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骨髓涂片中环形铁粒幼细胞的比例在5 %~15 %以上。然而 ,自1984年以来 ,笔者在骨髓实验室检查中先后发现有24例贫血病人 ,在其骨髓涂片中病理性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 ,而环形铁粒幼细胞却在2%以下 ,有大部分病例甚至找不到环形铁粒幼细胞 ,为此 ,笔者对该24例病例进行了追踪观察。1病例与方法1.1病例因贫血入住我院的住院病人24例 ,年龄15~72岁 ,平均43岁 ,女14例 ,男10例。经门诊补铁等一般治疗无效后 ,收入住院治疗 ,贫血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1.2方法24例病人测定了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关系,观察不同维生素B12与叶酸浓度改变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缺铁性贫血(IDA)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6例(其中单纯性叶酸缺乏性贫血23例,单纯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5例,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缺乏性贫血28例),测定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方法。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缺铁性贫血组(P〈0.01),其中单纯性叶酸缺乏贫血、单纯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缺乏性贫血之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Hcy变化可指导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和了解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4例难治性贫血和4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外周血涂片、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虽然两者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三系均有异常增生,但难治性贫血的细胞病态改变在数量上超过巨幼细胞性贫血(MA),巨幼细胞贫血的细胞巨幼变程度和数量大于难治性贫血。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MA形态学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征,需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4.
岳伟  寻琳婷  安瑛  周雁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70-2771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1例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对贫血引起的头昏、乏力等症状容易耐受,而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常就诊于消化科或急诊科.结论:为避免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误诊,临床上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中应用骨髓形态检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接收的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当作研究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当作参考组。两组均采用骨髓形态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红系病态、粒系巨变及淋巴样小巨核率较参考组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有核红细胞PAS染色阳性率较参考组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较参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健康对照组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67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42例,运用SYSMEX KY-21N血球仪检测MCV、RDW。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MCV低于健康对照组,RDW高于健康对照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MCV增大、RDW增高。结论红细胞MCV、RDW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有诊断价值,可作为一种快速、简单、方便、准确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贫血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贫血中 ,除溶血性贫血 (HA)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 (LD)活性增高外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缺铁性贫血 (I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MA)等罕见LD活性变化的报道 ,我们发现 ,MA和一部分IDA患者都有血清LD的异常。现将几年来对MA、IDA和AA三种贫血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与贫血之问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惊厥组,选择住院热性惊厥患儿157例,男93例,女64例,年龄6个月~6岁;对照组,132例,为同期以不同疾病住院的发热患儿,男72例,女60例,年龄6个月~6岁,入院后取静脉血1ml测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贫血类型多为小细胞性贫血(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血液特征);惊厥组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热性惊厥与缺铁性贫血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治疗热性惊厥和发热性疾病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小儿贫血。  相似文献   

9.
对本院1998-2005年间102例(男性48例,15-70岁;女性54例,16-75岁)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形态学分析和诊断,发现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1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多以红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以上21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殊类型,其比例为20.6%,其余8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二者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占总数的79.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少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29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分为老年组(n=83)和青少年组(n=46),分析两组患者贫血的原因和误诊情况。比较骨髓象、外周血象等检查资料。结果老年和青少年患者贫血原因中均以摄入不足比率最高(老年31例,37.35%;青少年29例,63.04%)。老年患者的骨髓象以活跃、明显活跃的比率较高,而青少年患者以极度活跃和明显活跃为主。老年组患者外周血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青少年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比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P均0.05)。老年患者中误诊27例,误诊率为32.53%,显著高于青年组的6.52%。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均回复正常,但老年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29.3±3.8 d)显著长于青少年组(19.9±2.1 d)。结论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因临床症状非特异而易误诊,其主要病因在于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不足,表现为全血细胞水平下降者的比率更高,临床上需要积极掌握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对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MCV/RDW参数鉴别诊断贫血的临床实用参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YSMEXKX 2 1型血细胞分析仪对正常人和各型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平均容积(meancellvol ume,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redbloodcelldis tributionwidthindex ,RDW )测定,并对其临床参考价值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的贫血患者1 73例,男91例,女82例,年龄1 4~6 5岁。其中缺铁性贫血5 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 5例,溶血性贫血2 2例,急性失血性贫血1 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 0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1 8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 2例。健康对照组1 0 0例,男5 8例,女4 2例,年龄2 0~6 0岁,系经本院门诊体检合格者…  相似文献   

12.
