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淋巴细胞凋亡状况和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变化,以探讨其与本病慢性化和重型化的关系。方法:利用慢性非重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P刺激下短期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慢性非重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经PHAP刺激72h后,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亡率明显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总淋巴细胞百分率显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0.01),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淋巴细胞总数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3+CD4+亚群绝对数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P<0.05),CD3+CD8+亚群绝对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单核细胞百分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于慢性非重型乙肝型肝炎组(P<0.05)。结论: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患淋巴细胞活化与凋亡共存,慢性重性乙型肝炎患淋巴细胞消耗严重。淋巴细胞活化诱导细胞(AICD)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重型化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 HBeAg阴性CHB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8+ T 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在抗病毒治疗24周后,再次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HBV-DNA的表达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与同期门诊正常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检测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CD4+ 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8+则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V-DNA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同时CD4+ T淋巴细胞表达较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在 HBeAg阴性C HB患者发病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增强患者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美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点滴美能注射液60-80ml,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IL-6及IL-8。结果: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2.8%,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检测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IL-6及IL-8明显下降(P〈0.01)。结论:美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能改善T细胞功能,而且也能调节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3+CD4-CD8-( 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6例HBV感染者[33例无症状携带者( ASC )、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25例中度CHB、22例重度CHB患者]及39名健康对照(HC)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 ASC组、AHB组、HC组DNT细胞比例分别为5.43%±3.31%、4.75%±2.71%和4.82%±3.4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组和AHB组均低于CHB各组(由轻到重分别为7.97%±4.12%、8.41%±4.93%、11.36%±5.01%,P均<0.05),但ASC组仅显著低于重度CHB组(P<0.05),与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T细胞比例在轻度CHB组与中度CH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均显著低于重度CHB组(P均<0.05)。 HC组、AHB组、ASC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着CHB患者病情加重CD3+、CD3+CD4+CD8-( CD4+)细胞比例降低,CD3+CD4-CD8+( CD8+)细胞比例升高。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HBV感染者慢性化关系密切,且与CHB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257例,根据 HBV感染相关疾病类型分为乙肝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硬化(LC)组、原发性肝癌(PH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SC、CHB、LC组患者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HC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HBV慢性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其受体CD28与其病情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4名健康体检者和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CD28的表达和CD8^+CD28^+、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并与病毒载量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D80和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5)。病毒载量高低和HBeAg是否阳性与外周血CD80、CD86、CD28及CD8^+CD28^+和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80、CD86及受体CD28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与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和HBeAg阳性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频率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正常对照者、28例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asymptomaticHBVcarrier,ASC)和72例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CD3+CDl6+CD56+NKT细胞和B细胞的频率。结果与对照组和ASC组比较,CHB患者CD4+T细胞、NK细胞、CD3+CDl6+CD56+NKT细胞频率和CD4/CD8比值减低(P〈O.05,〈O.05,〈o.01,〈O.01),而CD8+T细胞频率增高(P〈O.01),CD3+T细胞和B细胞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B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NK细胞和CD3+CDl6+CD56+NKT细胞比例失衡,纠正CHB患者细胞免疫紊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28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27例(15例患者,12例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对其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D8^+,CD4^+CD25^+增高(P〈0.01),CD3^+与CD4^+降低(P〈0.01);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和IL-10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和降低(P〈0.01),经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趋向正常。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紊乱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Fas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7例MG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组PBL中CD4^+CD8^+及Fa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4^+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胸腺切除术组CD4^+CD8^+细胞比例较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4^+Fas^+细胞比例以及行胸腺切除术组Fas^+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4^+Fas^+及CD4^+Fas^+细胞比例低于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胸腺切除可减少此异常。MG患者PBL表面Fas表达升高,可能反映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胸腺切除可降低PBL中Fas的表达,可能与治疗MG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例严重创伤患者于入院第1天晨抽取肘静脉血2mL,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D3^+、CD4^+亚群均比对照组下降非常显著(P均〈0.001),而观察组CD8^+亚群、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恶化组与好转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明显变化,并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恶化组与好转组间T细胞亚群变化似乎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CTL表位的序列特点,同时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扩增法获取HBV全基因并测序,参考国外文献报道的17个热点HBV特异性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分析其与本文获得的CTL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别。对患者各个表位变异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获得46份HBV全基因组序列,急性乙型肝炎(AHB)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13例。其中40份属于B基因型,6份属于C基因型。对17个表位进行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变异较大的表位有S183-191,S382-390,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C基因型中有P816-824,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P816-824表位在CHB和CSHB组的变异率为27.8%和46.2%,显著高于AHB组(0%,P0.01);C23-31表位在CHB组的变异率为22.2%,显著高于AHB和CSHB组(0%,0%,P0.05)。