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前人群的发病率为0.5%,80岁以上发展到10%。房颤的发生可使死亡率增加1.5~1.8倍,并使各种中风的发病率增加15%。房颤也是最常见的需要用药物控制症状的心律失常。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以终止者为持续性房颤;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为永久性房颤。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房颤)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在美国约有220万房颤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据报道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5%,美国80岁以上每年房颤发病率男性为42.1%。,女性为28.8‰。房颤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老年房颤有其不同于中青年房颤的特点,在治疗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尽管射频消融、经静脉心房内电复律等方法在房颤治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非药物疗法在房颤治疗中所占比例仍十分有限,药物治疗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老年房颤患者。1…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和荷兰的统计资料显示,CKD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6.5%~10.0%,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调查资料,但是据200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完成的40岁以上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0%(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心房纤颤病人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病人发生栓塞事件的危险性分别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及17倍。血栓的检出和预测以及相应的抗凝药物的应用对房颤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科手术及经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则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出现心房颤动的可能,多与心房扩大及心房肌受损有关。但也有少数阵发性房颤患者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并随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变增加,男性人群房颤的患病率为0.9%,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缓慢且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提高。据调查65~69岁人群患病率为0.5%~1%,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到1%~3%。在疾病早期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88%的PD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存在非运动症状(non-motorsymptoms,NMS),包括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CP)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2.5%~16.0%,而35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可高达35%~40%。前列腺疾病中,CP的处理最为棘手。它一般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甚至可伴有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男性发病率2.15%,女性1.71%,并且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5%以上[1]。对于房颤的治疗,目前医学界存在争议,即以控制心室率加预防血栓治疗为目的,还是以转复窦性心律并预防房颤复发为目的。最新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蒙古人民医院各年龄组男女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分布比率及健康现状,并分析其发病因素,为我院职工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1955名男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采用1999年WHO/ISH的分类方法,检测血压、血脂四项、空腹血糖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脂肪肝采用B超。比较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等慢性病人群与正常人群的分布比率及其差异。结果1955名职工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1.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5.9%,女性患病率为39.4%,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0~45岁人群组中,高血压分布比率明显增多;在〉45~60岁人群中的平均SBP和DBP增高最明显(P〉0.05)。患者年龄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在血脂、血糖及脂肪肝检测中,高胆固醇(TC)、高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高空腹血糖(FBG)及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61.6%,62.8%,59.0%,5.4%及10.0%,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尤以〉60岁老年女性增高最明显(P〉0.05)。年龄与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发病率呈正相关。在年龄≤45岁人群中,女性高FPG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P〈0.01)。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等慢性病发病率与家族史阳性、年龄、超重/肥胖有密切关系;其流行现状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中以高盐、高脂、高热量、少活动、吸烟及饮酒等原因有关;而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干预,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火 《养生月刊》2005,26(9):832-83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许多城市已进人了老龄化社会,伴随而来的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据国外流行病学统计,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65岁以上为5%~10%。我国上海市的调查表示,60岁以上发病率为3.46%.65岁以上为4.61%。该病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健康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开展计划免疫后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永善县历年麻疹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资料及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打破了周期性流行规律、呈散发状态、发病季节从冬春二季转移到春夏二雩驷占发病数的88.21%)、发病年龄从小年龄组逐步向大年龄组转移(使用疫苗前0~岁组占86.40%、5~岁组占12.50%、10~岁组占1.O%、20岁及其以上占0.1%;使用疫苗后0~岁组占41.50%、5~岁组占29.50%、10~岁组28.50%、20岁及其以上占0.5%;计划免疫后0~岁组占20.65%、5~岁组占32.61%、10~岁组占40.76%、20岁及其以上占5.98%);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重症典型病例逐渐减少、轻症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病程较短,其病情轻重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开展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可显著降低麻疹发病率;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其病情较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轻,病程短;非典型病例增多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我国肥胖症患者已达到7080万。预计今后10年中,国将有1.5亿人发生肥胖。研究资料显示.肥胖者冠心病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5倍,高血压高2~4倍,糖尿病约高4倍。总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肥胖是百病之源。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黄斑变性痰瘀相关病机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大多于45岁以上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资料显示:美国65岁以上人群AMD发病率为25%,我国湖南某地区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6.83%。本病多双眼先后发病,一眼发病后,5年内对侧眼发病的可能性为60%-70%。据国外资料报道,AMD占老年人低视力的44.4%,是老年人低视力的最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糖尿病是指老年人患糖尿病 (DM)。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我国以 6 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并提出老年分期意见 :4 5~ 5 9岁为老年前期 ,6 0~ 89岁为老年期 ,90岁以上为长寿期。凡 6 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均属于老年糖尿病患者。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在所有人群中 ,糖尿病的患病率都是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在 4 0~ 5 0岁以上 ,每增加 10岁 ,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约 1%。70岁及 80岁为高峰。拉丁美洲老年DM的发病率已超过 2 0 % ,另有 2 5 %老年人患IGT。绝大多数老年DM患者属于 2型。老年D…  相似文献   

15.
儿童功能性腹痛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约占腹痛患儿的50%以上。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该病在4~18岁儿童的发病率为0.5%~7.5%,女童多见。我们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功能性腹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骨关节炎(OA)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既往文献报道OA的发病率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高而增高。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而60岁~75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50%;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近十年来,随着人们活动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世界范围内骨关节炎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特别是中医外治法。因其历史悠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统计,81.5%的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脑血管病在50岁左右人群发病率开始升高,至60岁以后上升为50岁的3倍.高血压40岁以后呈不等比例增长,冠心病65岁以上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8.
平肝健脾化浊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文 《广西中医药》2005,28(1):16-18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0%-40%,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性高血压病一般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升高,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发病特点为血压波动性大,收缩压升高明显,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马莉  王利春 《山西中医》2004,20(1):59-60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6 5岁以上人群 VD的发病率约为 4 %~ 6 % ,80岁以上则为15 %~ 2 0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20.
早搏一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疾病之一,在各种心律失常中约占12.3%~27.2%,一般人群发病率为3.6%~5.0%,83%的猝死患者有室性早搏。又由于早搏常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咳嗽,烦燥等症。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