丁乐  黄文琴 《临床医学》2009,29(12):70-7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已经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24例,占57%;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5例,占60%;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6例;占62%。维生素B12减少者28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38例,占90%。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增殖性疾病,对MDS的定义国内外还未有明确统一的意见。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DNA合成的生物化学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缓所致的疾病。两者在细胞形态上均可出现巨幼红细胞、核碎裂、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等现象,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将我院近3年来已确诊的MDS26例、MA26例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MDS患者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25~75岁;MA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8~83岁。2.方法(1)标本:抽取患者静脉血1.0ml,缓缓注入加有10μl、15%EDTA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红细胞率(macroR%)在成人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对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的成人诊断标准,分别将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成人患者设为设为MgA组,将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人患者设为AA组,将35例骨髓异常综合症的成人患者设为MDS组;将165例健康成人设为健康组。对4组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得出macro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检测结果,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macroR%在MgA组、AA组、MDS组都分别与健康组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roR%在AA组、MDS组分别与MgA组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ro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确定macroR%的诊断临界值为1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82.60%。结论 macroR%对于MgA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期贫血孕妇应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另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观察组孕早期孕妇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其他类型贫血占比分别为81.82%、13.64%、4.55%,孕中期孕妇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其他类型贫血占比分别为78.57%、17.86%、3.57%,孕晚期孕妇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其他类型贫血占比分别为53.33%、40.00%、6.67%。观察组孕早期与孕中期孕妇小细胞性贫血占比高于孕晚期孕妇,大细胞性贫血占比低于孕晚期孕妇(P<0.05),其他类型贫血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大细胞性贫血与小细胞性贫血患者相比血红蛋白及多项红细胞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早、中期贫血孕妇以小细胞性贫血最为常见,孕晚期孕妇以大细胞性贫血最为常见。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指标与健康孕妇比较以及不同类型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指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够及时发现妊娠期贫血且能够为临床鉴别贫血类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仅定量检测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研究Ret-He在缺铁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常用的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评价该方法检测Ret-He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重复性和稳定性.分别检测40例正常健康人、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和40例肾病性贫血的红细胞参数(RBC、HGB、MCV、MCH、HFR、Ret-He)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批内变异系数及批间变异系数均<3%,冷藏保存48 h内结果稳定.正常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组、地中海贫血组和肾病性贫血组的Ret-He中位数分别为30.03、23.84、29.82和31.32 Pg;缺铁性贫血组Ret-He分布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组Ret-He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t-He优于传统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简便、快速、价廉,可广泛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中的临床价值,以此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并辅助临床进行诊断。方法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急性失血性贫血组(7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组(65例)、溶血性贫血组(42例)、肝病性贫血组(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28例)及健康对照组(63例)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大细胞贫血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肝病性贫血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明显增高(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呈明显下降(P<0.01),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FR)明显升高(P<0.01)。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下降(P<0.01)。除肝细胞贫血组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大细胞贫血组中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呈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及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灵敏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特点。方法 对1998~2003年我院2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老年人巨幼贫,男性多见,男女比例1.75:1,全部患者构成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多数为重度贫血,以头昏、乏力、纳差为主要表现,伴其他疾病17例,占77.3%,以非血液病人院12例,占54.5%,有11例患者全血细胞下降,与非老年巨幼贫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呈增生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有1例同时合并缺铁性贫血。结论 老年人巨幼贫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与同时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糖类抗原153(CA-153)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A-153、Hb、LDH水平;采用Pea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1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伴急性心肌梗死的少见病例的诊治过程。方法: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面色苍白、疲乏头晕2a余,一直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服用“补血药”无效,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骨髓铁染色、铁蛋白等检查,确诊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甘油及大剂量维生素B6等治疗病情稳定痊愈出院。结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属少见病,很容易与同为低血色素贫血的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相混而误诊,如果误补铁过多则更容易加重心脏铁负荷。所以,对低血色素贫血患者要及时做骨髓铁染色.对冠心病合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除扩冠、抗凝外还需祛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