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小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63-2363
根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江苏省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南通市2005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要点》下达的任务,我市于2005年9~10月按照全国布病(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继续开展了布病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肉品卫生》2005,(10):17-17
为掌握中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预测布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近日印发《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方案提出,开展全国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全国常规监测包括人间疫情发现、报告和爆发(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称为爆发)疫情监测。方案选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内蒙古锡盟、呼伦贝尔市、辽宁省铁岭市、山西省大同市、陕西省榆林市、西藏昌都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南省郑州市、四川省阿…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全国布病监测点 1995年建立 ,按照“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和“郑州市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 ,逐年开展监测。现将2 0 0 0年郑州市布病监测点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荥阳市为固定监测市 ,其中豫龙镇、贾峪镇、王村镇、广武镇、乔楼镇为固定监测镇 ,其余乡 (镇 )为非固定监测乡 (镇 ) ,巩义市等其他 11个县 (市 )、区同时做重点监测。2 监测结果2 .1 固定监测点监测 荥阳市人间流行病学调查 5个镇、10个村、1180人 ,其中农民 888人、学生 2 5 4人、屠宰业 1人、兽医 1人、皮毛加工 6人、干部 7…  相似文献   

4.
1990年阿巴嘎旗确定为全国布病监测点以来,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1990~1994年开展了人间布病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1监测对象和方法对象:固定监测点设在白音查干、宝格达乌拉两个苏木(乡)139个浩特(居民点)和1个镇(新浩特镇)。...  相似文献   

5.
<正>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浙江省1995年达到布病控制标准,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技术方案》开展人间布病监测,至2002年一直未发现病  相似文献   

6.
青州市于1965年首次确诊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人。1965~1980年全市共确诊布病病人51例,分布在4个乡镇19个自然村及3个市直单位。根据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布鲁氏菌病监测试行方案》及《山东省布病防治意见》的要求,自1991年起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范围 选择王坟、庙子、五里3个山区乡镇为固定监测点,其余山区乡镇为非固定监测点。12 监测对象 畜间监测未免疫5月龄以上的羊,8月龄以上的牛;密切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7岁以上人群为主要监测对象。13 监测方法 人间采用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及试管凝集试验(S…  相似文献   

7.
用“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规定的监测方法,对郑州市人间布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固定监测点荥阳市人间SAT阳性率0.37%,畜间SAT阳性率0.14%,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未检出布病现症病人,表明该市布病疫情稳定;重点监测地区登封、巩义及市属郊区疫情持续存在,其发病范围、发病数量与监测前比有一定扩大,三年人间总感染率1.87%,检出新发布病15人,畜间总感染率2.89%,检出阳性羊46只,并对上述地区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陕西省按照国家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监测方案,选择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了解布病感染情况。方法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对国家布病监测方案,适时进行修订,采用在流行病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血清学检测及病原分离的方法开展调查监测。结果2005—2008年布病平均感染率为7.01%,榆林市感染率最高,流行菌株为羊1、羊3型布鲁杆菌。结论陕西省布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现行监测方案应增加可操作性,使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长清区为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严重疫区之一。自2 0世纪70年代起,长清区推行了以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布病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从1985年起未再发现新发病人。1990年被确定为全国布病监测点之一,按照全国监测方案要求,连续进行布病监测。现对1996~2 0 0 2年的  相似文献   

