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采取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恢复操对患肢进行锻炼,对照组对患肢进行单纯的功能恢复操锻炼,在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2组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用艾灸治疗配合乳腺功能恢复操,治疗和预防患肢水肿疗效确定,在术后1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操治疗和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疗效肯定,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肢水肿的发生,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手术后发生患侧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肢的正常功能,造成患者生活不便,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水肿”、“脉痹”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对3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抗炎、抬高患肢、按摩和弹力保护等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均有消退,在中早期患者消退显著,重度水肿患者疗效略差。结论保守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确定,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86例,在数字表法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军  张董晓 《中医药学刊》2005,23(8):1529-1530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利水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病人消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利水法”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未加治疗.用药30d后对比患肢臂围前后变化,计算有效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姚礼珑  曹文兰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92-1394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的逐渐规范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1],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结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乳腺癌手术多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影响上肢淋巴回流,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级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乳腺癌术后引起的上肢水肿严重影响患肢的正常功能,造成患者生活不便,生存质量下降。本文将对乳腺癌术后引起的上肢水肿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梯度压力治疗对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入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梯度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肢淋巴水肿程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淋巴水肿程度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肩内敛、肩外展、肩上举、肩后伸等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梯度压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肢淋巴水肿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保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对3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抗炎、抬高患肢、按摩和弹力保护等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均有消退,在中早期患者消退显著,重度水肿患者疗效略差。结论保守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确定,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DASH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肢水肿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口服呋塞米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KPS(卡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 11%)显著高于对照组(57. 45%),P 0. 05。相比治疗前,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 0. 05),而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采用防己黄芪汤行加减治疗,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7):806-807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98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患者防己黄芪汤加减,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呋塞米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KPS评分情况,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03%,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方法:将5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上臂周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值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通消肿外敷方患臂温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予温通消肿外敷方患臂温敷,对照组予安慰剂患臂温敷。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上肢臂围和患肢症状评分,最终评价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1.3%,对照组为68.9%,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法"外敷治疗局部辨证为寒证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剂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7例予扶正消瘤颗粒,对照组67例予呋塞米,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对照组总有效率5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消瘤颗粒剂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与音频电疗法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56例患者,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性平均分成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音频电疗加以治疗,治疗组采用音频电疗与运动疗法联合加以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后的水肿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研究。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肢缩减度、还原度均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音频电疗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能够有效促进水肿上肢的缩减,提高患肢的还原度,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利水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病人消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利水法"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未加治疗,用药30d后对比患肢臂围前后变化,计算有效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36例和对照组(单纯物理治疗)40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及患肢疼痛程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对比无差异,但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取60例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水肿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中药口服和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功能锻炼。用药6周后对比患肢臂围前后变化,计算有效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68.33%),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寻求早期康复锻炼模式.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做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治疗组在常规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的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患肢的曲肘、外展及上举等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85.0%,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0%,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能较快恢复患者上肢的功能,减少术后患肢水肿的发生,较快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外敷内服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侧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影响患肢的正常功能,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也是长期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采用皮硝外敷结合内服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