结论了解HBV CTL表位序列特点,分析其与文献报道的CTL表位的差异情况,对防治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分析HBV感染的慢性化是否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率有关。方法本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HBV感染者60例,其中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30例,HBV携带者30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30例为对照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结合HBV感染者临床情况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与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HBV感染及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8.68%±1.23)%与(1.38±0.6)4%,P〈0.01];慢性乙肝携带组与慢性乙肝恢复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8±1.23)%与(2.63±1.38)%,P〈0.01];HBVDNA病毒含量及Ⅻb堍含量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率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展明显相关,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中明显增高,并与病毒载量相关,提示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刚  徐爱芳  李宏波  李沛 《检验医学》2009,24(5):364-36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CSHB患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FFA水平,并结合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CSHB组和CHB组患者血清FFA水平分别为(1 638.6±96.4)mmol/L和(626.1±37.5)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3.1±26.4)mmol/L,P〈0.01、P〈0.05],CSHB组FFA水平高于CHB组(P〈0.05);治疗3周后CSHB组和CHB组患者血清FFA水平分别为(548.1±46.3)mmol/L和(228.1±12.4)mmol/L,CSHB组FFA水平高于CHB组,CHB组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20.4±16.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HB、CHB患者FFA水平均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FFA水平下降,提示检测血清FFA水平对CSHB的病情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CD4+CD25+Treg在慢乙肝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6例慢乙肝患者(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36例,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30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和治疗12、24、36及48周外周血CD4+CD25+Treg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HBVDNA。结果:外周血清CD4+CD25+Treg治疗前为(4.05±2.3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6±1.42)%(P<0.01);治疗后CD4+CD25+Treg为(2.38±1.75)%,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CD4+CD25+Treg水平与病毒定量呈正相关。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能使病毒载量下降,导致CD4+CD25+Treg下降,使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GF-β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s)、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浆TGF-β、ALT、HBVDNA的水平.结果 CHB组、LC组和ASCs组的CD4+CD25+Treg、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CHB组和LC组均高于ASCs组,LC组也高于CH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血清ALT水平和血浆TGF-β水平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HBVDNA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BV感染后肝脏疾病慢性化进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O.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o.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熊英  宋玉国  黄建文  张吉林 《临床荟萃》2007,22(17):1229-1232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影响变异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和判断HBV YMDD变异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50例CHB患者作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在用药期间HBV 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后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24.0%,明显高于对照组52周时的变异率3.3%(P<0.05);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24.0%,明显高于用药26周时的变异率4.0%(P<0.05);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高组(28例)患者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35.7%)明显高于HBV DNA水平较低组(22例)患者的变异率(9.1%)(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的38例患者在用药5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65.8%)明显高于变异的12例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16.7%)(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 YMDD变异的产生,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定的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 YMDD变异的发生同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清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e抗原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CHB治疗组和CHB对照组,每组30例,CHB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CHB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人对照组。第48周时CHB患者抽血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和HBV DNA载量以及肝功能,健康人对照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HB对照组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P<0.01),CD3+变化不明显(P>0.05);CHB治疗组与CHB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显著升高,CD8+,HBV载量显著下降(P<0.01),CD3+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补肾清透方能抑制CHB 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复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及其与HBV感染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2例肝细胞癌(HCC)伴活动性肝炎(简称HCC)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同时采用西门子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Th17细胞比例(1.13%±0.37%)比较,ASC组略有升高(1.30%±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2.06%±1.15%)和HCC组(5.89%±3.31%)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h17细胞比例与ALT、AS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2、0.637,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7.18%±2.28%)比较,ASC组(7.72%±2.05%)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9.01%±2.92%)和HCC组(10.86%±1.77%)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reg细胞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2(P0.01)、0.307(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27,P0.01)。正常对照组Th17/Treg最低,为0.17±0.16,ASC组略有上升(0.18±0.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0.23±0.19)和HCC组(0.52±0.54)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HBV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由于Th17细胞和Treg细胞构成的平衡被打破,趋向Th17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HLA-I类抗原的影响及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20例正常对照,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PBL HBV DNA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L 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对PBL HBV DNA阳性患者HBV DNA含量与相应HL-AI类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 HLA-I类抗原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BL 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HLA-I类抗原的表达率和MFI显著降低(P<0.01);17例PBL HBV DNA阳性者的PBL HBV DNA含量对数值与相应HLA-I类抗原表达率和MFI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3和-0.8689。结论 HBC感染PBL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I类抗原表达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