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35例(36只眼)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总结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结果本组Ⅰ期25例(26眼),占72.22%(26/36),Ⅱ期10例(10眼),占27.78%(10/36),Ⅲ期1例(1眼),占2.78%(1/36);以肿块内钙化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CT征象。结论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球内肿块并钙化为特点,CT诊断对视网膜母细胞瘤钙化敏感度高,是其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小儿眼球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小儿眼球病变30例中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Coat's3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例,小眼球6例,眼内炎2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显示钙化11例,肿块7例,4例仅显示玻璃体内钙化影,4例视神经增粗、眼环外缘不规则,2例颅内转移。(2)Coat's眼球玻璃体后方显示新月形略高密度影,无钙化。(3)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眼球均较小,前后径变短,晶状后玻璃体内见软组织影,未见钙化,1例软组织影呈典型梭形改变。(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均见“V”形视网膜剥离影,未见钙化。(5)小眼球,眼球及附属结构均较小,玻璃体密度正常或增高。(6)眼内炎示眼环增厚,玻璃体密度增高。结论:CT对大多数小儿眼球病变能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峰  周琼  罗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43(5):F002-F002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本病不仅危害视力 ,也严重威胁生命 ,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防治儿童眼内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现将本院 1991~ 2 0 0 1年收治的有随诊记录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36例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48d ,年龄最大 11岁 ,平均 3.36岁 ,单眼患者 31例 ,双眼患者 5例。 36例均行B超、X线或CT检查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2 ) 治疗方法 :单眼患者肿瘤病变较广泛 ,瘤体局限眼内 ,行眼球摘除术 ,如认为有瘤组织遗留眶内 ,CT或X线片显示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部分或全部玻璃体密度增高。钙化20例;视神经受累7例;眼球增大7例:异位者2例。结论 CT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1例11眼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CT和临床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白瞳症、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混浊、眼压升高等;CT检查病灶区100%有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眼球壁上还可见密度增高的软组织肿块隆起。结论CT检查发现钙化灶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CT改变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可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在临床的运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软件对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1 1例和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15例,眼眶爆裂骨折64例患者行眼眶CT平扫,并进行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眼眶容积测量。结果 较客观、准确测量出眼眶容积数据,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23例或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失明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者眼眶容积均小于对侧健康眼;眼眶爆裂骨折患者眼眶容积测定大于对侧健康眼。结论 通过眼眶容积监测,可以判断患儿眼眶发育的情况,所置内容物对眼眶发育的影响及功效;对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测量,可预测眼球内陷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并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25例眼球内病变的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眼球病变的认识。方法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和增强,使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单螺旋CT。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9例,表现为眼球内高密度肿块、钙斑及球外侵犯;脉络膜黑色素瘤6例,表现为眼球后部肿块,多明显强化;Coat’s病2例,表现为眼球玻璃体内密度弥漫性增高,CT值60~88HU;转移瘤4例,表现为眼球后壁扁平局限性增厚,向球内隆起;视网膜剥离4例,表现为眼底弧形隆起,尖端呈"V"形,汇集于视神经入眼底处。结论CT是发现和诊断眼球内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绝大多数疾病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toma)又称交感神经母细胞瘤(Sympathicoblastoma)[1],属于外周神经母细胞瘤(PeripheralNeural Blastoma)或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i Tumor,PNET)[2],来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由各个发育阶段的神经母细胞构成[3]。多见于儿童,是儿童恶性肿瘤常见病,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0% ̄12%。生长通常迅速,早期常出现转移,病程短,属高度肿瘤。5年生存率很低,仅5%左右[3]。我院2006年收治1例,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1.5岁,因腹痛、腹胀、腹部扪及包块就诊。B超、CT示左侧腹膜后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9.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53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就我院5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门诊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眼别、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诊断年龄为2岁3个月,没有明显性别差异。初次就诊临床症状:白瞳症(黑朦性猫眼)24例,斜视11例,角膜增大、角膜浑浊8例,眼球突出6例,眼球震颤1例,前房出血2例,健康体检检出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单眼病例居多,占85%,双眼病例占15%。