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10月,采用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22~75岁,中位数36岁。病程3个月至20年,中位数4年。五步摆臀康复训练反复做3次为1组,每组约30 min,每天3组,共3个月。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结果:3个月治疗结束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6.52±1.59)分降低至(1.67±0.98)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由治疗前(12.89±4.29)分升高至(20.94±4.50)分,治愈56例、显效20例、有效6例。结论:采用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操作简单,能有效缓解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揉·点法为主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以揉法、点法为主进行推拿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愈35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揉·点法为主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步一体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100例,其中实验组50例采用四步一体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平面力方向手法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2周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进行腰部功能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步一体法相比平面力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侧腹外斜肌弹拨旋腰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双侧腹外斜肌弹拨旋腰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采用JOA评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9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总分等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腹肌弹拨旋腰法治疗可快速解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滑膜的嵌夹、挤压,自主纠正腰椎小关节解剖关系,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推荐作为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综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腰椎斜扳法复位、推拿按摩、局部中药薰蒸、自制三七血竭胶囊内服,疗程1~2周。结果:痊愈128例,占78%;显效30例,占18.3%;有效6例,占3.7%,无效0例,占0%。结论:中医方法综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经济、容易掌握、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电针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2组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可以纠正患者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腰椎内外平衡,明显减轻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山  田强 《新中医》2014,46(5):195-197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31例只接受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每周3次,治疗2周后比较2组脊柱后关节紊乱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腰椎关节紊乱发生率均较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关节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4.19%,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脊柱推拿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良好,解除后关节紊乱可能是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患者170例,男96例,女74例。年龄22~60岁,中位数46岁。受累部位位于L1~L456例,L4~L559例,L5S155例。病程2 h至3个月,中位数6 d。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杜春林等制定的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痊愈150例、好转12例、未愈8例。治疗后均未发生腰痛加重情况。结论: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能够缓解腰部疼痛,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用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对照组釆用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并采用NRS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强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强度NRS评分治疗前后不同疗程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过度背伸腰椎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雷  鲍旭  文锋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421-423
依据手法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及X线影像学的变化 ,研究过度背伸手法临床疗效机理。对 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过度背伸腰椎手法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CT片和腰椎动力位X线片进行研究 ,并与对照组 36例推拿治疗前后资料相对照。结果 ,合并腰椎小关节错位及腰椎失稳分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占 6 5 71%及48 5 7%。过度背伸手法治疗后腰椎小关节错位整复率 6 9 5 7% ,腰椎失稳整复率 5 8 82 % ;对照组整复率分别为33 33%、16 6 7%。腰椎小关节错位及腰椎失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过度背伸腰椎手法 ,通过整复腰椎小关节错位及治疗腰椎失稳 ,建立新的椎间平衡 ,减轻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7-1318
目的:观察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患者40例,采用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3次后,40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0例,痊愈率47.5%,好转率100%;VAS评分治疗前(6.102±1.314),治疗后(1.209±0.437),VAS评分差值(4.508±1.514),治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见效迅速,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4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忠 《山西中医》2010,26(1):35-35,40
目的:观察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症患者450例,采用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每日1次,1周为1疗程,治疗1~2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87例,好转63例,总有效率为100%(95%CI=98.7%~100%)。结论: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刺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针刺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取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每天治疗1次。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和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简便易行、快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门诊治疗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70例,依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对照组(腰椎斜扳法治疗)。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7 d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疗效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状态,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诊断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合理选择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一牵三扳法对81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4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8l例,治愈69例(85.19%);显效8例(9.88%);好转2例(4.94%);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一牵三扳法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垫枕背伸按压法治疗胸腰椎结合部(T12/L1)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予垫枕背伸按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子常规推拿理筋手法治疗。2组手法治疗均隔天1次,7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1疗程中治愈者不再进行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垫枕背伸按压法治疗胸腰椎关节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反阿是穴配合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 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运用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 ,对照组 17例采用推拿治疗 ,2个疗程后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愈率治疗组为 5 2 .4 % ,对照组为 4 1.2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2 % ,对照组为 82 .4 % ,提示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床疗效优于推拿的疗效 (P <0 .0 5 )。结论 :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赵道洲主任医师手法复位合并外用药物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赵道洲主任医师行手法复位合并外用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外用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但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赵道洲主任医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80例臀上皮神经损伤患者用手法治疗,方法以点、按、弹、拨为主.结论:共80例,其中痊愈71例,占88.7%;显效7例,占8.7%;无效2例,占2.5%,总有效率达97.4%.最短治疗1次,最长治疗20次.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显著,简便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按摩复位法结合游走罐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运用中药涂擦按摩复位法结合游走罐治疗的7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按公认的评价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78例患者第1次治疗、第3次治疗、第6次治疗后临床症状量化评分显著降低,第1次治疗、第3次治疗、第6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33.3%、73.1%、88.5%,有效率分别为94.9%、98.7%、100%。结论:中药涂擦按摩复位法结合游走罐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