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徐平  骆冬兰  龙义国  何勤 《贵州医药》2012,36(8):739-74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躯干部水疱伴瘙痒1年余来我科就诊.皮疹初发于下腹部,渐波及整个躯干,在红斑基础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小水疱,瘙痒甚剧,水疱破溃后瘙痒减轻,糜烂、结痂.单个皮损可2~3周自愈,它处又出现新的皮损.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无口腔及外阴水疱、糜烂、溃疡,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前无明显外伤、感染及服药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寻常型银屑病并发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2岁。头部及双小腿红斑、鳞屑性皮损26年,病理活检为寻常型银屑病。 1991年3月发现口腔、咽部粘膜多处糜烂、疼痛,继而于躯干部、下肢陆续出现大小不等水疱、大疱,就诊我院。皮肤科所见:下唇糜烂、结痴、颊部粘膜、舌面见多处大小不等糜烂面,有的为白色伪膜覆盖;胸背部、腹部、双腋窝有散在黄豆至蚕豆大小松弛性水疱,部分疱破形成糜烂、结痴;双小腿伸侧原有银屑病皮损暗红斑上见水疱、糜烂、结痂,尼氏征阳性;头皮散在  相似文献   

3.
黄莺 《成都医药》2009,(5):391-392
天疱疮(Pemphigus)是包括一组累及皮肤黏膜、以表皮内水疱为主要特征的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具有如下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口腔黏膜损害多见;皮损为松弛性水疱,易形成糜烂面;皮损好发于头面、胸背部;棘细胞松解,尼氏征(Nikolsky sign)阳性。  相似文献   

4.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莺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5):391-392
天疱疮(Pemphigus)是包括一组累及皮肤黏膜、以表皮内水疱为主要特征的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具有如下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口腔黏膜损害多见;皮损为松弛性水疱,易形成糜烂面;皮损好发于头面、胸背部;棘细胞松解,尼氏征(Nikolsky sign)阳性。  相似文献   

5.
小儿湿疹很顽固,其皮损以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渗出、糜烂,结痂为特点,剧烈瘙痒,反复难愈,治疗原则多为内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94岁。因"全身起红疹5d"于2012年9月26日入住我科。患者于9月21日到22日因右股骨颈骨折疼痛口服洛芬待因片(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批号081105)3次,每次2片。9月22日晚患者臀部、外阴出现水肿性红斑,红斑上见水疱,无明显自觉症状。9月23日患者背部、双大腿也出现类似皮损。部分水疱破溃后形成大片的糜烂面,有触痛。遂到外院就诊,诊断不详,给予"停用洛芬待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维生素注射液静滴"治疗2d,未再有新发皮损,原有糜烂面较前略有干燥。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至我科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有大疱性类天疱疮病史20余年,入院时仍口服泼尼松片15 mg qd,无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T 36.9℃,P 94次/min,R 21次/min,BP116/61 mmHg,一般情况可,被动体位,平车推入病房,右髋部、右大腿肿胀,见大片瘀斑、压痛。专科情况:背部、臀部、外阴、双大腿内侧见片状水肿性红斑或暗红斑,部分红斑上见核桃大小薄壁水疱、血疱,部分破溃后形成大片糜烂面,见渗出及痂皮。入院检查:血常规WBC4.19×109·L-1(4.00  相似文献   

7.
乳房外湿疹样癌较少见,我院发现3例报告如下: 例1 女,53岁,右侧腋下糜烂,湾液,搔痒7年,伴轻度痛感,从未出血,皮损扩展极慢,有时可结痂,但从未愈合,不影响肢体活动,不见消瘦。4年前开始在我院连续治疗,曾先后诊断湿疹、增殖性皮炎等,治疗无好转,反向四周扩展1厘米多,最后  相似文献   

