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松功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比较,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和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将全部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异不明显,经过治疗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偏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锻炼在脑梗塞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肢体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红花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评估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锻炼脑梗塞,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治瘫针刺方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治瘫针刺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瘫针刺方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刮痧联合刺络拔罐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康复锻炼+刮痧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两组均持续干预4个疗程;比较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行走能力(平均步幅宽、平均步幅长)以及运动及肢体痉挛情况(简易运动功能量表[FMA]、肢体痉挛情况[MAS])。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平均步幅宽小于干预前,平均步幅长大于干预前,观察组平均步幅宽小于对照组,平均步幅长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MA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刮痧联合刺络拔罐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行走能力,缓解肢体痉挛情况,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行康复训练,研究组(50例)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Barthel评分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Barthel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强化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强化康复锻炼,疗程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I)积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FMA和B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可促进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成为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早期治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4):421-422
目的:探讨小组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8例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小组康复锻炼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小组康复锻炼组给予配合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和中医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FMA-UE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HAMA评分及HAD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FMA-UE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HAMA评分及HADA评分均显著提升;小组康复锻炼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FMA-UE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HAMA评分及HAD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实行康复治疗,实验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以及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以及巴氏指数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C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行“扶正补土”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上饶市立医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将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3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行“扶正补土”针法治疗的29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下肢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扶正补土”针法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周亮良 《新中医》2015,47(6):240-241
目的 :针灸应用于脑卒中偏瘫中医综合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并配合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方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肢体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实施治疗后30天和50天的FMA评分、以及实施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月Barthel指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肌张力(MAS)、肢体功能状况(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观察组肌体痉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间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156例经《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诊断为脑梗死偏瘫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加肢体训练)78例和观察组(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78例。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步行能力、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疗效(达94.87%)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步宽的数据低于治疗前,步长、步幅、步速的数据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步长、步幅、步速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但步宽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包括上肢和下肢评分)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FMA评分的数据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的数据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NIHSS评分的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 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障碍的恢复,提高步行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104例,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中西结合康复治疗。对比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QOL)、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QOL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施行中西结合康复疗效确切,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东霞  徐夏霞  奚琼霄 《新中医》2020,52(8):179-18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升高,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满意度较高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施护15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和肢体活动能力(F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BI、FM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SSS评分(45.2±2.7)分、FMA评分(56.2±4.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BI评分(58.6±6.7)分、GQOLI-74评分(69.8±16.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子温通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步行功能(FAC)、FMA平衡能力、FMA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平衡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SS-QOL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升其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