结论:随着眼保健意识的加强,平均发病年龄减小;临床仍以“猫眼”为本病主要首诊症状,但临床特点具有多样性,隐蔽性,迷惑性,易漏诊。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少见肿瘤,好发于儿童,年龄多在5岁以下。恶性程度高,2岁以上患者就诊时70%已伴转移[1]。某些患儿有家族倾向性[2]。现报道3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及CT表现,探讨其特点及诊断价值。1临床与CT表现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例,其中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3岁、5岁;女性1例,年龄2岁。3例均有间断腹痛、低热表现,2例可触及腹部包块。5岁男性患者伴腰背部、髂部疼痛,骨髓穿刺显示骨转移。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总量>10μmol L。3例均采用东芝AquelionCT扫描机扫描,患者仰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CT表现。结果  34例均为单侧发病 ,肿物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 ,最大者可达 12 .1cm× 12 .3cm× 12cm ,CT值普遍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病灶内可见大小不一斑片状更低密度区及钙化 ,部分患儿可见腹膜后及 /或肾门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且可清除显示受压变形的肾盂、肾盏。结论 CT可充分显示病变的起源大小、范围及毗邻关系 ,可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儿童腹部包块伴 /不伴血尿 ,CT表现肾实质较大低密度肿块 ,肿块内有更低密度区或钙化 ,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2岁。家长发现患儿右眼视物不见 3周。眼科检查见右眼瞳孔散大 ,晶体透明 ,玻璃体内有灰白色物。CT检查示右侧眼球后壁增厚 ,局部示丘状软组织块影突向球内 ,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眶内软组织及视神经无异常 ,右眶及颅内正常 ,CT诊断为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 ,全麻下行眶内容剜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讨 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从视网膜核层起源的胚胎恶性肿瘤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倾向 ,为最常见的眼球肿瘤 ,主要发生于小儿 ,3岁以下者占 80 %以上。临床分为 4期 ,即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期和转移期。C…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3岁。因右眼反黄白色光及视物不清1月而就诊。眼科检查:右眼瞳孔扩大.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内见灰白色物。眼球无突出。左眼正常。CT检查:右眼球见自眼环后部向球内突入的边界清楚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占据玻璃体的大部分.其内见大片高密度斑片状钙化,视神经无增粗。球后脂肪间隙清晰,眼球无突出。左眼正常(附图)。CT诊断:右眼球成视网膜细胞瘤。患儿于全麻下行右眶内容物剜除术。病理诊断:右眼球成视网膜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CT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在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资料完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CT检查病例。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白瞳、青光眼等,CT表现为球内软组织高密度肿块,有轻度增强。95%有钙化;视神经增粗,眼环增厚,提示球外蔓延。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瘤体内钙化斑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儿童肾脏的恶性肿瘤 90 %以上为肾母细胞瘤 (又名肾胚胎瘤 ,Wilms瘤 ) [1] 。作者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 ,结合文献探讨CT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年龄 1~ 4岁 ,平均 2 .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发热、血尿。病变发生于左肾 2 3例 ,右肾 2 4例 ,双侧肾脏 5例。初诊时发现有脑转移 1例 ,胸膜转移 1例 ,肺转移 1例。1.2 方法 使用PickerSeleSp螺旋CT扫描仪 ,扫描范围从膈面至髂嵴水平 ,层厚 11.1mm ,层间距 10 .0mm ,扫描前 30…  相似文献   

16.
神经母细胞瘤是胚胎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为儿童常见实体瘤之一[1],因其发病隐匿,且首发症状多种多样,故常易误诊。本文将近年来我院误诊的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以吸取教训。1临床资料198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5个月至6岁,病程0.5~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思李  邹文远  朱新枝 《西部医学》2010,22(7):1306-1307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半部实质性肿块29例,肿块内有钙化25例,玻璃体密度增高4例,合并视神经增粗2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 ,是较少见的颅内血管性良性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 1 .1 %~ 2 .3% ,占后颅窝肿瘤的 7.3% [1 ] ,好发于小脑半球 ,常占 90 %以上 [2 ] ,2 0~ 4 0岁成年人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 [3]。其 CT表现分囊肿型和实质型两种 ,以囊肿型占多数 ,为 6 0 %~ 90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的 1 5例的 CT表现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 5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74岁 ,平均 32岁 ,其中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15例均行CT扫描,其中10例同期行MRI扫描。结果15例CT表现均可见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其中13例肿块显示有钙化,大团块状钙化10眼,砂粒状钙化3眼,伴有视网膜脱离形成积液5例5眼,3例伴视神经增粗。MRI检查显示:10眼中有5眼肿块内可见钙化,6例伴有视网膜下积液,视神经增粗3例,肿瘤沿视神经向颅内发展2例。结论CT和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显示肿瘤内钙化这一特征性改变方面CT优于MRI,而在观察视神经及颅内侵犯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4例,均行MRI和CT检查,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为3-12岁,结果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儿童,常见于小脑蚓部,MRI扫描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等或略高于脑灰质信号,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注药后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定位和定性,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