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力尔凡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63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力尔凡+FOLFOX方案)和对照组(FOLFOX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化疗前3天开始给予力尔凡10mg/日,肌肉注射,化疗时力尔凡10mg/日,静脉滴注,连用两个疗程结果:试验组CR2例,PR16例,有效率为56.3%;对照组PR13例,有效率为41.9%,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血象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象下降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象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力尔凡能有效地增强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化疗效果,稳定血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并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改良FOLFOX6(以下简称FOLFOX6’)与FL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两者临床使用价值。方法胃癌或肠癌患者各按收治的时间顺序交叉分人FOLFOX6’组或LFP组,两方案均连用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FOLFOX6’组44例,客观有效率50%,FLP组42例,有效率33.3%(P>0.05);Ⅲ~Ⅳ度毒副反应以厌食、乏力、上腹部不适、白细胞下降为主,FOLFOX6’组高于FLP组(P<0.05)。结论FOLFOX6’与FLP均为对晚期胃肠癌有效的方案,FOLFOX6’方案客观缓解率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较FLP重,但可耐受。建议晚期胃肠癌尽可能选用FOLFOX6’方案,而其中年龄偏大,体质欠佳的患者宜选FLP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和应用FLP化疗及高压氧联合FLP治疗转移性胃癌共24例,并进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结果高压氧联合FLP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可测量病灶近期临床疗效分级评分为1.667±0.778;血液学毒性分级评分WBC为0.667±0.778,NEUT为0.500±0.520,HgB为0.333±0.492;消化系毒性分级评分恶心、呕吐为0.500±0.798,便秘为1.083±0.900。而FLP组分级评分相应分别为1.417±0.669(P(0.05),1.583±0.515(P(0.05),1.417±0.515(P(0.05),0.917±0.669(P(0.05),3.333±0.651(P(0.05),3.083±0.515(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FLP治疗组疗效优于FLP方案组,但差异无显著性;高压氧能明显减少FLP的血液学毒性和消化系毒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疗对高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我院88例高龄晚期胃癌初治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化疗,分为化疗组43例,对照组45例。化疗组分别应用FOLF0x4方案、cF方案、优福定单药方案、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至少完成3个周期化疗;对照组予最佳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化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4.19%、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改善获益分别为83.72%、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3±1.09)个月、(3.5±0.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20±1.442)个月、(7.40±0.8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毒副反应仅有1/43(2.3%)Ⅳ度血液学毒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化疗组的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获益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总生存期均较最佳对症治疗组有显著差异,且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治疗,提示对于高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最佳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37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方法]112例Ⅲb期胃癌分三组:治疗组1为37例,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组2为38例,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照组为37例。[结果]三组病例腹腔化疗的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2.70%)低于治疗组2(21.05%,P〈0.05)。三组病例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的2年生存率(70.27%)明显高于对照组(40.54%,P〈0.05),但与治疗组2(55.2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一种有效且毒副反应轻的腹腔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HLF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健  南菲 《肿瘤防治杂志》2002,9(2):193-194
采用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2例并与同期H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2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9.4%,较对照组有效率51.6%明显(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研究结果提示,本组治疗表明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毒副反应易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2联合CVD方案(DTIC+VCR+DDP)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前者采用IL-2联合CVD方案化疗(治疗组),后者采用CVD方案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免疫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7.8%,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1.9%(P〈0.05)。治疗组化疗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L-2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化疗一周后免疫水平较前提高,而没有免疫治疗的对照组一周后免疫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联合CVD方案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EPLF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53.3%,与对照组的4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36.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OLFOX方案和EPLF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近期疗效相当,但FOLFOX方案对机体损伤更加轻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HAP方案与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S)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随机分组,HAP组治疗NSCLC37例,CAP组31例。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统计学处理。结果:HAP组与CAP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6.8%,3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及脱发,发生率分别为37.8%,18.9%和77.4%,74.2%,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HAP方案治疗晚期的NSCLC近期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优于CAP方案,可作为治疗晚期NSCLC常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联合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并与单用后3种药物化疗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5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Thalidomide+L—OHP+CF+5-FU方案组(联合用药组)24例与L—OHP+CF+5-FU方案组(化疗组)21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有效率54.2%(13/24),化疗组有效率42.9%(9/21),联合用药组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化疗组为52.4%(11/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KPS评分的改善率为75%,化疗组KPS评分的改善率为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优于化疗组,但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化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便秘的发生率较化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毒副反应均相似。结论:与单用化疗相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能增加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轻的消化道反应,疗效是否更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M-3对裸鼠移植人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28只未分化人胃腺癌SGC-7901移植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NM-3、卡铂及NM-3加卡铂,每周2次,剂量为NM-310mg/kg,卡铂5mg/kg。于第8周末处死裸鼠,取下肿瘤组织,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C、VEGF—D和VEGF—R-3表达。结果:各组VEGF—C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μm^2)为:卡铂组(1647.83±501.70)、NM-3组(2106.01±437.11)及联合给药组(1825.61±277.24),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2962.84±519.77)显著下降(P〈0.05),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别。