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脂肪肉瘤是一组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不同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20%[1]。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的发生率占所有脂肪肉瘤的30%~35%,仅次于高分化脂肪肉瘤,圆细胞性脂肪肉瘤和黏液性脂肪肉瘤属同一个病变实体的不同分化阶级,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深部软组织肿块。我们收集26例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患者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王心利  钱宏 《江苏医药》1995,21(5):336-337
梭形细胞脂肪瘤与多形性脂肪瘤均为罕见类型的脂肪瘤。前者由脂肪细胞与梭形细胞组成,后者由脂肪细胞与奇形怪状的多核巨细胞构成。皆因其形态有异形性,貌似恶性,常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现将我们在近25年的临床病理检查中见到的1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梭形细胞脂肪瘤4例,均  相似文献   

3.
梁广路 《河北医药》2010,32(11):1388-1389
目的探讨CT对腹部脂肪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8例脂肪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肿瘤的临床CT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脂肪肉瘤的CT特点。结果脂肪瘤样脂肪肉瘤表现为均匀脂肪密度强化不明显,CT难与良性脂肪瘤区别。黏液型脂肪肉瘤平扫为略高于液体的肿块,杂有云雾状略高密度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有时肿瘤绝大部分为软组织肿块所占据,无法与其他软组织肿瘤区别,增强时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但内部常有不规则坏死区。结论 CT扫描对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区别病例类型方面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帕唑帕尼对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有益,这是最近批准该药物的基础上用于此的适应症。帕唑帕尼是第一个用于非胃肠间质瘤和非脂肪细胞软组织肉瘤的口服药,亦是第一个用于治疗非胃肠道间质瘤软组织肉瘤的三期研究。该研究排除了患有脂肪细胞软组织肉瘤的患者。非胃肠间质瘤和脂肪肉瘤在所有的肉瘤中大约各占30%;根据最近批准的文件,该研究覆盖了剩余的40%软组织肉瘤。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标准化疗失败的患者在使用帕唑帕尼后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然而在使用帕唑帕尼组和安慰剂组的患者中总的生存率没有多大区别。但帕唑帕尼不失为软组织肉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闫军  姚晋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32-1432
为进一步提高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治愈率,现总结我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28例复发的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病例资料,借以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该病的再手术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作者所得材料共220例;其中52例为横纹肌肉瘤、51例为脂肪肉瘤、31例为平滑肌肉瘤、20例为滑膜肉瘤、20例为纤维肉瘤、24例为血管肉瘤等。在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及纤维肉瘤发现在其组织学的亚型与预后之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多样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发病隐匿,临床发现多数较晚,容易造成术后的复发与转移,预后较差,其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以脂肪肉瘤相对好发。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差异颇大,容易造成术前影像诊断的混淆,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本研究搜集3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肉瘤资料,总结其复杂多变的CT表现特点,以进一步加深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因腹部肿物入院诊断为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诊治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此例患者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成功切除,经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征象。结论: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较少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充分评估术前并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亚型转化和去分化对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及浸润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机理及预后。方法:复习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资料及献,总结伴有亚型转化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的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伴有亚型转化的患平均复发次数高于非亚型转化患但生存时间较长。结论:亚型转化使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复发次数增加而不影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在软组织肉瘤中脂肪肉瘤是很常见的。脂肪肉瘤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为三类:一是高分化脂肪肉瘤;二是粘液性脂肪肉瘤和小圆形脂肪肉瘤;三是多形性脂肪肉瘤。其中以第一类高分化型脂肪肉瘤最为多见,且能进展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是高分化脂肪肉瘤的发展结果。充分认识高分化脂肪肉瘤对脂肪肉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在近两年中遇到的高分化脂肪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陶国民  查婧 《江西医药》2012,47(1):32-33
黏液性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四肢深部软组织内和腹膜后.在所有脂肪肉瘤中发生率约20%-50%.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发病高峰为40-6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我们遇见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i-67在脂肪肉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41例脂肪肉瘤和20例脂肪瘤中Ki-67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表达于脂肪(母)细胞的胞质(膜),Ki-67在脂肪肉瘤中的阳性率为78%(32/41),S-100在脂肪肉瘤中的阳性率为46%(19/4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化差的脂肪肉瘤中Ki-67的阳性率(69%)高于S-100(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脂肪肉瘤与脂肪瘤中的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在脂肪性肿瘤中的表达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脂肪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特别是在分化差的脂肪肉瘤中,配合标记CD34显示肿瘤中的毛细血管网,可以提高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邢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27-2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使用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层,术后未行理疗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结论 电刀使用等因素所致脂肪细胞的病理改变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电刀、术后理疗等方法可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二例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较少见。腹膜后间隙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因其潜在间隙大且部位深,一般难以早期发现,多数是在侵犯周围脏器出现症状时发现。现将我院收治的二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 女,39岁.主因右下腹肿物伴心慌1个月入院.患者9年前确诊为右下腹腹膜后脂肪肉瘤,行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因术后复发先后5次行脂肪肉瘤切除术.1个月前患者触及腹部包块,伴心慌、胸闷,心率最快120/min,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女,39岁.主因右下腹肿物伴心慌1个月入院.患者9年前确诊为右下腹腹膜后脂肪肉瘤,行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因术后复发先后5次行脂肪肉瘤切除术.1个月前患者触及腹部包块,伴心慌、胸闷,心率最快120/min,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部脂肪肉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腹部脂肪肉瘤的MRI诊断的认识。方法报道两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脂肪肉瘤的MRI特点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腹部脂肪肉瘤均较大,MRI信号特点是T1WI上为低~高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上为高信号,其中含脂肪信号多的脂肪肉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结论不同组织亚型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不同,取决于其组织学成分其形态、内部成分和周边结构,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脂肪的发育表现为组织体积增加,其原因可为细胞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他们各自或同时起作用.脂肪细胞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逐步分化形成,按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19.
脂肪细胞雌激素受体的测定及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的脂肪细胞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的表达水平 ,探讨脂肪细胞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64例成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大网膜脂肪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成人脂肪细胞核内雌激素受体呈阳性反应 ;男性腹部皮下脂肪细胞的ER阳性细胞的光密度高于大网膜脂肪ER阳性细胞的光密度 (P <0 .0 5 ) ;女性的腹部皮下脂肪细胞的ER阳性细胞的光密度与大网膜脂肪组织ER阳性细胞的光密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 1)脂肪细胞的ER免疫阳性反应表达于脂肪细胞的细胞核。 ( 2 )男性的不同部位脂肪细胞的ER表达不同 ,而女性不同部位脂肪细胞ER的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肉瘤(1ipo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而不是脂肪组织,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肉瘤之一,好发于大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偶尔可见于乳腺等部位,腹膜后脂肪肉瘤合并肠系膜转移临床上很少见。作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