8.
张爱萍 《江苏医药》2012,38(14):1731-1732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严重疼痛性黏膜糜烂、多形性皮损、棘层松解、苔藓样皮炎、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存在对各种上皮蛋白的自身抗体及伴随潜在肿瘤为特征[1].我院于2010年7月-2011年9月共收治3例PNP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归四逆汤加味外用治疗冻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疮(pemio)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多见于末梢血运不良者和儿童,常反复发作。皮损好发于手、足、耳、面等暴露部位,表现为肿胀性紫红色斑块,局部温度变低,按压时可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逐渐恢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大疱破后形成糜烂、溃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致斯-章氏综合征死亡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女,36岁,入院前18d,因"躁狂症"在精神病院服用卡马西平、氯丙嗪等药物治疗 .服药15d后,患者颈部、耳后开始出现肿胀、红斑,压之不退色,随之迅速累及颜面与躯干.皮肤皱壁部位受损较重,很快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紫瘢性皮损,逐渐形成丘疹、薄壁水疱、大疱,疱壁松弛,疱液清亮,脓疱与表皮松解.粘膜受累,右颊有一指粗大小的鲜红色浅表糜烂面,双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糜烂,流涎,呼吸紧促,咯白色泡沫痰,伴高热,无畏寒颤抖,四肢抽搐,不愿进食,有明显的轻触痛,嗜睡,病情严重而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1.
痤疮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皮损好发于面部、颊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常伴有皮脂溢出.初发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如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和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白头粉刺可挑挤出黄白色豆腐渣样物质,而黑头粉刺系内含脂栓氧化所致. 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 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经久不愈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时好时发,可反复发作多年.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中国医药科学》2012,(20):172-173
患者因面部红斑丘疹于笔者所在门诊行皮肤病理检查,确诊盘状红斑狼疮。2011年3月患者外伤骨折术后皮疹加重,累及头皮、双手。新发皮损主要表现为溃疡、糜烂,陈旧皮损主要表现为痤疮样萎缩性瘢痕。2011年6月再次皮肤病理检查符合盘状红斑狼疮改变,结合临床、免疫等辅助检查,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治疗予硫酸羟氯喹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静点等,疗效明显。患者免疫检查抗β2-GP1抗体阳性,考虑新发皮损溃疡、糜烂的表现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又称Hailey—Hailey病(简称H—H病)。为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国内报导不多,省内未见报导。现将一家系调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肛周、双腋下及腹股沟反复起红斑、水疱、糜烂瘙痒半年入院。初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绿豆大簇集性小疱,破后呈潮红糜烂面,流黄色粘性渗出液,后结痂,皮损向四周扩展呈环状。一月后,双腋及腹股沟有相同皮损出现,感瘙痒。皮损夏重冬轻,反复发作,半月前皮损加重入院。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口腔粘膜正常。皮肤科情况:双腋下见4×2公分大暗红色斑,其上有群集的绿豆大水疱及片状糜烂面,少量渗液及污褐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尿布皮炎又称红臀或臀部红斑,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我们自1996年1月1日~1998年11月30日用益肤清乳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104例作为观察组,以40%锌氧油治疗110例作为对照组,报告如下。1!旧床资料1.1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诊断标准:病变多发生在臀部,大腿内侧及生殖器,皮损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弥漫性红斑、丘疹、糜烂、渍疡,可有少许渗出液及轻微肿胀。临床分度:轻度:皮损主要表现在臀部,会阴的范围内,仅表现为轻度的充血、红斑。中度:皮损范围蔓延至整个会阻、臀部、除斑丘疹外,有糜烂等改变。重度:皮损范围扩大除…  相似文献   

15.
皮肤霉菌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皮疹表现为红斑、鳞屑、糜烂.常继发于尿布皮炎.患儿常因皮肤瘙痒而影响进食和睡眠.近几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0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术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发病年龄:自出生10天~2岁,平均发病年龄31天;病程2~20天,平均病程9天;皮损分布,仅有颈部皮损24例;皮损仅限于肛周及外阴的72例;皮损超过3个部位,即臀部、外阴、股内侧、腹部、背部、颈部等12例.其中有95例患儿在发病前曾患过鹅口疮,或同时伴发鹅口疮.  相似文献   

16.
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发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形成的皮肤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反复刺激使皮肤增生、肥厚,呈苔藓样变,病情反复发作,顽固不愈。笔者使用西医治疗配合中医健脾除湿、清热利湿、养血润肤收到明显疗效。慢性湿疹中医称为湿疮,湿疮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总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证候的皮肤疾患。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相似文献   

17.
外耳湿疹是湿疹中的一种,中医称为“旋耳疮”,好发于耳廓和外耳道,且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可能与精神情绪、变态反应、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外耳湿疹的分期急性湿疹外耳道奇痒,其皮损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分泌物结痂,常有数种皮损同时并存;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界限,严重者可泛发全身;过程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改善后,2~3周可以消除,但易反复发作,发作时自觉灼热及剧烈痛痒。  相似文献   

18.
杨清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53-2854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其中多形红斑药疹属于重症药疹,多有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药物等引起,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似,多为对称性分布,也可遍布全身,皮损为豌豆和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中心成呈紫红色虹膜现象阳性,常有水疱,在红斑、丘疹、水疱的基础上可以出现大疱、糜烂及渗出,尤其在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红斑、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肝肾功能衰竭及继发感染,称为重症多形红斑药疹.  相似文献   

19.
左小腿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4岁。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背外侧近小拇指处出现一小而硬可推动的无痛性皮下结节,逐渐隆起,与皮肤黏连,呈淡红色,皮损渐软化,中心发生坏死,自觉轻度瘙痒,搔抓后形成浅溃疡,表面有黏稠血性脓液,上覆有厚痂。经治疗(具体不详)数周后溃疡渐愈合,但在原皮损的近心端出现新的损害,并逐渐增多,皮损沿淋巴管呈线状排列。皮损逐渐增厚。呈疣状或鳞屑性斑块,无糜烂、渗出。在当地医院就诊,按“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并呈进行性加重,遂来院就诊。左足背外侧、左小腿曲侧可见排列成串、无痛性圆形皮下结节,表面灰白色或紫红色,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高出皮面,表面呈疣状,有光泽。  相似文献   

20.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因病情严重,病死率在药疹中最高[1],需及时抢救.该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损由弥漫性红斑迅速发展成松弛性水疱或大面积表皮松解,稍一摩擦即表皮脱落,形成糜烂[2],常有明显的眼、鼻、口腔、外阴黏膜的损害.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3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