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锡市滨湖区慢性病患者管理现状,探讨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管理对策。方法查看慢性病患者管理台账,对慢性病患者防治现状和卫生需求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查,并将结果输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病管理医生人均管理患者为462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8.9%和27.63%。39.80%的慢性病患者能在1年内定期开展体检;慢性病卫生服务需求为定期体检(73.36%)和健康教育讲座(51.32%)。结论我区慢性病卫生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患者的管理需求,建议寻求政府经费支持,免费为慢性病患者体检,建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解决我区医疗服务提供与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的现状,为增强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和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总结了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现状,综合分析了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慢性病患者缺乏非药物治疗的信念,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监测和评估机制及社会支持环境。影响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社会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患者自身。结论维持性是非药物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及提高慢性病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知识知晓率及家庭支持为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信念及改善慢病患者的态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山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调查2019年宁夏农村5县共6531名慢性病患者和家庭的人口学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构建Anderson模型分析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宁夏南部山区五县慢性病患者两周内门诊就诊率为37.3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人均入5000~10000元、>10000元、慢性病数量≥2种和自身健康评价好、一般、差的慢性病患者两周就诊率较高,年收入<5000、患有一种慢性病和自身健康评价非常好的慢性病患者两周就诊率较低;需求因素对慢性病患者两周就诊率影响最大,使能资源因素对慢性病患者两周就诊率也有一定影响。结论 宁夏南部山区慢性病患者两周就诊率较低,年人均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患慢性病种类数、自身健康评价状态是宁夏南部山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卫十一项目的 8个项目省、40个项目县,以社区诊断和健康档案的建立为切入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为抓手,针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等三类人群的需求,采取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等措施,探索建立农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项目地区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发现,登记和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其管理率从2009年的60.8%和32.2%分别上升到2013年的92.2%和88.8%;全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地区调查人口自报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率(63.8%,50.2%)显著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54.9%,38.3%)。结果提示,以培训、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为核心的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慢性病服务能力,项目地区所实施的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切实可行,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近年来健康管理的现状并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方法通过搜集文献,总结近年来健康管理现状,主要从流动人口及慢性病患者的人口健康管理着手讨论,并思考远期合理的健康管理发展措施。结果人口健康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发重要,目前其定义尚未统一。农村诊所或医院开展人口健康管理意义重大,但人口健康管理在实践及相关医师培训中难度极大。在健康管理过程中,流动人口及慢性病的管理为主要难点问题。结论充分满足流动人口及各类慢性病患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相当困难的,为了满足患者及高危人群的需要,可通过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加强健康管理评价体系、加强个性化管理,并采取相关政策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孟光会 《现代保健》2012,(27):148-149
目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方法:通过学习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政策理论及服务规范,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开展工作。结果:在全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已规范实施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结论: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落实慢性病患者分类干预要求,对规范实施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上海市闸北区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及特点。通过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能更加及时的发现患者、优化疾病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依从性、加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村主要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探讨基层医生对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为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4个县的农村居民1 064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81例慢性病患者运用χ2检验、一般描述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具有良好服药依从性的患者68例,占慢病患者的37.6%,建立健康档案、村医督促服药、定期测量血压、村医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健康信念、慢性病知识影响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服务利用(OR=3.574,95%CI:1.360~9.391)与健康信念(OR=2.884,95%CI:1.015~8.196)。结论农村慢性病患者总体服药依从性不高,基层卫生服务利用、健康信念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应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对慢性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强化患者健康信念,普及慢性病知识以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慢性病不断威胁人类,严重阻碍人类健康生活,慢性病的防控也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挑战。建立健全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通过科学有效的地构建信息平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部门动态掌握慢性病患者病情,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慢性病决策服务,为制定计划,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督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玉溪市农村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方法采用集中指数、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玉溪市3个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3%,低于全国农村水平,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2801。结论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慢性病患病人群集中在较低收入组,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玉溪市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卫生事业的历史性巨变与新世纪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区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医学教育科研体系、法制建设和执法体系、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入手,阐述了上海卫生事业近50年来的历史性变化。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发病基础依然存在,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首要危险;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卫生事业发展呈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的局面;卫生事业宏观调控能力亟需加强,卫生改革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患病人群自我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中老年人群患病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慢性病人群更倾向于自我医疗(42.06%),一个月内新患病人群更倾向于就医(63.24%);在自我医疗与不处理的选择上,慢性病患者(OR=0.36,P0.001)倾向于不处理,在自我医疗与就医的选择上,慢性病患者(OR=4.13,P0.001)、居住城市者(OR=1.23,P=0.001)倾向于自我医疗。