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50岁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玫  张小丽  林安基  冯桂贞 《光明中医》2009,24(10):1837-1839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抑郁障碍患者就诊年龄在30~50岁人群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就诊的符合CCMD-3抑郁障碍患者,让其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CES-D表;与健康体检者一般情况调查表、CES-D评分比较,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对63例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体检者31例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患抑郁障碍与工作性质、行为类型、有否抑郁症的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人自杀及自杀倾向、活动参与度这五种因素关系密切.将上述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纳入回归方程,发现行为类型及活动参与度相关性较强.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抑郁障碍与工作性质、行为类型、抑郁症的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人自杀及自杀倾向、活动参与度这五个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抑郁性失眠史抑郁症或恶劣心境在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运用计算机检索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选取近五年与抑郁性失眠的特征及中医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抑郁性失眠的中医辩证与治疗,并根据临床实际,提出益阳和阴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抑郁是帕金森病(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多巴胺、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生物学以及内因性因素方面,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并从中西医的角度综述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4.
抗抑郁药对人究竟有害还是有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已经是当今时代常见的心理疾患,而服用抗抑郁药则是抑郁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近年一些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可能导致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高危险的自杀倾向和自杀率。  相似文献   

5.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状态“脑笨症”的临床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状态“脑笨症”的临床辨治河南省社旗县朱集乡卫生院精神病科丁德正(473311)关键词:脑笨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状态临床上所呈现的“脑笨症”,是一组以思维迟缓为主的抑制性联想障碍症状群。患者之思维活动在迟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某学院2007级大学生316名大学生(男64人、女25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城镇学生抑郁比例高于乡村学生(P=0.01),抑郁者达到29.4%;抑郁原因主要为学业压力;学生的学业压力总比例为33.5%,乡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P=0.006);自杀的可能原因的排序为心理抑郁、慢性疾病;城镇学生自杀的可能性高于乡村学生(P=0.017),学生可能自杀总的比例为14.9%;自杀的诱因主要为心理应激强度过大、乡村学生可能性高于城镇学生(P=0.005)。结论:社会应当视解决学生就业为头等大事,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及时发现长期心理抑郁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除偏瘫外,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临床表现为失眠或睡眠倒错、焦虑、悲伤、失望、思虑过度、生活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减少、思维缓慢、食欲不振,甚至产生绝望或自杀念头等。脑卒中后抑郁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以持续性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者。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以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则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影响卒中后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其特征是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该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甚至躯体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笔者在从事多年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观察到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方面在发生基础心脏病之后出现抑郁障碍,另一方面在出现抑郁障碍之后诱发或加重原发心血管疾病,将原发心脏病复杂化,增加了患者  相似文献   

10.
宋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47-148
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主要特点的情志障碍性精神疾患。临床上常表现为对工作失去兴趣、自觉无用、常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报道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曾有过1次或1次以上抑郁体验,15%的重度抑郁症可因自杀而导致死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感冲击的加大,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影响精神抑郁症患者服药相关因素的分析,提供护理对策,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抑郁障碍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梅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684-685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习惯称“三低症状”,其中以情绪低落最为突出。根据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郁证、癫证范畴。发病者多数存在精神因素。《医学正传》中说:“癫狂之疾,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戴思恭《证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于脑卒中后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患,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淡漠迟钝、食欲减退等,甚至出现幻想、妄想、自杀等心理倾向及行为[1].其发生机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原发内源性机制"和"应激反应性机制"两种假说[2].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抑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用HAMD抑郁量表将107例初发脑梗塞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梗塞神经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在107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1.1%,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抑郁是脑梗塞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表现,病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对卒中后抑郁近年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出综述,为临床防治卒中后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妇女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更年期妇女抑郁状态是指发生在妇女自然绝经前后的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持续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滞、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此病症对更年期妇女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代研究表明:导致更年期妇女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生物因素等,其中与更年期妇女抑郁状态关系较密切的有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缺乏、激素水平波动、神经类型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以持久的显著的心境低落、焦虑、迟滞为主要特点,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杀的念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抑郁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据统计老年抑郁的发病率可达10%,在患有老年病的患者中,发病率甚至更高[1~3].本研究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老年抑郁患者148例,观察老年抑郁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黛力新辅助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另选择120例非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C组,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3组均治疗8周后采用电子胃镜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食管黏膜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结论抑郁焦虑因素影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黛力新辅助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隶属于产后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其发病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夫妻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临床对产后抑郁病患的护理体会,对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探讨,以便在产妇围产期就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让产妇远离抑郁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论痰对癫狂病发病及病情演变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痰对癫狂类重性精神病发病与病情演变之作用,做了论述。文章指出,痰系癫狂类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简称精分症)之主要致病因素,而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简称分裂情感症)中则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简称躁郁症)发病虽与痰无关,然病久不愈,生痰生瘀,可使病情向重度、复杂性演变。文章最后重点指出,元·朱丹溪首创之痰致癫狂说,是值得肯定的;然需后人对此原始古朴之致病说不断修正、补充与发展提高;若不注意痰之演进、衍生性,一成不变地运用此学说辨治癫狂病,效果将是不理想的。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抑郁(Diabetic depression)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是以情感活动障碍为基础的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表现除血糖增高引起口干、乏力、体质量下降等症状外,还可见情绪低落、失眠健忘等症状,严重者不愿遵从治疗,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甚至有自杀的危险。本病多发于40~65岁患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人,女性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28.2%)高于男性(18.0%)[1-3]。本病发病率高、病情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