10.
用“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规定的监测方法,对郑州市人间布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固定监测荥阳市人间SAT阳性率0.37%,畜间SAT阳性率0.14%,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未检出布病现状病人,表明该市布病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11.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 ,其北部和东部为平原区 ,南部和西部为山区。山区农民有养羊的传统。 1965年就有布鲁菌病病例报告。 1965 -1980年全市共确诊布病病人 5 1例 ,分布在 4处乡镇 19个自然村及 3个市直单位。从 7处乡镇 2 4个自然村检出阳性羊 5 2只。根据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布鲁氏菌病监测试行方案》及《山东省布病防治意见》的要求 ,自1991年起连续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监测情况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监测范围 选择王坟、庙子、五里 3个乡镇为固定监测点 ,其余山区为非固定监测点 ,对人畜间布病疫情进行常年监测。1 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卢龙县监测点人间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规律及地区分布情况,为政府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及《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对卢龙县2007--2013年人间布病监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年间卢龙县12个乡镇共检测采集血清标本1762份,检出阳性126份,阳性率为7.15%;其中主动检验362人,阳性67例,阳性率18.50%;抽样监测检验1400人,阳性59例,阳性率4.21%。职业人群以饲养员感染率最高,为12.12%(79/652),不同职业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13%、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人间布病监测检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蛤泊乡最高,为11.67%(23/197)。结论卢龙县人间布病疫情2007--2010年逐年上升,近几年有下降趋势,主要与近几年防治力度加大有关,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评价本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有效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为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3~5月,按照《乌兰察布市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筛查监测及入户宣教干预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每个旗(县、区)至少开展血清学筛查1 000人,同时由经过培训的布鲁氏菌病防治专业人员以入户的方式,对高危人群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结果全市各旗(县、区)除丰镇区由于特殊情况未开展血清学筛查工作以外,共对所辖地区的46个乡、镇(苏木)的454个自然村开展了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筛查和监测工作。调查65 696人,血检10 607人,检出阳性血清375人份。其中,感染率0.57%,发病率0.16%,患病率0.47%,确定并处理人间布病暴发点11个。结果全市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主动发现病人数明显下降,本市所采取的布鲁氏菌病患者免费救治措施效果初步显现。结论但是,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病率由2013年的0.049%,上升为2014年的0.16%,说明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4.
绥德县是陕西省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老疫区。1996年布病在我县爆发 ,当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为了掌握布病爆发后的疫情动态 ,分析指导布病防治工作 ,1997年确定我县为省级布病监测点 ,2 0 0 0年又确定为市级布病监测点 ,现将 1996年~ 2 0 0 2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与羊及羊产品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110 0 7人为调查对象 ,199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调查 ,1997年~1999年选择薛家河、义合、白家硷流行较严重的 3乡做为省级监测点。 2 0 0 0~ 2 0 0 2年选择张家砭、崔家湾、田庄 3乡为市级布病监…  相似文献   

15.
陈奇峰 《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42-43,4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侵入机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二类动物疫病之首[2]。绍兴市自2005年首次出现人间布鲁氏菌病以来,人间布鲁氏菌病每  相似文献   

16.
衢州市2007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衢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为预防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布病监测工作统一布署和要求,血清学结果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8-1995)。结果2007年衢州市畜间布痔共监测奶牛1071头,阳性26头,阳性率为2.43%(26/1071);共监测重点人群血清304份,发现1例布病血清阳性,阳性率为0.33%(1/304)。结论衢州市人间布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今后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自1981年起进行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20多年来一直未发现布病疫情。随着北方牧区疫情的回升及我市大量牲畜的输入,给我市布病防治工作带来严重隐患。2003年我市发现近20年来首例布病急性感染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及时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为控制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市2013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 2013年本市发病率22.71/10万,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487例,比去年(1 195例)减少708例,报告病例数下降了59.25%。结论 2013年各旗县市区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数和发病率较2012年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证明本地区采取的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结果连续3年血清学检查平均阳性率为20.08%,各年份阳性率逐年提高,波动在9.41%-36.52%之间,新发病人279例,发病逐年增多。结论绥德县人间布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疫情活跃。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牛羊携带的布鲁氏菌传染人,引起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1]。布病不但能够给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014年三峡库区某区发现首例人感染布病以来,近三年监测数据表明,该区人间布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研究表明职业人群缺乏布病防治知识是导致人间布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2]。为了解该区职业人群对布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在参照《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