(4.77%)。结论:植物醇、棕榈酸、9,12,15 十八碳三烯酸和油酸是蛇床子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白斑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白斑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斑颗粒中何首乌、丹参、桃仁、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何首乌、丹参、桃仁和赤芍.结论: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决明子生品及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特征,为建立决明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用1.5mol.L-1盐酸溶液加热水解,用氯仿回流提取,采用梯度洗脱技术进行HPLC分离分析。用聚类分析方法处理色谱指纹信息,比较色谱以大黄酚为参照色谱峰的18个特征峰的信息、单波长的全部指纹信息及220~550nm全波长的二维指纹图谱的信息。结果:决明子生品及炮制品中有数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高于大黄酚的含量。决明子生品与炮制品的色谱指纹特征比较接近,但有差别。结论:所得指纹图谱中决明子水解液的脂溶性成分分离良好,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3个纯色谱峰得到确认。采用220~550nm全波长二维指纹图谱的指纹信息较采用单波长全部色谱指纹信息及特征峰指纹信息的聚类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为新冠肺炎治疗中药的配伍机制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9日前国家及上海、浙江、广州、四川、吉林等地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共52张处方,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采用PCA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治疗时期处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 藿香出现频率最高(超过30%),甘草、连翘、陈皮、金银花、苍术、黄芩、茯苓、生石膏、厚朴、草果、苦杏仁、生麻黄等也超过15%。这些高频中药的相互配伍,如金银花-连翘、苦杏仁-生石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苍术-生麻黄-草果、苍术-厚朴-草果-藿香的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均很高,在新冠肺炎方防治剂中应用广泛。在新冠肺炎中医证型的不同时期,处方差异较大,PCA建模后划分成了6类,对应了6个不同的临床防治阶段,即预防/医学观察期、轻症期、中期、重症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各期的组方呈现一定规律性。结论 以数据驱动方式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药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能有效反映用药配伍规律和各期处方的组方特点,可为中药配伍研究和复方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建珍  刘文涵 《中国药房》2010,(31):2924-2926
目的:对不同白术栽培品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白术栽培品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主流白术主要化学成分27种,占总化合物的84.24%;鉴定出2个变异白术化学成分分别为37种和35种,分别占总化合物的91.92%和94.72%。主流品种主要含苍术酮;变异品种主要含茅苍术醇、β-桉油醇和苍术酮,富含倍半萜醇类。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白术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孟锐  任晓宇  蓝培元 《中国药房》2010,(28):2606-2608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存在的问题。方法:以丹参注射液为例,通过分析其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其它类型化合物、无机元素、蛋白质、鞣质、多糖、挥发油等)、不良反应、质量标准,探讨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质量标准可控性差,亟待药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安全性很难保证,再评价、研究、整顿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友兰  李红兵  华玉琴 《中国药师》2002,5(9):550-550,556
目的:定量测定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Irregular HC_(18)(4.6mm×250nm,10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5.0)-甲醇(800:200)。结果:苦杏仁苷在0.25~5μg成线性,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7%,RSD=1.3%。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重现性高,操作简单,可用于制定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并比较女贞子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不同干燥工艺过程中的外观性状、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女贞子生品及炮制品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聚类分析法(HCA)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女贞子在两种干燥方式的炮制过程中醇溶性浸出物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建立了生品、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6个共有峰,指认8个成分,新增加a、b、c 3个成分;HCA分析可将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品归为一类。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法能清晰地掌握女贞子九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结合浸出物和HCA结果分析,表明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工艺无显著差异,可考虑用九蒸九烘的现代工艺代替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  相似文献   

18.
桃仁-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桃仁-红花配伍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情况,为解释方剂复杂体系内在规律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药物组成含有桃仁、红花的方剂401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配比、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结果:含有桃仁、红花的方剂中,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有214首,占53.4%;桃仁-红花药对在内科和妇科疾病中出现频次最多,分别占50.1%和30.7%;不同配比桃仁-红花的应用与疾病科属相关。结论: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药药对配比及应用规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也可为中药方剂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