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皮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来收治的30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多。皮肤弥漫性潮红,秕糠状脱屑无肿胀,渗出者全身症状轻,预后好,反之则重,预后差。不合理治疗是诱发和加重红皮病的主要因素。红皮病是一种可累及内脏、引起内脏损害、导致系统病变的严重性疾病。心脏是受累的主要脏器之一,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及心肌损害,结论:红皮病的病因复杂。预后与病因、诱发因素、内脏累及情况、治疗方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总结红皮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分析54例红皮病临床资料,采用4种治疗方案,单独口服泼尼松;或维甲酸,或泼尼松加雷公藤。或泼尼松加氨甲喋呤结果;查清病因者39例,其中;药物性6例,继发性33例,原因不明15例。经治疗,痊愈19例,好转3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6%,结论:大部分分红皮病的病因可以查清,针对病因,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祛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祛银合剂(129例)和复方青黛丸(121例)。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口服祛银合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均得以治愈。结论:祛银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未发现副作用,值是临床应用,同时为红皮病型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1.6岁,其中104例(75.9%)患者年龄〉40岁,男女之比为5.5:1。多种因素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特征。137例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1例,33例有效,有效率80.5%,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6例,74例有效,有效率7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但糖皮质激素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且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应只在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7岁,男女之比为2.7:1。61.5%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57.7%,23.1%为药物过敏,3.8%继发于恶性肿瘤,11.5%病因不明。不合理治疗是诱发和加重红皮病的主要因素。1例死于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并发症,1例死于红皮病所致的心力衰竭。随访的31例患者中,1例死于恶性肿瘤。结论:红皮病大多数继发于银屑病,少数与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有关,部分原因不明者与潜在的疾病有关。红皮病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预后最好,银屑病所致的红皮病容易反复发作,恶性肿瘤所致的红皮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142例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西药组70例给予安络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止血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缺陷恢复率。结果中药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3.82%,西药组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中药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率为67.94%,西药组仅为5.17%,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疗效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辨证分期治疗,静脉滴注清开灵针,同时配合足三里、血海、曲池穴位注射。结果:治疗26例,临床痊愈11例,好转13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6例采用中药治疗,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对照组14例应用维生素B2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通过中药治疗,有效率达100%,20 d内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治愈,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治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内服中药及中药肛门导入等治疗,对照组仅用中药内服,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进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73-337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维 A 治疗,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6周及12周的 PASI 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6周及12周后的 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治疗痹病的疗效.方法 330例痹病患者分为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组、单纯拔竹罐组、中药组,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组、单纯拔竹罐组、中药组对痹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4%、87.27%、9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组与中药组的疗效相当,而优于单纯拔竹罐组.3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组对肿胀症状的改善优于其他两组(P<0.01).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组疗程比单纯拔竹罐、中药组短(P<0.01).结论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治疗痹病具有疗效好、简便经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2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患者,男女之比5.3:1,平均发病发年龄44.2岁。64.6%继发原有皮肤病,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41.5%,18.3%为药物过敏,2.4%继发于恶性肿瘤,14.6%病因不明。不合理治疗(45.1%)是诱发和加重皮病的主要因素。随访的52例患者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皮质类固醇导致的并发症),1例死于MF。结论:原因不明的红皮病大多与潜在肿瘤、药物过敏有关。红皮病的预后取决于致病原因、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预后最好,银屑病性红皮病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病人的病史资料、临床特征、治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种因素可导致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不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感染是其主要原因。治疗总治愈率为57.5%,显效率为27.5%。结论加强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的健康指导能够降低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病率。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合理治疗将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红皮病性银屑病4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红皮病症状开始消退及明显消退时间均要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83.3%,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疗效、症状开始消退及明显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单用阿维A胶囊组。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复视4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复视48例,与中药组治疗36例进行比较,临床观察结果证实: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针刺治疗复视疗效明显,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盆腔炎患者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抗生素及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用药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124例急性盆腔炎门诊患者的资料,A组60例用克林霉素1.2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B组64例中药汤剂口服、每日2次,配合克林霉素1.2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B组治疗方案优于A组。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回顾性分析盆腔炎治疗方案及疗效,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加中药、电针和辨证应用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组及中药组,各40例,各组患者均辨证分型分为风寒袭络、风热灼络、风痰阻络、瘀血阻络4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电针组只用电针治疗;中药组只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电针组、中药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电针组比较(P〈0.005),治疗组与中药组比较(P〈0.001),电针组与中药组比较(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单纯用电针或中药治疗,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组,提示电针加中药治疗面神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治疗风热喉痹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08年2月风热喉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治疗研究,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2组对照治疗后总结疗效,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中药组平均起效时间(d)和平均痊愈时间(d)亦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风热喉痹,不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减轻患家经济负担,节约卫生资源,具有卫生经济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钦祥 《中原医刊》2004,31(21):24-25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8例KD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并与单用阿司匹林口服组对照。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VIG是治疗KD的有效药物,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及中医辨证护理,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压疗效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及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