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损伤血管的局部血管反应以及血小板的活化和血浆中凝血系统的激活,血浆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牢固的止血血栓,有效地制止出血。血小板的活化与凝血过程密切相关。血小板的活化包括血小板的粘附、变形、释放和聚集等反应。血小板表面吸附有各种凝血因子,如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Ⅶ、因子Ⅸ和因子Ⅹ等。血小板还含有“内源性凝血因子”,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因子Ⅷ/vWF、因子Ⅺ与因子Ⅷ等。这些因子在血小板活化时被释放,参与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因多态性研究与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系统疾病是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们仅对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病 ,特别在血栓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绍 ,也希望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带动基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一、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人体的正常止血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止血为血小板粘附于破损血管暴露的内皮下纤维的立即反应 ,邻近的血小板活化形成聚集物以及血管的收缩。二期止血主要为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并形成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对形成的血小板聚集物起加固作用 ,最终形成由纤维蛋白和活化血小板组成的凝血块。最近研究表明 ,多种止血因子的基…  相似文献   

3.
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4):103-106
止血、凝血和抗血栓是正常人体内生理平衡的两种机制.使血液既能在人体内正常流动,又能在创伤时完成良好的止血,一旦此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出血或血栓。正常止血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机制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决定止血的正常与否,血管壁收缩,将促使凝血物质局部积聚及血小板黏附,其分泌的内皮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另外,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一些黏附蛋白,可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诱导其黏附、聚集,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具有粘着、聚集、释放反应和吸附等主要生理特性。创伤时,破损的血管组织及解体的红细胞放出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活素。ADP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凝血活素和Ca~(++)一起,促使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可促使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5-羟色胺和血小板因子等。这样,伤口处的ADP和凝血酶浓度增高,诱导血小板聚集增强。聚集成团的血小板便成为止血栓子,堵塞伤口而止血。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可促使血浆中纤维蛋白迅速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聚集在  相似文献   

5.
云南白药对血小板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云南白药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应用单克隆抗体法 ,并用流式细胞仪对 2 0 6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血浆凝血物质和 D-二聚体含量。结果显示 :服药组血小板明显活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凝血物质和 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 P>0 .0 5 )。结论 :云南白药能增加血小板活化 ,促进局部止血 ,但它不影响凝血物质和 D-二聚体的含量 ,不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于术前、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检查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术后血管再狭窄及无再狭窄患者的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凝固法;血小板活化指标中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 b / Ⅲ a 受体复合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的血清凝血功能指标、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再狭窄组术后12个月时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导致血浆凝血功能激活,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而且上述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花倒水莲提取物促凝血作用及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时间;减小凝血酶原时间;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促凝血作用,其促凝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屈强 《右江医学》2001,29(2):94-95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和阿斯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2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 (10例 )、阿司匹林组 (8例 )、对照组 (10例 )分别测定其发病当天、第 2天、第 3天、第 7天的血小板膜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浆内GMP 14 0、血浆内血栓素 (TXB2 )浓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膜和血浆内GMP 14 0值于发病后第 2、3天明显升高 ,1周时趋于正常 ;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第 2、3天的GMP 14 0值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阿司匹林组这一变化不显著 (P >0 .0 5 ) ,但其血浆TXB2 较对照组低 (P <0 .0 5 )。结论 :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可能从不同侧面影响脑梗死病人血管、血小板和凝血、血栓等活动 ,尼莫地平还可能明显影响血小板的活化过程 ,这是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一个有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117例妊娠妇女(其中55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VWF(VonWillebrand Factor)和Fn(Fibronectin)。结果表明:正常妊娠妇女血浆VWF、Fn含量均高于正常未妊娠妇女,而妊高征患者其二者含量均高于正常妊娠末期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提示正常妊娠和妊高征患者在止血、凝血及抗凝血功能方面呈现一定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灰散的止血、凝血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不同的十灰散制剂 ,观察其对小鼠、大鼠及家兔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十灰散从生药到炭药均有止血、凝血作用 ,而炭药的止血作用尤佳。与对照组相比 ,炭药可将凝血时间缩短 5 0 % ;生品与炭药均有缩短凝血酶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的作用 ,与对照组和活性炭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生品与炭药有明显的加强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用药后扩大型血小板数量增多 ,用药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灰散生品、炭药均有促进血凝系统的止血、凝血作用 ,可缩短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 ,从而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发挥其促进作用 ,激活多种凝血因子 ,使凝血时间缩短。促进血小板功能 ,使扩大型血小板数量增多 ,利于血小板形成血栓 ,加强其凝血作用。但炭药效果优于未制炭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机体存在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其中涉及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凝血-抗凝系统、纤溶-抗纤溶系统。当一系列因素如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于血管内皮或内皮下组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与释放,同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且两种途径可以相互活化。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后经过复杂的变化诱导凝血酶的生成,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12.
在受损血管处刹住流血的最初阶段,包括一个血管收缩降低局部血压的过程和血小板跟血管壁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亦称为止血机制: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随之释放血小板成份,形成内过氧化物(endoperoxide)和血栓素(thromboxane),同时活化血液凝固机制,而血小板的凝聚反应(aggregation)又加速凝血过程,最终形成纤维蛋白。血管壁的组成包括内皮、介质和外膜;血管内皮是对抗血栓形成的,而内皮下成份则促进血栓形成。在电子显微镜下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3.
因子Ⅷ复合物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的血浆成分之一。它由两部分组成,即因子Ⅷ(FⅧ)和von Willebrand因子(vWf)。vWf在血小板-血管壁和血小板-血小板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初期止血、动脉血  相似文献   