结论慢性病、男性、高龄和农村地区的中老年患病群体治疗率仍有待提高,慢性病、城市地区居民自我医疗率应降低。应采取增加农村卫生资源投入、健康教育等方式,改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公平性,降低自我医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进行分析,获取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黑龙江、安徽和广东省2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款为15元/人的占51.72%;3个省社区平均每万人口数与公卫医师的配比为0.25、0.25、0.35,正式编制人员数仅占44.15%;在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的覆盖率达到了100%,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仅约为40%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率低于10%,新生儿访视率、孕产妇产前管理率和产后访视率均约为20%;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仅为42.62%。结论所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均衡,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质"上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爱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2756-2759
目的 本文通过就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北京石景山区分级诊疗的实施情况,并基于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方法 采用统计学描述方法,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对“签约服务、社区用药、慢性病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来分析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结果 只有17.80%的被访者表示“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中91.70%的患者表示会续约。对转诊预约服务的认知度达到了67.30%。在“对药品齐全状况的满意度”方面,24.8%的被访者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对药品价格的满意度”方面,1.10%的被访者认为“不太满意”,没有“很不满意”。“对健康档案的”认知度和使用度分别为71.40%和52.50%,“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慢性病管理”使用度只有36.09%。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位置设置相对合理,便于患者就医。患者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较高,但有效签约率可能不足,有必要加强签约宣传力度,提高医疗保险对签约服务的约束及激励,加大差异化报销力度,提高实际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社区用药方面对“药品价格”满意度高于对“药品齐全状况”的满意度,北京分级诊疗的实施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基层的用药报销范围。慢性病管理与服务认知度较高,但利用度偏低。在社区应加大慢性病管理与服务力度,通过持续跟进慢性病随访全程监管慢性病进展,及时帮助患者利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服务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评价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签约和未签约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和健康管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慢性病服务初步显效,签约患者的健康意识和依从性提高,血压及血糖情况得到改善,治疗费用下降,但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和效果还有提升空间.结论 加强家庭医生的宣传工作,引导居民积极签约;完善家庭医生团队建设,规范家庭医生的工作,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山东省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结果: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受外部政策、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卫生服务市场化的影响。结论:通过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理顺与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关系,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机构的内部管理等措施,促进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方便、综合、连续地卫生保健服务.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镇卫生院翻牌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供需能力的调查;制定工作目标。结果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服务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结论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农村卫生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当地投资环境的改善,也是目前解决基层医疗单位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农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认知与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农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570人,应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认知与评价。结果:绝大部分农村慢性病患者知晓健康管理服务,对疾病控制效果的满意率达82.28%,其中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满意率偏低(P0.05),为77.24%,患者认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提供不足的方面主要有上门随访、健康体检和并发症防治(选择比例分别为11.90%、10.41%和9.29%);农村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主要有随访次数少、医疗设备不全和服务项目开展不足(选择比例分别为16.36%、9.29%和8.92%)。结论:构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机制,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合理安排上门随访、健康讲座等,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9.
Paralleled 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 epidemic of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NCDs) has emerged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disease and economic burdens. Over the past decade, with a political commitment of implementing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China has strengthened its primary healthcare system and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to address NCDs has been acknowledged and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Community-based strategies include: financial and health administrative support; social mobilizati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and the use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NCD dete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atient management. Although China has made good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es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NC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y challenges remain. There are a lack of appropriately qualif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at grass-roots health facilities; it is difficult to retain professionals at that level; there is insufficient public funding for NCD care and management; and NCD patients are economically burdened due to limited benefit packages covering NCD treatment offered b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 To tackle these challenges we propose developing appropriate human resource policies to attract greater numbers of qualif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at the primary healthcare level; adjusting the service benefit packages to encourage the use of community-based health services;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s well as investing more on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