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健康管理的护理研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12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血管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治疗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血脂、血糖、血压、吸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血脂、血糖、血压、吸烟情况控制合格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中血脂、血糖、血压、吸烟情况控制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组内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高,干预后治疗组中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治疗组脑卒中发病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规范化健康管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糖、血压,而且能对其吸烟情况进行良好控制,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的行为进行健康干预管理,探讨其在脑卒中前期人群中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符合脑卒中前期诊断的896例随机分组,其中管理组450例,对照组446例。管理组实行健康管理,包括脑卒中预防知识讲座,指导其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照组仅告知有高血压或存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做任何预防措施。比较6个月、12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前期转归及脑卒中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健康管理措施6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血压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为脑卒中的人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措施12个月后,两组血压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转为显性脑卒中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前期人群进行自创性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脑卒中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包括4期康复训练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观察出院6、12、24个月时,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及二级预防行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及卒中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得分:干预组6、12、2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比较:6个月时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运动达标率好于对照组(P<0.05);12和24个月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与入院时比较,干预组6、12、24个月戒烟和运动达标率均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仅6个月时戒烟达标率增加明显(P<0.05)。随访2年,干预组卒中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健康知识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防止和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卒中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方法 770例门诊筛查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进行连续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前后,770例患者掌握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比例由98例(12.73%)提高到了715例(92.8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连续的健康教育干预,使高危人群掌握脑卒中相关知识比例大幅提升,患者能够有效的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显著降低了脑卒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和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01~2021-04以便利抽样法抽取我市3个乡镇6个自然行政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3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行传统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胆固醇、脑卒中知识、健康行为、脑卒中发生率及其他疾病住院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脑卒中知识及健康行为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共发生3例(4.35%)脑卒中,低于对照组的10例(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有2例(2.90%)观察组患者因其他疾病住院,与对照组的4例(5.80%),差异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防治态度及对药师服务的需求。方法:对2013-2015年各社区脑卒中筛查的426名高危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对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认识中,知晓率最高的是高血压(81.69%),全部危险因素知晓率为5.4%,6.81%的人群对所有的危险因素均不清楚;早期症状中:偏侧肢体发麻知晓率最高(62.91%),头痛头晕知晓率为60.09%,一侧肢体力量减弱、视物模糊、较严重的头痛呕吐、舌部发硬、说话不清楚等症状知晓率低于40%,全部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为6.81%,对早期症状都不清楚的占11.27%;防治态度中,100%的人愿意积极应对,力图降低中风的风险。73.47%的人群愿意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预防;20.66%和18.54%的高危人群愿意通过定期体检、接受健康教育及健康体检的方式来预防;对药师的服务如患者教育、用药指导的需求方面,表示很需要药师服务的占56.34%,需要药师服务的占39.2%,有3.05%的人认为不需要,1.41%的人不清楚药学服务。结论:对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加强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相关知识的宣教,普及相关知识,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药学监护服务,提高高危人群对卒中的防治态度。  相似文献   

7.
王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47-49
目的确定合适方案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评价脑安胶囊对其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医院就诊的25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VHI积分为指标对其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分为脑安胶囊干预组274例和对照干预组264例。干预方案实施后随访2年,通过血压、CVHI积分值及脑卒中发病率的比较来评价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脑安胶囊干预组患者接受干预方案后疗效显著,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干预组;CVHI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干预组(P〈0.05)。脑安胶囊干预后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安胶囊能显著改善脑血管功能,对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0名脑卒中高危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干预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血糖、血脂、血压方面的控制情况及两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干预组在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血糖为(6.5±1.2)mmol/l,血脂为(2.39±1.27)mmol/l,收缩压为(135±18)mmHg,舒张压为(85±23)mmHg,脑卒中发病率为4.4%;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血糖为(7.5±1.3)mmol/l,血脂为(3.32±1.21)mmol/l,收缩压为(159±22)mmHg.舒张压为(95±31)mmHg,脑卒中发病率为7.2%,干预组对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脑卒中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可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发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 2 0 0 0年~ 2 0 0 2年 3年间徐家汇地段医院家庭病床患者的再发性脑卒中 5 8例与对照组 1 94例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饮酒、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和初次发病后 3年内的复发和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复发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 (P>0 .0 5 ) ,但复发组的预后较对照组差 (P<0 .0 5 ) ,而且再次脑卒中的血压均偏高是再次脑卒中的直接相关因素 ,且临床症状重 ,致残率高 ,危险性大 ,死亡率高。结论 预防再卒中的发生主要措施是控制危险因素 ,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护理和功能训练工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促进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选定的中山市城区社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高危人群实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医疗模式,并针对该人群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干预,预防或推迟MS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整体健康水平的目标.方法 以中山市城区石岐辖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将符合MS发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的本地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50例实施健康管理医疗模式及予以持续、有针对性的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指导等方面干预,对照组50例仅给予体检及与MS相关健康讲座.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MS各指标数据变化.结果 干预15、18个月后,干预组居民在体重、腰围、血压等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干预组TG、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及个体化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城区社区MS高危人群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预防对策.方法 120例胃肠外科手术高危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分析胃肠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营养不良、心理因素为胃肠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肠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压疮高危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 50例高危疮脑卒中患者内对照组,7例高危疮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压疮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压疮风险管理,即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对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筛查,制订个体化压疮预防护理方案,分层次动态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6%(P<0.05),压疮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压疮高危人群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和提高压疮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情况,为制定和建设更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制定脑卒中知晓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珠海市香洲区周边4个社区门诊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需要紧急治疗处理认识不足,其知晓率与职业、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力度推进社区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有针对地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及制订将高血压人群、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统一纳入规范管理的社区高血压全人群策略的综合防治模式,通过比较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达到有效的针对全人群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病。方法对我社区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同期抽取无高血压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各100例,按照社区高血压防治方案对各组开展随访、干预、评估等防治工作,从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比较社区高血压全人群策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方面的作用。结果社区高血压全人群策略干预后,各组知晓率均有提高,高血压患者组治疗率及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人群策略干预和纠正人们行为及生活方式以及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依从性等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方法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结果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糖尿病检出率。结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识别及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是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传统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不足以解释脑梗死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本研究通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体验式学习对预防脑卒中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3年6月选择立新村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249人开展体验式学习,学习1年后,比较其对预防脑卒中知信行变化。结果:经过1年期体验式学习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认知态度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率均有明细提高。结论: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行预防脑卒中的知识,提升防病意识,从而有效改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科收治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复杂,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病、颈动脉硬化、吸烟、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积极干预青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减小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康健社区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脑卒中人群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方法:对2009—2014年市二、三级医院确诊报告的康健社区户籍的95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核实,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的平均年发病率为0.198%,男性脑卒中的平均年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因素和行为相关因素,且以高血压的相关性最大。结论:对具有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开展相应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600例展开研究,按照是否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组,以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41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并进行综合干预,分析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史、血压、血脂、颈动脉狭窄症、心电图ST-T段改变等比例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史、吸烟、BMI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根据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为以后预防或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