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CAS的早中期效果和并发症与防治该病的“金标准”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mectomy,CEA)相当。随着近年来神经介入技术设备不断完善,颈动脉支架质量的提高,颈动脉的血管内支架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早期主要采用多普勒超声及DSA评价术后颈动脉狭窄缓解程度,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imaging,CTP)是一种新近出现的血流动力学评价技术,目前已有研究利用CTP评价慢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情况[3-5],但对于CAS术后脑灌注改善情况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颈动脉狭窄可使大脑血流减少,另一方面狭窄部位可产生大量栓子,栓子脱落可造成脑梗死。为了解除颈动脉狭窄,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外科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另一种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CEA 临床应用多年,技术和临床效果趋于稳定,并有大量的病例报道和多年的随访资料;PTA 是近些年兴起并应用到颈动脉上,以往人们由于对颈动脉狭窄的 PTA 认识不足,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4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15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CAS组(n=245)与CEA组(n=270)。研究终点为临床症状(头晕、头痛、黑朦、肢体活动障碍)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脑卒中、靶血管再次重建及全因死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未发生脑卒中、MACCE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CAS组患者年龄、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外周血管疾病比例均高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1年及3年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累积总生存率、未发生脑卒中率、未发生MACCE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与CEA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获得同样的手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两种颈动脉血运重建策略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主要致死及致残的疾病之一,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颅外颈动脉狭窄造成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死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死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手术治疗特别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卒中有重要意义,随着血管内治疗学的发展,颈动脉支架(CAS)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脑保护装置(CPD)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我们在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5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thictmess,IMT)及斑块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干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年龄增长,IMT有增厚趋势;斑块(尤其多发斑块)发生率、软斑和混合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叉处(bifurcation,BIF)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IMT〉1.0mm合并低密度脂蛋白(the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增高者经临床干预治疗后IMT明显降低,部分斑块消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可早期发现并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msclemsis,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CEA治疗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1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对串联型颈动脉狭窄(tandem carotid artery stenosis,TCAS)进行模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1例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串联型狭窄患者,使用CFD技术对建立的4个颈动脉分叉三维模型(1个真实患者模型,3个假定手术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探索TCAS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 在串联型狭窄中,狭窄优先在CCA形成,随后导致ICA狭窄;TCAS较单个颈动脉狭窄的局部血流动力学情况更复杂,风险更高;串联型狭窄中,单个狭窄部位的治疗会影响第二个狭窄部位的血流,并可能导致再狭窄或斑块破裂。结论 在规划TCAS手术方案时,对选定TCAS患者进行CFD模拟可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术后血流改变情况,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产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137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3岁,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8例,中度狭窄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评价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51例(37.2%)发生低血压。单因素分析提示,与CAS术后低血压相关的因素,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在球部、术前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史、尿素氮、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术前存在未控制高血压、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是CAS术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溃疡斑块、术前高血压未控制、术后24 h液体入量较多患者,更易发生CAS术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1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999~2009年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先对18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阳性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史、感染、加拿大卒中量表(CNS)评分、高血糖、TG、纤维蛋白原、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10个变量与SIP发生显著相关(P〈0.05);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6个因素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可以治疗血管狭窄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包括近期(围手术期30d内)和远期(手术30d后)并发症.医、技、护、患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42例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ding,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致残率低、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考虑其仍是一种侵袭性的介入性治疗,同样会有并发症,故严格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期间,我院共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20例21支颈动脉狭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结果术后除2例(20%)死亡、3例(30%)发生一过性偏瘫和7例(71%)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外,其他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短暂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表现。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6年;随访76例,13例(17.1%)再狭窄>70%,9例(118%)再发TIA症状,4例(53%)出现脑梗死。结论对于临床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特别是有TIA发作史的患者,可以考虑行CEA;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应分期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颈动脉系血管狭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14例,狭窄位于颈动脉分叉部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3例,大脑中动脉水平段3例,颈总动脉起始部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依据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长度,13例分别选用不同型号的Smart自膨式支架和Biodivysio管状支架进行血管内成形,1例行球囊扩张成形。14例均获成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卒中量表(NIHSS)测定无卒中发生;随访3-14个月,无TIA等缺血性神经损害发生。本组初步结果表明,应用支架成形技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操作较安全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12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颈内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组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双侧病变组136例,单侧病变组176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的患者303例,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患者224例。312例患者共植入391枚支架。两组患者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病变组7.6%和单侧病变组1.2%;P<0.01)。单侧病变组术后早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双侧病变组低(5.2%/11.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病变组中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再狭窄)发生率较单侧病变组显著升高(21.8%/9.7%,P<0.01),其中死亡、围术期TIA、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功能不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男性、双侧颈动脉病变、肾功能不全、支架植入术前6个月内脑缺血症状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是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后,双侧病变组较单侧病变组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与经验.方法 对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1例同期进行了椎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病例经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狭窄.早期13例采用全麻插管,后期22例采用局部麻醉.颈总动脉阻断时间30~55min[平均(45±1023) min].结果 术后30d无死亡和卒中发生.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均为短暂的轻度损伤.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表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利用彩超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形态特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有无,血管狭窄程度的超声表现,以期达到早期预报和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目前普遍认为在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监测和评价斑块的形态学变化比管腔的狭窄程度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已开始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近年来,MR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像优势开始突现.本文着重阐述当前活体颈动脉斑块非侵袭性MRI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 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