14.
罗娟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7,36(24):2497-249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血浆置换治疗7例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置换前后检查患者的出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7例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对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8只雄性新西兰兔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4、24h各时间点采血后,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P-选择素和血栓烷B2(TXB2)的含量,同时测定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数量。结果表明在使用支架前后,TT、PT、APTT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血浆中Fg和血小板数水平逐渐下降,24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1h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中释放P-选择素、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兔的血小板活化、血栓的形成和凝血系统活化有明显影响,同时证实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和抗栓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伟  邱小华 《吉林医学》2013,(8):1430-1431
目的:了解药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行药物流产妇女的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妊娠198例患者进行药物流产,于流产前及流产后2周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流产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药物流产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患者出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是正常止血所必须的成分,也是病理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参与成分。血小板在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受到切变力、生理性或病理性介质和损伤血管刺激时,血小板粘附到受损的血管壁,并且被内皮下组织所活化。这一系列反应涉及到血小板、血管壁和血浆成分的相互作用,这些反应受到血液流动的影响。切变力  相似文献   

18.
刘鹏  黄振文 《医学综述》2004,10(5):309-311
传统凝血理论认为,内、外源性止血途径在正常止血性血栓形成过程中同时启动,且以内源性凝血为主。但近10余年来对组织因子(Ⅱ)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研究,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内源性维持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血管受损后,Ⅱ立即与活化凝血因子Ⅶ结合,从而启动组织因子途径(外在途径);但由于删的存在,外在途径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血液凝固仪已被广泛应用,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质量控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检测是止血与凝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抗凝治疗检测的重要指标。因此PT和APTT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的影响因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血小板-冷沉淀悬液中某些成分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对其进行初步研究,并与现临床常用的血液成分作一对照比较,为开发新型血液成份制品作一初步实验研究.方法检测4种血液成分中参与机体凝血过程某些物质的含量以及PT和APTT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血小板-冷沉淀悬液中血小板个数与冰冻血小板中的无明显差异,但纤维蛋白原、FⅧ和纤维结合蛋白(Fn)的含量均明显多于冰冻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冷沉淀悬液的PT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PT差异不显著,和冰冻血小板的PT差异显著,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冷沉淀悬液的APTT与冷沉淀差异不显著,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血小板的差异显著,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临床上提高人体凝血水平时,应用血小板-冷沉淀悬液因其含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止血效果优于单纯使用FFP或冰冻血小板或冷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