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寻找一种分离小肠叶肠炎耶氏菌的高效选择鉴别培养基。方法:收集70份猪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分离;将这70份标本用划线法种入三种选择鉴别培养基;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CIN琼旨平板。分离出5株小肠发火 耶氏菌,血清型03,生物型3,VP阴性变异株。然后比较这三种培养基的分离率。结果:CIN琼 分离率最高(100%),麦康凯琼脂的分离率最低(16%)。结论: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广西首次从五个养猪场124份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出60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属于对人有致病性的血清型,其中58株是0:3,2株是0:9。检出率除一个养猪场是0外,其余为31.2~69.5%,平均检出率48.4%,高于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CIN琼脂,从海南岛200份猪粪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茵2株,中间型耶氏菌3株。分离率为2.5%。从猪粪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苗是省内首次报导。分离中间型耶氏菌具有国内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在本省检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之后,又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主要有: 1.分离出两林具有诊断价值的噬菌体最近该单位从猪便中分离到了两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健康人群、不同种动物、食品和腹泻病人分离的104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中寻找致病血清型。方法 用吡嗪酰胺酶活性试验、自凝性试验、钙依赖性实验和质粒的检测试验检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0:10、0:6、0:9和0:7,13血清型菌的致病性。结果0:9血清型为致病菌,0:10、0:6和0:7,13血清型为非致病菌。结论 宁夏分布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以0:9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能引起小儿腹泻、急慢性胃肠炎、败血症和类阑尾炎等。在猪体分离耶氏菌阳性率较高。我区卫生防疫站已在人和猪体中分别检出此菌。我们为了解我县家畜猪体携带耶氏菌的情况,于1984年8月间采集标本72份,结果检出一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于1991年4月从广西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生物1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该株耶氏菌与O∶3、O∶9、O∶8、O∶5、27血清不发生凝集.从腹泻猪粪中分离出生物1型耶氏菌在广西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健康猪不同部位收集296份样品,分离耶氏菌12株,其中G_1(包括0:1、0:2、0:3)、0:9血清型菌株所占比例为83.3%,均为人畜患病的血清型。猪粪污染外环境的机会较多,造成人畜共患此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简称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早在30年代已发现本菌,生长较缓慢,生化反应与大多数肠道杆菌很相似,易被忽略,可能是甚少检出与报导的原因。自Aulisio等报导耶氏菌对弱碱有耐受性并推荐用碱处理法从食品中快速分离耶氏菌以来,已相继得到证实,本文用碱处理法从72例猪粪中分离到4株耶氏菌,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健康猪不同部位收集296份样品,分离耶氏菌12株,其中 G_1(包括0:1,0:2,0:3)0:9血清型菌株所占比例为83.3%,均为人畜致病的血清型,说明猪粪污染外环境的机会较多,造成人畜共患此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 、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 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983年从粪便标本中分出一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该菌在SS 琼脂平板上,以普通培养法发现生长出无色透明,大小一致,直径约0.5mm 的菌落。与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及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等均无凝集,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因子血清发生较强的凝集,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鉴定,结果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3型。表明在本地区成人中有耶氏菌存在。该菌的分离在感染腹泻的粪便常规病学检查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它可以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我国北京,山西、福建等地已分离到本菌。1985年2月我市首次从腹泻病人检出耶氏菌0∶3型一株。现将病例及分离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邸满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14-815
目的调查汾西矿区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疑为细菌性痢疾大便标本156份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0株致病菌,20株致病菌全部为福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痢特灵、氟哌酸等药物敏感率较高,对氯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结论福氏志贺菌是汾西矿区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血清型,对庆大霉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析及耐药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变迁。方法 :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结果 :从 2 0 15 7例北京儿童医院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菌属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共 13 44株 ,总检出率为 6.7%。其中志贺氏菌属 10 3 0株 ,检出率为 76.7%。福氏志贺菌占志贺菌属 82 .0 % ,其次是宋内志贺氏菌占 17.7%。沙门菌属 178株 ,总检出率为 13 .2 %。变形杆菌属 12 4株 ,总检出率 9.2 %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致病大肠杆菌 12株 ,总检出率 0 .9%。福氏痢疾杆菌对 β-内酰氨酶类耐药率有所增加 ,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也有所增加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 ;对头孢三代类几乎都是敏感的 ;对氯霉素高度耐药。宋内氏痢疾杆菌、沙门氏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以志贺氏菌为主 ,其中又以福氏痢疾杆菌占绝对优势。儿童感染的福氏痢疾杆菌对以前常用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增高 ;对头孢三代都较敏感。环丙沙星治疗福氏痢疾杆菌仍然是敏感的。治疗宋内痢疾杆菌可选用氨苄西林  相似文献   

17.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下称耶氏菌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肠道传染病、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本病存在,我们于1982年报道从病人、猪、鼠和鸡分离出耶氏菌。耶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为猪和奶牛,自然界已发现80多种动物可携带耶氏菌。这些染菌动物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把病原体传给人。病人临床表现以胃肠炎为主,还能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肝脾脓肿、兰尾炎和急性关节炎等30余种  相似文献   

18.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张文亮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27-322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同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113株大肠埃希氏菌确证试验阳性率为28.3%;产ESBLs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了68.8%、81.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1.9%、9.4%。结论:医院产ESBLs菌的阳性率较高,临床应以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为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沙门菌的感染率、血清学分布和耐药性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哨点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对2016-2018年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检测。结果从2 84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87株(6.6%)沙门菌,共鉴定出2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率最高(3.5%),其次为肠炎沙门菌(1.3%)、4,5,12:i:-(0.3%)。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萘啶酸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0%、36.0%、31.0%。肠炎沙门菌和4,5,12:i:-分别对萘啶酸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和4,5,12:i:-对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所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的gyrA基因均发现突变,而gyrB、parC、parE基因均未发生突变。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深圳地区流行的最常见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氟喹诺酮耐药可能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本地区沙门菌的流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一)预防医学 1.布病与耶氏菌感染血清学鉴别诊断的研究人和家畜布氏菌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到目前为止仍采用了试管凝集试验为主要的血清学方法,病原分离虽然准确,但较麻烦,而且检出率不高,不能广泛应用。布病的血清学方法到今天已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包括最新技术的应用,都未能很好地鉴别布氏菌与其它多种细菌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根据小肠结肠耶氏菌的抗原分析、毒力质粒特征、0:3型与0:9型小肠结肠耶氏菌有共同外膜蛋白抗原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