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一门学科,逐渐被人们重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门诊患儿数量多,而门诊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不但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而且还要掌握家长的心理动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避免护患之间的纠纷,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了解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强,健康教育工作愈来愈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门诊儿科病人往往因为家长心情焦急,急于就诊,患儿哭闹引起环境嘈杂等原因而使护士从事健康教育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难度,而在患儿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已在治疗中,家长的心情较为平静,而此过程时间较长,和护士接触的时间较多,输液室的护士可抓住这一时机,在治疗的同时或空隙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门诊就诊患儿家长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需家长陪伴等特点,由于患儿不能较好地用语言来表达身体的各种不适,常使家长产生痛苦、希望、忧郁、担心等复杂的心理反应,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言行极为敏感,故易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预测患儿家长的心态和需求,提供主动定位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改善儿科门诊护士站工作,我们对门诊候诊及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儿治疗的重要手段。儿科门诊存在输液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如果护士的治疗不规范或缺乏对护患纠纷的认识,就会引起各种矛盾和纠纷,我科多年来是因为护士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服务态度、输液时的巡视与观察,还有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输错液体,漏输液体,或者与患儿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发生护患纠纷,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新护理模式的转变,使我们急诊科始终把优质护理服务放在第一位。我科每天都要接受600多位小儿的静脉输液,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儿对静脉输液都有恐惧感,常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示反抗拒绝打针,使得本来就细小的血管更加不容易穿刺,护士有时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有的家长不理解容易和护士发生矛盾,甚至引发纠纷。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和压力,同时也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6.
将游戏运用于门诊儿童输液 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门诊治疗室的儿童在输液时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哭闹、反抗,有的患儿从进入治疗室那一刻起便开始哭闹,直到输上液体很长一段时间还在哭泣,影响静脉穿刺和治疗顺利进行,引起家长紧张和不满[1]。我院将游戏运用于门诊儿童输液,保证了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穿刺的要点.方法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做好穿刺后的护理,妥善固定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难题的原因.结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针穿刺的成功率和家长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操作前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可减少负面影响,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小儿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输液治疗是门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技能操作。如何做好门诊护士在输注过程中的护患交流,建立良好、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取决于护士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操守及正确的护患交流。  相似文献   

9.
小儿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儿输液过程中患儿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家长稳定的情绪及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余晓芳 《农垦医学》2005,27(1):74-75
我科除了负责住院患儿的一切治疗工作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门诊患儿,还在儿科病区建立了儿科观察室,专门收治需静脉输液的门诊患儿。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儿童的心理护理日益重要。我们在为门诊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成功地采用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确定了整体护理的思想理念,即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满足病人的需求为目标。我院儿科门诊观察室以输液治疗为主。如今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倍加疼爱,往往是一个患儿输液,几位家长陪护,他们一则求医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得到治疗,二则要求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并得到护士充满温情态度。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家长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起纠纷。为了提升门诊窗口形象,缩短护患距离,我们改变服务模式,在娴熟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现将初浅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进展,心理护理已受到医护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特别是作为一名儿科护士,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而且还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的护理,掌握家长的心理动态,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1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1)家长对孩子疾病的焦虑心理。(2)输液患儿多,等候时间较长的急躁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儿科静脉输液患儿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不同性格及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曾世英 《攀枝花医药》1999,21(2):32-32,27
作为儿科门诊工作的护士,面临着来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对患儿疾病认识的程度各有差异,有着十分复杂心理现象的患儿家长。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家属在患儿诊治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好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完善整体护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亚玲  王蕊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685-68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门诊输液和住院治疗护理的利弊及应对措施。家庭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治疗小儿肺炎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方法。方法随机将55例门诊输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患儿分为观察组,住院治疗小儿肺炎的4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门诊输液回家后,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住院整体护理程序护理.比较2组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炎患儿在家庭护理干预下门诊输液相比住院治疗效果近似,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家庭护理干预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6.
马凤 《吉林医学》2012,(30):6660
目的:了解儿童门诊输液时患儿和家长的护理需求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门诊输液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及家长对门诊输液的护理需求并分析对策。结果:对输液药品安全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8.00%,对静脉穿刺技术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5.00%,对护理人员主动巡视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0.00%,对门诊健康教育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87.00%,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89.00%。结论:为患儿提供安全全面的输液,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完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是满足门诊输液患儿及其家长需求的重点,只有做到完善服务才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措施:1.加强制度化管理;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4.提高穿刺技术水平;5.加强职业安全教育;6.强化沟通与健康宣教.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发生护理差错例次由所改进.结论 加强医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纠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输液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医院的窗口.护士在输液门诊的护理工作中必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利用心理护理的原理和基础知识,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深入细致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从而赢得病人的信赖,提高医院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门诊注射患儿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增强患儿及家长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护理疾病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身心整体护理。如何做好精神科门诊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技术和心理服务,因这也直接影响医院的自身及其医疗活动。护士应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才能做好医院窗口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