VEGF—D值:NM-3组(1032.25±460.44)及联合给药组(1009.08±370.13),较生理盐水组(1882.15±359.38)及卡铂组(1854.00±322.07)均显著下降(P〈0.05),卡铂组较生理盐水组下降,但是差别无显著意义。VEGF—R-3值:NM-3组(1222.05±470.80)及联合给药组(1103.34±265.94)较生理盐水组(2123.05±117.99)下降,并有显著意义(P〈0.05),而卡铂组(1668.30±256.3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NM-3能够抑制胃癌微淋巴管生成,并能增强卡铂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朝晖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2):1089-109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合并胸导管部分切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05~2007年我院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资料,57例因直接侵犯或术中探查发现胸导管内有癌栓而行胸导管部分切除,并与同时段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临床分期Ⅱ~Ⅲ期62例常规行胸导管低位结扎及67例未行阻断胸导管的临床资料对照。选取术后平均日胸腔引流量、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时间、术后平均发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问4个临床观察指标,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合并胸导管部分切除的安全性。结果:胸导管部分切除组患者平均引流量(200±36)ml,平均拔管时间(4.9±0.7)天,均较胸导管低位结扎组和胸导管未处理组有所增加(P〈0.05),但其平均发热时间(4.0±0.5)天,平均住院时间(12.3±1.1)天,与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合并胸导管部分切除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清除肿瘤残留,值得临床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对肺癌的作用。方法:建立肺癌裸鼠移植模型1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恩度联合顺铂组。治疗结束第2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法测微血管密度(MVD)及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和联合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 684.9±499.3)mm、(3 903.4±327.4)mm、(2 689.6±232.9)mm和(2 007.9±317.3)mm<0.05)。恩度组、顺铂组和联合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13.5%、18.9%和35.1%(<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肿瘤MVD低于其他各组(<0.05);用药组VEGF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恩度与顺铂联合抗肿瘤作用较单药明显增强,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As-P407)缓释剂对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瘤的有效性。方法: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来源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共分3组:As-P407缓释剂治疗组、As治疗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于造模成功后6~8天行瘤体注射,每4天1次,共4次。比较各组抗癌疗效,观察裸鼠体重、肿瘤体积变化、抑瘤率、肿瘤组织病理及骨髓涂片以及裸鼠的存活情况、生存质量。结果:As2O3 P407缓释剂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体积较As组小(P<0.05),瘤重分别为(0.257±0.080)g和(0.641±0.1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NS对照组瘤重(1.094±0.147)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P407缓释剂组裸鼠体重大于As组和N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骨髓抑制现象。结论:As-P407缓释剂瘤内注射,使用安全,可维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延长作用时间,疗效优于As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秦杰  陈瑾  黄守国 《齐鲁肿瘤杂志》2012,(16):1255-1257
目的:检测肿瘤转移基因G3BP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对子宫颈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妇检及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子宫颈浸润癌(均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组织(各30例)中G3BP、TIP30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G3BP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88±0.08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0.006±0.003)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00±0.000),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00±0.000)显著低于未转移组(0.001±0.000)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12±0.001),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3BP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中呈升序表达,而TIP30基因则呈降序表达,G3BP和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细胞的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恢复、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7例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例资料,其中171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156例全直肠系膜切除+C区(侧方)淋巴结清扫(TME+C)。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TME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为(10.9±1.8)天,低于TME+C组(14.0±2.0)天;住院费用TEM组为(1.52±0.11)万元,低于TME+C组(2.01±0.15)万元(p<0.05);两组在总体局部复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Dukes’B、Dukes’C期TME+C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体5年生存率TME组为53.2%,而TME+C组为57.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Dukes’B期TME+C组5年生存率高于TME组(p<0.05);两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Dukes’A和Dukes’C期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术且TME+C术增加患者手术创伤,住院时间延长,但不提高5年生存率;Dukes’B期直肠癌行根治术且TME+C术虽然延长住院时间,但可改善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l)在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KI-Ⅱ、顺铂和SKI-Ⅱ联合顺铂干预治疗,1次/周,共3周。每隔3d测1次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法检测瘤体中SphKl和VEGF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体SphKl、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及计算瘤体内瘤体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 densitv,MVD)。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3组治疗组均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SKI-Ⅱ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48.694-1.39)%和(75.24±1.19)%;其中以SKI-1I联合顺铂组抑瘤作用最为明显,抑瘤率达(90.25±1.53)%,各组抑瘤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5,P〈0.001。免疫组化结果示,SKI- Ⅱ和SKI—Ⅱ联合顺铂组SphKl蛋白表达分别为(45.62±7.54)%和(20.50±5.96)%,VEGF蛋白表达分别为(45.38±7.82)%和(22.25±4.74)%,瘤体内的MVD为15.12±1.55和9.384-1.9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用顺铂对SphKl表达(82.50±5.95)%)、VEGF的表达(83.25±4.40)%及瘤体内MVD(24.50±5.42)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瘤体组织SphKl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68,P〈0.001;瘤体组织MVD计数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62,P〈O.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示,SKI-Ⅱ及SKl-Ⅱ联合顺铂组可显著下调SphKl和VEGF的表达,P〈0.001,单用顺铂对SphKl和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3和0.165。结论:下调SphKl的表达后,可减少VEGF合成与分泌,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托泊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ELF方案)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EL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1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8例)、神经感觉异常(8例)及胃肠道反应(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例、15例和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F方案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的首选方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