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实用、敏感、特异的用比色杂交法检测扩增后幽门螺杆菌DNA的方法。首先用引物 93275(5’-AAGCTTTTAG GGGTG TTAGG GGTTT-3’)和引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与其关系密切。我们通过对常规内镜150例病人胃黏膜活检发现HP导致的胃黏膜细胞间结构变化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活检胃粘膜中ras、p16、p53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癌相关基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粘膜病变中有无相互作用关系,随机对136例胃镜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的胃粘知检进行了癌相关基因ras,p16,p53及HP检测。结果显示ras,p16p53在胃癌的阳性表达均高于胃炎和胃溃疡,经统计不处理除ras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HP阳性的胃癌中,ras和p53阳性表达均高于胃炎和胃溃疡,而p16的阳性表达则低于胃炎;  相似文献   

4.
<正>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感染率的常见细菌。马斯特里赫特V/佛罗伦萨共识报告[1]将其定义为传染性疾病。幽门螺杆菌具有严重的致病性,其借助特有的毒力因子,能够适应胃腔内高酸微环境,长期定植于宿主体内,诱发一系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流行病学证实胃炎、消化性溃疡、非贲门胃癌、低级别B细胞MALT淋巴瘤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2-3],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Ⅰ类致癌原,可能作为"启动子"  相似文献   

5.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陈柯 《人民军医》2005,48(7):416-418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现就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家露自199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其致病性与机制及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已经明确,出现了与Hp相关的慢性胃炎悉尼分类系统(1990),美国NIH工作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作者报道MEBO或美宝胃肠胶囊对包括胃溃疡在内的多种胃肠疾病有效,关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说法不一,但近来研究认为,胃溃疡,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包括美宝口服胶囊治疗胃肠疾病的疗效。我们发表了此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胃是主管消化的,患胃癌时会引起一系列与消化道相关的症状,如上腹胀痛、恶心、食欲减退等,多与胃炎、胃溃疡症状相似。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以胃外表现为主的胃癌易被病人、家属甚至是医务人员忽视,并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这些特殊症状可先于胃癌之典型症状出现,切除癌肿后有些特殊症状可以消失。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慢性胃炎发病到胃癌的发生,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感染Hp后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变化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我们对1996~2000年经胃镜检出的559例慢性胃炎进行分析,并取粘膜组织活检,以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不同的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胃窦黏膜淋巴滤泡增生在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淋巴滤泡增生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标准,与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的"金标准"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1385例慢性胃炎中,以淋巴滤泡增生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标准,其诊断的准确度为79.35%,灵敏度为79.43%,特异度为79.18%,阳性预告值89.22%,阳性似然比3.93,漏诊率为20.57%,误诊率为20.82%,阴性预告值79.18%,阴性似然比0.26.结论 淋巴滤泡增生是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之一,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重要组织学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310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310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侧情况。方法:用电子胃镜和病理组织涂片染色检测31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结果: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71.6%。(222/31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73.6%、慢性萎缩性胃炎61.7%、残胃炎68.0%。三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胃炎活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目前已知的最常见且作用力最强的胃癌危险因素之一,其感染率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差异,种族、饮食习惯、年龄等均会对其造成影响。Hp借助自身脲酶、鞭毛、粘附素等因子定植于宿主,并通过Ⅳ型分泌系统(T4SS)、机体自噬系统以及毒力因子破坏,共同诱导机体产生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约75%的胃癌是由Hp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损伤所致,但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中,笔者将Hp感染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胃癌发生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14C-尿素呼吸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敏感性达90%~97%,特异性为89%~100%,主要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抗菌性根治过程中的随访观察、评价疗效和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的 60 %~ 80 %有HP感染。笔者从mRNA水平上对上海地区HP菌株的cagA基因进行研究 ,了解其与临床HP相关疾病的关系 ,与相应病人的血清抗HP IgG滴度相比较。1 材料与方法  胃镜活检标本 5 0例 ,其中胃癌 2例 ,胃溃疡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6例 ,复合性溃疡 4例 ,糜烂性胃炎 10例 ,浅表性胃炎 13例 ,萎缩性胃炎 1例 ,食管贲门癌 1例。从上述临床活检标本中提取总RNA。HP标准菌株CCUG17874(cagA阳性 )…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具有广泛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 ,如浅表性胃炎、弥漫性胃炎及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统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之一 ,是某些胃病的促发因子[1] 。慢性胃炎 85 %感染幽门螺杆菌。为此 ,对 2 0 0例慢性胃炎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变的发生和进展程度有一定密切关系。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经内镜检查 10 0 0例 ,诊断慢性胃炎 2 0 0例 ,其中男 92例 ,…  相似文献   

16.
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感染可引发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关。目前国内检测Hp的方法有:结合胃镜检查进行的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法以及抽血进行的抗Hp-IgG抗体检查,细菌培养,粘膜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组织病理观察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雷士泽曹忠铭马建新林万芳①朱峰②关键词胃肿瘤;螺杆菌,幽门;染色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3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关系已经明确〔1、2〕。近来,流行病学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作为一种细菌,自从1983年由澳大利亚的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来我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183;马歇尔和罗宾&#183;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也确认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并将其列为第一级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20.
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幽门螺杆菌较灵敏的方法,但迄今为止所有组织化学方法均不特异,特别是在细菌数量较少或经治疗后,更易造成假阴性结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它对胃组织内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